【文明实践】庆云县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谱写文化新天地!

【文明实践】庆云县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谱写文化新天地!


庆云县作为文化大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灿烂的文化发展历程。近年来,庆云县的文学爱好者们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文学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文学艺术人才,为繁荣全县文艺创作、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全县作家、诗人深入生活,笔耕不辍,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他们在文学创作的路上,有不少心得体会。

从渤海湾畔到天山


“神秘”部队的诞生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我359旅经过“南下北返”和“中原突围”,人员伤亡惨重。而陕北地狭人稀,兵源短缺,毛主席、中央军委采纳王震的建议,从359旅派出一批干部,到物产丰饶、人烟稠密的老根据地山东渤海地区扩军,然后再带回陕北作战。当年11月,一支321人组成的干部征兵大队,过同蒲,越太行,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先后来到渤海解放区。

在华东军区和渤海地区各级党政军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从1946年冬开始,征兵工作在山东省的宁津、商河、临邑、陵县(匡吾)、惠民等县迅速展开。

渤海教导旅开始驻扎在阳信一带,旅部设在老鸹王庄,因国民党飞机经常轰炸干扰训练,很快又迁到更加安全隐蔽的庆云县,旅部设在常家天主教堂。

教导旅一边征兵,一边练兵。这支部队于1947年2月25日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命名为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下辖1、2、3团和一个炮兵营,旅直属大队。中央军委任命张仲瀚为旅长,曾涤为政委。教导旅兵源充足,但武器装备匮乏。陈毅司令员指示华东军区将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配给教导旅,还统一配发了华东军区的黄军装,使这支年轻的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当时的渤海解放区,正轰轰烈烈搞土改运动。当征兵的消息在渤海平原上传开,一时间,村村锣鼓响,到处歌声飞,涌现出很多母送子、妻送郎、妹送哥参军上战场的动人场面。

16岁的宁津籍战士薛光荣,是烈士后代,又是独子,按规定可以不报名。他不但自己报名参加了教导旅,还把全村35名青年全部带进部队。

也是宁津籍战士刘华顺,参军时家里已经给订了亲。练兵期间,他的父母几次到庆云催他回家结婚,刘华顺说:“不打败蒋介石,决不回家结婚。”他的铿锵誓言,像一声响雷响亮了全旅,对教导旅征兵、练兵、稳定军心起到了很大作用。

……

短短几个月时间,一支1.3万多人的部队组建完成。


渤海解放区练兵忙


渤海教导旅大都由渤海解放区翻身农民组成,这些新兵具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有着明确的参军目的,苦练杀敌本领,积极备战。他们的教官,都是来自359旅的老红军老八路,从长征到抗战一路走来,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要求严格,标准很高。军事训练主要有队列、投弹、刺杀、土工作业、进攻、防御战术等。尤其重视射击投弹、野外拉练、夜间急行军、负重行军等军事科目。年轻的战士们把练兵场当战场,一个简单的举枪瞄准动作,一天中就要练习上百次。

比赛结束后,教导旅举行了阅兵式。旅长张仲瀚在阅兵式上慷慨陈词:“同志们,我们现在还是一只纸老虎,看上去厉害。我们要带出去遛一遛,经过野外大练兵,变成真老虎。不是让敌人吃掉,而是吃掉敌人!”指战员们情绪高涨,摩拳擦掌,一个个真像是斗志高昂的小老虎。

1947年10月25日,渤海军区教导旅以“野外大练兵”的名义出发了。


渤海子弟兵西征


渤海教导旅一夜之间从庆云“蒸发”。他们从德州过津浦铁路,行军到达河北武安休整待命。陈毅、贺龙、王震、滕代远、甘泗淇等领导亲临武安,慰问教导旅指战员,并举行了部队交接仪式。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归建西北野战军(简称西野)第2纵队建制,改番号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6旅(简称“独6旅”)。旅属1、2、3团依次更名为第16、17、18团。

在交接仪式上,陈毅高度赞誉了山东子弟兵。他说:“山东自古出好汉,你们就是当今的山东好汉!从今天起,我把你们交给王震同志,他率领你们到西北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从此,这支部队义无反顾地开赴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的战场,也就是渤海教导旅战史上的“西征”。

