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的6个黑暗时刻,你看不到的才是最担心的

肠胃这个问题似乎对中国人情有独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中国有1.2亿严重肠胃病患者。

《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而从全球看,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胃部的6个黑暗时刻,你看不到的才是最担心的

可见,胃病在中国的确是一个重灾区。但由于饭每天都要吃,饱了、饿了……都很容易引起胃不舒服,所以不少人对胃部不适并不在意,而胃病反反复复这一特性,也容易造成人们对其重视的盲区——忍一下,就好了。

实则不然,常见的胃部黑暗时刻不容忽视:

1. 负面情绪,比如恐惧或紧张。

当身体充满负能量的时候,会严重降低胃壁平滑肌的韧性,所以这个时候通常会食欲不振或者吃一点就恶心。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相关,尤其是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

2. 感染或进食污染食物。

一般起病较急,在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甚至剧烈的腹部绞痛,畏食、恶心、呕吐,因常伴有肠炎而有腹泻,大便呈水样。

3. 需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药物(如NSAID)。

短期内服用NSAID药造成的急性糜烂性胃炎大多数症状不明显,若因特殊原因需长期大量服用此类药物,则应同时适当使用抑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以避免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感染与工作环境、文化程度、经济水平、饮食及卫生习惯等方面密切相关,缺乏特异性症状,并且症状的轻重程度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不一致。根除Hp可有效预防和治疗Hp相关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在较大程度上预防胃癌发生。另外,Hp感染始终具有传染性,Hp根除可减少传染源。

5. 过多饮用咖啡、酒和长期大量吸烟。

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都是胃健康背的锅。比如,物理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化学因素(如酒精、胆汁等)均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如损伤持续存在,最终引起萎缩发生。

6. 年龄。

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但是,近年来临床发现萎缩性胃炎趋于年轻化,部分30岁左右的患者发生萎缩性胃炎。当胃龄与年龄一致时,是退行性疾病,治疗时可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选择;当胃龄与年龄不一致时,萎缩性胃炎作为癌前疾病,应予以重视。

俗话说,越健康,越自由。胃健康也是如此,但世事无绝对的自由,健康同样需要自律的生活习惯来加持。大部分胃病,尤其是慢性胃炎,缺乏明显的症状,因此,在胃不适时,科学地寻医问药,提升认识,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中,不要等它嚣张地搅乱你的生活,而你却束手无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