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在教育自己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你最深的遺憾!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極大,甚至可以令孩子變成同父母一樣的人。

正如一句話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教育,是深入靈魂的事,是精神上的紮根和薰染。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底色,而父母是這底色最重要的繪製者。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能並不會像學校教育一樣立竿見影,但卻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可以逐漸塑造孩子的品格和氣質。

孩子長大後,這些品格和氣質會一直伴隨和影響著他們。

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受益一生,變得更加優秀。

請家長記住:家庭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學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教育要親力親為,千萬別指望誰能幫你教好孩子,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在未來變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所以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都會在未來變成孩子一生的後臺和底氣!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裡的書房,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最棒的老師是父母。

在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1

教育最忌諱的

就是父母怕麻煩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放任型”父母。

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權威型”父母。

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民主型”父母。

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小時候,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唯一的依靠,這時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長大了,獨立了,教育就變得困難了。”

確實,現在的父母都不容易,為了養家餬口,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每天都忙於事業,對孩子的教育實在是力不從心。

但是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孩子的成長沒有回航,每一位父母都要珍惜孩子的成長時刻,哪怕擔子再重,也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教育孩子,父母不能缺席,更不能怕麻煩。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都有跡可循,都是父母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和陪伴換來的。

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寬容的成長環境,但,無論你有多少錢,別人家的嬰兒生下來爬,你家的嬰兒也不會生下來就跑。

在人生成長這個課題面前,錢是沒有意義的,父母的責任心與智慧,才是一切。

只要有心,只要用腦,我們一定會找到與這個世界、與未來、與孩子們之間最快樂、最有趣、最優化的互動遊戲。

而這一切努力,都將讓我們收穫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培養一個懂得關心和尊重他人、正直誠實的孩子一直以來就是一項艱鉅任務。

但這件事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去做,沒有什麼工作比這件事更加重要、比這件事可以帶來更大的回報。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老爺子說過:“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大多都很麻煩啊。”

教育亦是如此,父母甚至要比孩子更加努力,才能真正的有所得。

想要孩子變得優秀,父母真的不能圖省事。


2

指望孩子自覺

是最無力的教育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劉星和小雨控訴媽媽小時候沒有給他們培養出特長,否則他們就有可能成為作家、音樂家。

劉星媽媽委屈地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立即懟道:“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得我學……”

世上沒有正自覺的孩子,偷懶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明知孩子這樣不對,為人父母卻捨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

有專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歲,才真正具備自覺性。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更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

指望孩子自覺,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

從來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

如果家長一直以為孩子上學很辛苦,一直以為國外教育多麼好,多麼優秀,國外孩子沒有作業,可以無拘無束 ,除非你現在就把孩子送到國外,要麼就不要有這種育兒理念,因為你改變不了中國的教育大環境,你這樣的想法最終是害了孩子。

事實證明,凡是開始講究快樂教育的家長,到頭來你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在班級與集體格格不入,孩子成長的過程最痛苦;凡是從小就刻苦的孩子,他將來才會擁有自信,擁有很多快樂。

今天你在教育自己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你最深的遺憾!

請你記住,快樂教育不是你一個家長可以做到的。孩子從小接受了你的快樂思想,可是在大環境下沒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沒有老師的鼓勵和表揚——因為他與大家背道而馳,老師不可能天天表揚他。那麼,這樣的他其實並沒有快樂,他就會變得孤獨、偏執、逆反,一旦你發現了這些現象,那就後悔莫及了。

教育是一項嚴肅的事業,為人父母的少不得要多監督、多引導。

今天你在教育自己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你最深的遺憾!


3

有遠見的父母

對孩子都帶點絕情

央視主持人董卿曾坦誠地說自己今天的所有成就,都要感謝父親的嚴苛。

她說:“是父親讓我成為一個內心挺強大的孩子。因為進入社會後,你會遇到很多很多的打擊,你都需要堅強去面對。所以現在,我發現很多事情我還挺能咬著牙去堅持下來。”

小時候,父親就每天督促她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

上了中學,父親就每天給她開書單,要求她必須讀完多少名著,並且要摘抄書中的精彩句子。甚至天還沒亮,父親就把她從睡夢中揪起來,讓她到家門口的中學跑一千米。

董卿曾經無比討厭父親的嚴苛,但如今卻無比地感謝父親。

正是父親一直以來的逼迫和督促,才讓她學會了堅持,成就了臺上現如今熠熠發光的自己。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沒有“仁慈”的,甚至還有點絕情。

但正是因為父母的狠心,孩子才能飛到更高處欣賞更美的風景。

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

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

你可以溺愛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

與其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就正確教育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必心懷遠見,必高瞻遠矚,必能一切從孩子更長遠的未來出發。