他们在王震将军的指挥下,飞越太行,强渡黄河,运安城下初露锋芒;宜川、黄龙再建奇功;扼守荔镇、打通南北要道;永丰镇战役,全歼守敌;挥师陇东,挺进河湟,经历了10大战役,46次战斗,解放了16座城市,歼敌数十万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独6旅在战场上主动打抗击战,为整个西野保住北上通道,成为解放大西北战场上的一抹重彩。

1948年5月,我西野攻克了胡宗南的后勤基地宝鸡,胡宗南和马步芳、马鸿逵集中力量疯狂反扑,向我北返的第1、2、4、6纵队实行南北夹击。独6旅奉命掩护2纵指挥部转移后,突围北上,不料与跟随北上的敌36军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

独6旅旅长张仲瀚根据战场上一系列战况的出现,判断我西野主力还没有完全转移出去,决定主动留下来打抗击,于是遭遇战又变成了抗击战。为保住我西野主力荔镇这条通道,在敌人猛烈炮火的轰击下,独6旅指战员越挫越猛,他们从血泊中挺立起来,英勇顽强地继续战斗。经过一天激战,我军粉碎了胡、马的企图,把国民党匪兵打得七零八落,独6旅最终保住了荔镇通道,使西野成功转移北上。


1948年11月的永丰战役,是一场血战。

永丰镇是国民党设在陕西澄城、合阳一带的重要据点,贮藏了大量粮食弹药和军用物资。退守在此的敌76军军长李日基,凭现代化精良装备负隅反抗。在主攻部队名单上,就有独6旅的名字。

在发起总攻前,旅长张仲瀚作战前动员:“我们要趁虚而入,手中的刀子必须从敌人的骨缝里插进去,既能剔掉硬骨头,又不能挫败你手中的刀刃。”

独6旅奉命向永丰镇北部发起猛攻。突破口前双方激烈交战,突击队连连受阻,战士们的热血在眼前横流。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寻找战机一次次突击。第二次发起总攻时,独6旅的刀刃硬是插进了敌人心脏。经过3天3夜激战,独6旅协同友军彻底消灭了76军,活捉敌军长李日基等官兵1.3万余人,毙敌4000余人。其中,独6旅俘敌2000多人,缴获步枪619支,轻重机枪29挺,各种火炮22门。此次战役,独6旅也付出了死伤1200人的代价。


铁血男儿驰骋疆场


在渤海教导旅牺牲将士的名单中,临邑籍战士韩德荣的名字特别响亮。

1948年8月,澄合战役打响。王震指挥第2纵队向冯原镇壶梯山守敌发起进攻。壶梯山是国民党钟松部署的防御制高点,矮墙、外壕、陡壁、鹿砦、大小碉堡群、横斜铁丝网,易守难攻。

独6旅16团2营担任主攻壶梯山1、2号集团工事的任务。天黑以后,6人组成的尖兵组出动了。敌人打出3颗照明弹。借着亮光,一个黑点一闪飞过矮墙。在一阵机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中,突然传来震撼山谷的两声巨响,战士脚下的土地一阵震颤,是我尖兵组的同志爆破成功了。

原来,第一个翻过矮墙的韩德荣被敌人发现,三面的手榴弹向他扔了过来,他腹部中弹,肠子被炸出。匆忙中,他把肠子填回肚子,一手护着肚子,一手匍匐着爬行五六米,挨近碉堡,用力投出了集束手榴弹……


宁津籍战士傅炳绅,带领收容的5名伤员和掉队小战士,几乎没费一枪一弹,抓获了334名国民党逃兵,6名战士则毫发未损。

1947年12月,运城解放,5公里处的安邑守敌拼命突围逃窜。渤海教导旅奉命追击这股逃敌。在这支追击部队的后面,1团1营3连副班长傅炳绅,奉命收容了5个伤员和掉队小战士。

他们来到汾河南岸,正想坐摆渡过河,突然发现河对岸有一股敌人零乱而慌张地走着。他们决定打击这股敌人。傅炳绅这个早期就参加革命的战士,给敌人摆了个“迷魂阵”。没费一枪一弹,就把逃敌全部拿下。

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刚把俘虏押到汾河南岸,又见一大股敌人从对岸欲过河南逃。有了武装的傅炳绅更加底气十足,再次给敌人摆了个“迷魂阵”。等敌人蜂拥到河这边十几米时,傅炳绅带着一端机枪的战士,“呼”地跃上沟坎。敌人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吓懵,乖乖地执行了“缴枪投降”命令。


