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體育館快開了,千萬注意別“報復性”鍛鍊,小心得不償失

北京這兩天風大,短時風力大到能吹跑人,也把公園裡、馬路邊跑步的人吹得不敢出門,人們越發懷念室內體育場館開放的日子。

北京的体育馆快开了,千万注意别“报复性”锻炼,小心得不偿失

資料圖 劉平攝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4月21日,北京市體育局發佈疫情期間全市體育健身場所安全有序開放的工作方案。目前,室外體育健身場所正在有序開放;4月29日開始,室內體育健身場所也將有序開放。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身體健康,對於憋了兩三個月的運動愛好者而言,無疑是個大好消息。

這幾個月,大家基本宅在家中,長胖了、肌肉線條變形了,沒有器械練不起來,運動成為一種補償性需求。很多人都已經通過電商採購,儲備好了運動裝備,就等體育場館開門。可經驗表明,很多人運動熱情很高,但對運動規律缺乏科學認知,難免要陷入“報復性”運動的模式。要麼進了體育場館長時間不捨得出來,要麼加大訓練量開啟高強度,恨不得把幾個月失去的鍛鍊時間一下子補回來。而報復性鍛鍊非但不能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得不償失。

體育場館有序開放,鍛鍊身體要慢慢來。雖然很多人疫情期間在家堅持鍛鍊,但限於空間狹小、器械不足,身體的各項機能還無法一下適應高強度的鍛鍊。專家也表示,“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人、身體健康與否,長時間的運動量減少後人的心肺功能和基礎代謝能力都會下降,這些功能的下降就會導致供氧能力減弱,耐力和體力會不如從前。”因此可以首先選擇從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以及全身肌肉參與的健身操等,或者選擇娛樂性球類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開始。每次鍛鍊的時間也要適度控制,根據自身狀況慢慢增加。

體育場館開放,通過運動放鬆身心,但疫情防控這根弦必須時刻繃緊,不能有絲毫鬆懈。各陸續開放的體育場館要從疫情防控大局出發,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疫情防控職責。相關部門也要增強對體育場館的服務意識,同時加強疫情防控的監管,不漏過一個防控細節、不降低一個防控要求,共同打造安全放心的運動環境,讓市民安安全全地重啟運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