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底線思維確保“六保”落實到位

時報時評

唐福勇

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戰爭,這是一場必須直面的挑戰。

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首現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季度增速負增長。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面臨的殘酷現實。

兩軍相遇勇者勝,經濟社會領域則必須先謀定而後動。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影響和衝擊下,正因為有堅決果斷的謀劃和精準有力的部署,中國才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實現了基本阻斷本土疫情傳播的階段性成果。如今,面臨的局面是: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全球經濟陷入“停擺”,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影響。未來一段時期,中國須面對更為複雜的國際經濟發展困境。

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最近一次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在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從“六穩”到“六保”,不僅告訴我們當前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嚴峻形勢超出預期,更告訴我們一定要增強底線思維,守住經濟社會正常運轉的底線。

當前,疫情已經導致居民消費受到抑制、投資活動放緩、外需顯著萎縮,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此外,社會整體的就業壓力加大、居民收入放緩、財政收入下滑等問題都逐步凸顯。4月20日,最新的財政數據顯示,1-3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984億元,同比下降14.3%。全國稅收收入39029億元,同比下降16.4%。

前一段時間,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而未來一段時間,在全球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國內外經濟嚴峻形勢仍將持續,消費不夠、需求不足、訂單不穩、供應鏈產業鏈不暢、全球交通運輸不暢等現象還將持續。因此,下一階段的復工復產就必須繼續深化保障,只有全面保障產、供、銷、運、市場消費不脫節,復工復產的成效才能穩定,就業、市場主體才能真正保住,經濟才能穩住。比如目前外貿出口受阻,但國家鼓勵企業出口轉內銷,企業也應積極主動短期轉向以求得生存,從而以時間換未來發展空間。

“六保”是個底,這個底不能破,必須兜住底線、守好基本盤,這個底線思維必須從上到下統一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在保市場主體時,不僅要在疫情期間將其扶上馬復工復產,更要送一程,從信貸、稅收、政策、市場等各方面持續有效地幫助其穩定復工復產。而對於事關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煤電油氣等,更要有這個底線思維,更要堅決保住,這是事關穩定的基礎與大局。

此外,這個底線思維還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至少目前還不能判斷疫情何時結束。就眼下而言,一定要想盡辦法打通並保持國內的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國內空間應對全球疫情持續下的常態化國內經濟社會的有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