军中花璀璨绽放


渤海教导旅一万多名将士中,有近百名女兵。她们中的一些人,在炮灰纷飞的战场上做了母亲。孩子出生才几天,就跟着妈妈行军,枪林弹雨,风餐露宿。更有10多个女兵怀中的婴儿,没能跟随妈妈艰难跋涉最终走出战争,而是把鲜活的小小生命丢在了战场,与西北大地融为了一体。

庆云籍女兵田毅,在教导旅开始西征的前几天,与旅中新四军干部出身的刘一村结了婚。

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场上,田毅跟她的姐妹们搞战地救护,照顾伤员,到冰冷的河里洗绷带,与男兵一样趟着齐腰深的水过河、爬雪山、穿山谷。在山西打仗时,田毅生下了儿子。由于难产,她做了侧切手术。孩子生下来没有奶吃,很快就瘦了下去,她的身体也垮了下去。部队又要打仗,后方野战医院当然要随部队前行。毅决定把未出满月的儿子留给当地老乡照看,老乡可以给儿子喂奶……

田毅拖着孱弱的身体又随部队前行了。在我一野(西野)解放了兰州以后,趁部队休整,田毅被批准回去抱儿子。当她怀揣着满满希望走进老乡的家,儿子却早已因饥饿、疾病离开人世。


女兵王秀兰,也是在战场上生下的儿子。她则选择了把出生不久的孩子带在身边,让他跟随妈妈一起行军打仗。母子俩同休养连一起行军,由连领导指派一名马夫帮着她照顾孩子。

1949年7月,我2军(解放军统一整编,2纵改为2军,独6旅改为步兵第6师)奉命追击胡宗南、马步芳西逃残敌。在这次追歼战斗中,就有王秀兰母子的身影。

部队在陕甘交界处的深山里夜行军,大雨直泻而下,王秀兰怀中的婴儿与妈妈一起被雨水浸泡着。部队一停下来,马夫赶紧找柴生火,用瓷缸子打面糊糊,让王秀兰喂怀中的儿子。如果是连续急行军,王秀兰就用行军壶里的凉面糊糊喂儿子。就这样,出生40多天的儿子跟着妈妈在行军打仗途中颠簸了一个多月。

凌晨,部队冲进甘肃省清水镇,几十分钟后枪声停止,清水镇解放。王秀兰再看怀中的儿子,不满仨月的娇儿已经在饥寒交迫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风雪祁连山


祁连山位于甘、青两省边境,主峰海拔近6000米,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山上常年冰天雪地,空气稀薄,万物绝迹,自古被兵家视为通向河西走廊的天险。1949年9月,王震司令员奉命率2军的4、5、6师翻越祁连山,以最快速度将西逃残敌截住歼灭在河西走廊。

祁连山脚下艳阳高照,有花有草,待指战员们爬到半山腰,一片乌云盖过,就下起雨来。越往上走,雨势越猛,空气越稀薄,指战员艰难前行。雨水从领口灌进身体,透骨冰凉。继续向上爬,狂风卷着冰雹斜扫过来。大战士拉着小战士,身强力壮的携扶着体弱的,小战士女战士有的就拽住骡马的尾巴,喘着粗气一点一点往上爬。天空放晴一会儿,又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每个人都像穿起冰盔雪甲,张着口一步步攀登。

他们见到路两旁排列着不少雪堆。雪堆下掩埋的是刚刚过去的5师指战员的遗骨,有一百七八十个。全国即将解放,胜利就在眼前,这些在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战士,为追歼顽匪,来不及换上冬装,被祁连山的暴风雪天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屯垦戍边到新疆


1949年9月底,河西走廊全部解放。一野10万大军直叩新疆东大门。

9月25日和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先后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

为了保卫新疆和平解放成果,安定新疆局势,中央军委决定,王震率第2军、第6军火速进入新疆。

渤海子弟兵随着一声令下,分几批先后向新疆南部地区——焉耆、库尔勒、且末、若羌、喀什、和静进发,开进广阔的大漠戈壁,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战”。

刚刚解放的新疆,百废待兴。没房子住,就搭草棚子,挖地窝子;没有粮食蔬菜,就煮玉米粒,煮野菜就盐水。

指战员们挥起坎土镘向荒漠戈壁宣战,向千百年在地下盘根错节的芨芨草、红柳棵发起进攻,在南疆的早春,拉动了震惊世界的“军垦第一犁”。不分男兵女兵,上山背石头,拉耙犁,修水渠。夏天蚊子多得能吃人,开荒之前先跳进水沟,糊上一身泥……