當然,我們並不推崇一味地對孩子嚴厲,只是在孩子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樹立起來的時候,需要家長為之引導,這份引導有時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狠下心來。

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優秀。


4

爸爸的格局

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格局造就未來。

一個人的格局大小,不僅決定了今後的人生走向,更影響著他的下一代。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在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

所以,一個父親格局的大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梁啟超,膝下有子女九人,悉數成材,堪稱史上“最牛老爸”。

而這,與梁啟超優秀的教育理念是分不開的,他從不干涉孩子的選擇,而是以朋友的身份,用自己的經驗為孩子出謀劃策,與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

梁啟超曾說:“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什麼主義?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

他的這種人生觀,在影響自己的同時,也在影響著孩子。

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孩子是否優秀,那就要看爸爸是否扮演好父親的角色,給孩子無窮無盡的力量。

不要只培養孩子的才華,更要注重培養他的品格,讓他成為喜歡幫助別人的人。

所以,一個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

5

媽媽的情緒

決定孩子世界的溫度

知乎上有個提問: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都有著一個怎樣的母親?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要有一個睿智並充滿愛的母親。

要想培養優秀的孩子,就要先提高母親的能力。母親對一個家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演員海清的兒子蛋妞曾送給她一幅畫,卻讓海清感受到了“語言無法形容的尷尬和挫敗感”。

原來,蛋妞送畫給媽媽,並祝媽媽秋安,不是因為他突然變講究了,而是他認為媽媽最近脾氣不好。

“你最近脾氣不好,看看畫念念經,聽聽音樂,喝喝茶,對你身體好。”

“媽媽,你好我就好,你安全家安。”

有時候,媽媽這個角色,真的很難,既要工作,又要兼顧家庭,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大。

但是當你忍無可忍的時候,也請別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賴、最愛的媽媽。

媽媽的情緒,是全家的晴雨表。媽媽情緒穩定,孩子才能安心,家庭才能溫馨。

假如一位母親性格十分暴躁而且十分挑剔,不容許孩子出一點錯誤,如果孩子犯一丁點錯,她便大發脾氣,對孩子責罵不斷,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家庭中,自然慢慢也形成了暴虐的性格。


今天你在教育自己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你最深的遺憾!


一個人良好的心性映射於外的優雅和從容之美,能讓一個人從骨子裡飄出芳香來。


所以,當孩子擁有了良好心性的時候,他就能舉止合範,進退有度,在取捨之間能把握好分寸;在成功之時,他可以喜不自勝,但不會得意忘形;在失敗之中,他可以黯然神傷,但不會意氣消沉;為官為富為貴,不會泯滅良知,不失側隱之心;身為布衣匹夫,依然會傲骨凜凜,心清魂淨地做人;在犯了錯誤之後一定會從自身去找癥結,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脫責任…


如果父母能親身向孩子垂範,讓孩子養成好學、知恥、上進、勤儉、守分、有恆等高貴的心性,你還用擔心未來孩子會懼怕任何風浪嗎?

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教會孩子用寬厚的態度對待他人,用溫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一個態度溫和,快樂有愛的母親,才是孩子一生的貴人。

6

最好的家庭教育

就是父母以身作則

網上曾有這樣一則視頻,視頻中出現了多種父母在生活上的一系列的陋習場景:

“媽媽抽菸、隨地亂扔香菸頭,孩子也抽菸、隨地亂扔香菸頭;爸爸喝酒,孩子也跟著喝酒;媽媽酗酒、情緒失控亂髮脾氣,孩子照做……”

當父母都驚訝於孩子們出格的言行舉止時,可曾想過,這些所有都是出自於“人生的第一位老師”身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教是什麼?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矩等等,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於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作為孩子的養育者,父母應該重視自己的榜樣作用。

為人父母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懂得學習與反思,改正壞習慣,以身作則。

從生活點滴中,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什麼樣,遠比為孩子做什麼重要。

7

家長與老師配合得越好

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教育是一項極其嚴肅的事業,最不該放縱的是孩子。

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要對孩子嚴格要求,都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教育孩子,家長離不開老師,老師也離不開家長。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從來都不是老師的對立面。

老師和家長的相遇,能夠碰撞出最大的教育火花。

家長和老師的相逢,本來就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

家長支持老師,不護短,教育才有力量。

老師管教學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來。

最好的家校關係,就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所以請對老師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多一點包容!

教育最需要配合,家長和老師一起攜手努力,才能為孩子創造錦繡前程。

有人說:“老師和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到達勝利的彼岸。”

教書的是老師,孩子從老師身上學到知識,學到紀律,學到規則。育人的是家長,孩子從父母身上得到幸福,得到安全,得到品格。

身為父母,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身為老師,要主動尋求家長的支持。

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莫過於既擁有恪守職責、眼中有光的老師,又擁有以身作則、永不缺位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