为发展工业,指战员们节衣缩食搞建设,帽子去掉帽檐,衬衣去掉领子,军衣减少口袋,节省每一笔军费搞工业。很快,新疆大地上纺织、面粉、造纸、钢铁、水泥、煤矿等工厂拔地而起……

1953年,新疆军区根据毛主席的命令,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军队和生产军队。第6师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2师(简称“农2师”)。

部队集体转业,意味着不再享受正规军待遇,包括不授军衔。

原渤海教导旅旅长张仲瀚毅然选择留在新疆,留在生产部队。为鼓励更多的官兵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他激情满怀赋诗一首,被兵团几代人传诵:

雄师十万到天山,

且守边疆且屯田。

塞上江南一样好,

何须争度玉门关。

酷暑寒冬,风霜雪雨,渤海教导旅将士挥舞砍土镘,让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一点点变成了绿洲良田。他们发挥着“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作用,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流血流汗,无怨无悔。沙漠绿了,戈壁滩肥了,边关稳了,边疆美了,渤海子弟兵的头发白了,皱纹深了。70年过去,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路途遥远,一辈子没回过老家。有不少渤海子弟兵已经把忠骨埋在了他们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天山脚下。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兵二代、兵三代、兵四代,一代代茁壮成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永不换防。

【文明实践】庆云县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谱写文化新天地!

刘月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青年文学》等文学报刊。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齐鲁散文奖等奖项。作品被多次选入《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中国好散文》《山东作家作品年选》等选本。著有散文集《小鸟闯进我屋里》《栽种光明》,合著《渤海女兵西征记》,长篇报告文学《陪你远行》。

风来过


风,吹过枯苇,

响起尖尖的哨声。

听,那春天响亮的呼唤,

万物梦中生命的萌动。


风,刮过树梢,

奏来绵绵的琴音。

看,那绿意柔软的柳丝,

呓语喃喃悄然的情话。


风,飘过云端,

摸出糯糯的感觉。

呼,那细密甜酥的气息,

空中慢慢扩散的波纹。


风,拂过满月,

遮羞圆圆的娇颜。

吸,那怦怦跳动的心律,

瞬间默默传送的情波。


风,吻过脸颊,

扬起亮丽的秀发。

送,那长长不尽的情意,

无语悄悄执手的誓言。


风,来过心间。

春雨赋


其一

空碧云缕轻,

云润苔痕重,

筏赋诗词半卷书,

自在兰舟楫。

低头欲思量,

落叶无逆风,

回首沧海萧瑟处,

桑田尽依然。

其二

四月天,

罄响绵绵春雨浓。

微风里,

细雨霏霏醉庭檐。

石板桥下,

溪水潺潺入江河,

绿茵地,

芳草萋萋伴情柔。

其三

暗香舒袖,疏雨浴青竹,

暮春已至,惜别杨柳絮。

夏菡盈盈,涟漪未离去,

阶前蝶舞,徒步庭轩处。

知遇琴瑟,侧畔未名湖,

天盖地庐,氤氲绕花树。

春已至,花争发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人人居家隔离,鲜少走进大自然,近距离品味春的香甜。但春的脚步已悄然走向我们窗前,迎春花伴着春风的步伐静静地在心田开放后又悄然落下。梨花落后,清明已过。话说“春雨贵如油”,今年的春雨貌似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一场又一场的春雨润泽着春天的每一个角落。

趁雨歇,我们携孩子走进田野放风。我们步行来到村东边的一条用来灌溉农田的无名沟渠,有许多因疫情无法出门打工的人在此垂钓。走近这条沟渠,只见两岸的芦苇正随着温柔的春风摇摆自己的身影,碧绿的水面泛着点点清波。凑巧的是今天有一只打鱼的小船顺着风向南划去,还不时和岸边的人打着招呼,互相询问对方的收获。本是一条无名沟渠,见不到傍水的人家,却也借了春的名义,借了岸边麦田的那一抹绿意,让人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遐想。

再见那蹦蹦跳跳的小孩子,没有驻足,无需静思,在风中蹦跳着前进。我们走到一位熟识的朋友面前停下脚步。大人们忙着闲聊,我抓了一把鱼桶旁边的瓜子一边吃一边望着这纯净的河水,只笑这群痴人。“水至清则无鱼”,如此纯净而又不见底的水鲜能钓上鱼来,怕他们也不在乎鱼是否上钩,钓的只是一种情趣罢了,或许是在垂钓春天的脚步。

回头看了看孩子,他们玩着自己独特的游戏——喂鱼。他们抓了瓜子,没有放进嘴里,竟是一颗一颗朝着水里丢去。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说:“在喂鱼,鱼饿了,喂点瓜子它们就愿意出来了。”面对他们的回答,我苦笑着制止,告诉他们鱼是不吃瓜子的。经过一番心里挣扎,加上大人的震慑,他们终于停止了这个游戏。“最喜小儿无赖”,一个游戏终止,另一个游戏又开始了。再回头,他们用小手挖着湿润的泥土,挖了一个浅坑后,将瓜子放进去,又将泥土重新埋上。待到花开时,我们虽见不到发芽的向日葵,但他们会忆起自己在春天种下的心愿,他们会铭记自己在春天种下的童真与欢乐。这次我没有阻止,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的笑脸。这便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在播种春天的希望。

春已至,鸟雀鸣,花争发。不管我们曾经历过什么,不管我们正在经历着什么,不放弃梦想,不放弃执着,春暖花会开。

花已盛开,盼你归来


花已盛开,春已归至。高三的学子已经纷纷回到了久违的校园里,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校园里浸满了书香。相信,莘莘学子们一定能够珍惜现在的时光,不负韶华。

不知不觉我们宅家已有两个多月,这段抗疫的日子真的是刻骨铭心。疫情发生后,作为华夏儿女,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坚守同一个信念,同一条心,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胜利。

高三已经开学,作为庆云四中小学部的教师,我也期盼着我的孩子们早日回到校园里。但是,现在我们还需要等待,在等待的日子里我想告诉孩子们:

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宅在家中好好学习。要知道,我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希望。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睿智,让自己变得充实,只有掌握文化知识,将来才能够报效祖国。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医生的奋不顾勇,我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复工复产,是因为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国家尽显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在某一领域深入的研究,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老师希望你们做一个博学、强智的学生。疫情期间最考验一个人的自律性,我希望你们都能够变得独立、坚强起来,“少年智,则国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从小强心智,拼搏进取,做更好的自己!

老师希望你们注意居家的安全。在家的日子很长,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放松心情。在家休息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比如:防火、防电、防溺水,还要注意防止网络诈骗等。遇到事情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你的健康和平安是我们最牵挂的事情。

老师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多读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不会重来,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读书可以明智,老师希望你们在家坚持阅读,让书香每天陪伴着你们,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儿郎!

孩子们,校园里的花已经盛开,桃李芬芳满园春,只盼你归来。还记得每年夏季溢满荷香的池塘吗?如今水面荷叶如圆盘,两岸垂丝柳依依,只等待着你的归来。每当想起你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在教室里认真的学习的样子时,老师真的非常想念你们。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安心在家学习,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重逢在暖阳下,一起相聚在美丽的校园……

我心中的英雄

指导教师张树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20年的钟声敲响,意味着新年的到来。

本来可以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过新年,却被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改变了。

这场疫情让所有的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可还在抗疫一线,还有一些漂亮的护士阿姨为了工作,剪掉了乌黑的长发,还有一些警察叔叔和志愿者在高速路口为来往的车辆和人员消毒量体温,还有……他们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不分昼夜,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们村也为抗击疫情作了一次募捐,我爸爸捐了二百元钱,还有好多叔叔大爷也捐了,有多有少。我爸爸还是我们村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工作是给我们村的每一条街道消毒。他还戴着红色的袖章在村口,阻拦过往的车辆和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到处走动。爸爸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击疫情,从我做起。

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现在还是个小学生,我能做的就是待在家的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口罩,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不给他们添麻烦。我在家要努力学习,当面对困难时,用知识武装自己,不退缩,不逃避,长大了像他们一样,为祖国做贡献。

有了他们就一定能把病毒这个恶魔打跑的。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文明实践】庆云县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谱写文化新天地!

供稿:庆云县作家协会

邮箱:[email protected]

供稿电话:13884696778

【文明实践】庆云县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谱写文化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