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去世后,蒙恬协助扶苏公子起兵,他们能成功夺得皇位吗?

醉观沧海


我是情义无价,回答问题看法。

序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死在沙丘,本来遗嘱有意传给公子扶苏,但被赵高、李斯和胡亥三人阴谋篡改,而立胡亥为太子,并且假诏下令扶苏和蒙恬自杀。李斯安排亲信持假诏到上郡,命令并监督了扶苏自杀,扶苏选择了自杀。蒙恬拒绝自杀,被现场剥夺兵权,之后囚禁。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变。

假如蒙恬协助扶苏起兵夺取皇位,那就是与李斯、赵高和胡亥为代表的中央势力相抗,毕竟胡亥是名义上的太子。胡亥和李斯手里有秦始皇的遗诏,李斯又是当朝丞相可以代表皇帝,所以就能够调动全国的兵力资源来打击扶苏。至于,扶苏夺取皇位能否成功,下面从双方兵力、政治因素和朝中政治势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秦朝当时兵力情况,以及双方所能调动的作战兵力:

1.蒙恬、扶苏方面的兵力情况:

蒙恬当时是北方统帅,副手是王离,领兵驻扎在上郡,扶苏为监军,统领兵马30万,部署在长城一线,任务是以长城为险隘对北方匈奴进行遏制和抵御。

如果蒙恬和扶苏决定起兵,全部兵力也就是30万,基本没有什么人员可以作为补充兵力之用。

2.李斯、胡亥方面的中央政府兵力情况:

屠睢当时是南方统帅,监军是赵佗(秦始皇的侍卫出身),率领兵马50万,主要在两广一带,控岭南、慑百越。属于中央调动,至少可以抽调40万兵力用于中央应对兵变。

章邯率领约10万部队,监督修骊山墓和阿芳宫,其他京城及各郡部队约90万人。属于中央调动,如发生兵变,至少可抽调50万大军(甚至更多),来阻击应对蒙恬、扶苏的部队。

同时,中央统一安排修建阿芳宫、骊山墓地及各驰道、水渠的徭役等大约100万人,这部分人,是可以作为中央军的兵员补充。

综上对比,蒙恬、扶苏所率部队,对阵李斯、胡亥的中央势力,兵力对比约是1:3,且蒙恬方面没有后续兵力作为补充,在兵力和后劲方面都明显不占优势。

二、蒙恬、扶苏起兵夺取皇权的政治因素影响:

在任何朝代,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否则不会被世人所认同。

沙丘之变,李斯、胡亥和赵高已经把秦始皇的遗诏更改,立了胡亥为太子,无论真假,这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改变不了。这种情况,在全国各阶层来说,就只会认胡亥是未来的皇上。况且,李斯一伙还罗列了扶苏、蒙恬的很多错误,以秦始皇的名义进行斥责,并下令要他们自杀。

在这个时候,蒙恬、扶苏不遵圣谕,就是“抗旨不遵”,可以按照谋逆罪论处。如果再起兵想夺取皇位,那就更是“师出无名”,造国家的反。这种情况下,他们手下数十万兵的思想,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想不通,不会积极响应的。

缺乏正当的起兵理由,而盲目起兵,就会人心浮动,作战力量就必定不会团结一心、勇敢向前。因为师出无名、仓促起兵,就会造成人心不稳、人心离散,所以打仗必输。

三、秦朝当时政治权力情况,及双方的对比:

1.蒙恬、扶苏方面的政治势力:

扶苏在“焚书坑儒”时,因多次进谏触怒秦始皇,被贬至上郡,远离了朝廷中的权力圈子,也就与一些朝中实力派人物走的不多。

蒙恬是北方统帅,属于中央统管,在全国的高级将领方面可以进入前三名,也算不上绝对的领先,还是有潜在替代者。

蒙毅,上卿,蒙恬的弟弟,赵高的死对头,与他同级别的至少有80人以上。

他们的政治势力,核心就是蒙恬两兄弟,因为属于造反,别的人基本不敢靠近。

2.李斯、胡亥方面的中央政治势力:

李斯,左丞相,他既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开国功勋,又协助秦始皇治理国家多年,从中央到地方拥有超高的影响力,也拥有强大的网络关系,绝对是实权派人物。

赵高,中车府令,太监,他跟着秦始皇多年,是秦始皇心腹之人,在政府的各级层也会有一定的势力。

冯去疾,右丞相,与李斯一起协助秦始皇处理国家事务。

屠睢,南方统帅,属于中央统管,在全国的高级将领方面可以进入前三名。

章邯,督建骊山墓和阿芳宫,属于中央统管,在全国的高级将领方面可以进入前三名。

综上对比,蒙恬、扶苏一方的政治势力,对阵李斯、胡亥的中央势力,因李斯的地位影响力太大无人撼动,加上“师出无名”,会有大部分官员不支持,所以对比结果不超过的1:3,出于绝对弱势。

结语:

秦始皇的死,事处突然,扶苏没有思想准备,自然他想的也不会太多。这个情况,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朱棣的“靖难之变”无法比,他们都是早有预谋和做了长期准备的,而且其本人在军中都有很高的威望,手底下也经过多年地培养,笼络了一大批实力将领和谋士,加上某些方面也算师出有名,所以能够赢得胜利。

凡能成就大事的人,无不是城府深,能隐忍的枭雄。然而,扶苏这个人的个性,相对偏善、不狠,还有点迂腐,从他不听蒙恬的意见就可以看出,这也注定了他悲剧式的命运。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师出无名,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全体人员的思想、决心,所以不会胜利。

情义无价,真诚分享。欢迎关注点评,感谢有您。


情义无价品历史


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死了后,李斯赵高隐瞒消息,然后派人赐死扶苏蒙恬的原因了。

因为如果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传出去,而又没有太子的情况下,其他皇子就有机会争夺了,扶苏和在咸阳的其他皇子都有机会,而扶苏又跟蒙恬在北方,手握30万重兵,如果他们以“清君侧”的口号造反,扶苏上位不是不可能。

但是,如果隐瞒消息,而直接派人过去赐死,这样他们短时间内很难串联,也就很容易赐死扶苏了。

想想看,如果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传出去了,蒙恬私下跟扶苏商量好,然后私下跟其他将领串联,第二天召集士兵,打起“清君侧”大旗,30万精锐,夺取皇位也未可知。

所以,他们败在了时间差和信息不对等上。

为什么赵高派去赐死他们使者到了,他们就不能造反呢?

显然,蒙恬手下的将领不可能都是他提拔的,还有丞相或者秦始皇提拔的人去牵制他们,如果都是蒙恬提拔的,即使派人去赐死,他们也可以造反。

但是,如果不是他们提拔的,那就必须提前商量好,给别人足够的利益才能让他们跟你造反,这就需要串联了。


南朝居士


既然问的是如果,那我们就来假设一下,扶苏蒙恬接到赐死诏书,蒙恬是不愿意奉诏的,这时扶苏也不愿去死,那只能先把下诏之人杀掉或扣押,然后火速派人调查情况,因为当时秦始皇已死的消息还被赵高隐瞒,但也不可能一直隐瞒下去,假设扶苏两人知道了秦始皇已死,这时再传檄天下胡亥赵高犯上作乱,弑杀了秦始皇,争取支持,你想胡亥一个小屁孩,赵高一个太监,素来也没什么人望,但扶苏名声一直较好,蒙家又是世代忠良,支持者多寡一望便知,蒙恬再携三十万虎狼之师踏平咸阳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扶苏登上皇位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今姑且妄言假设之,须知一切皆有可能。





東山客


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的过程中,病死于沙丘,秦始皇在临死前,曾叫赵高手写一份诏书,内容是让扶苏到咸阳参加葬礼,并安葬秦始皇,这份诏书还没有发出去的时候,秦始皇就去世了,于是赵高扣留了这份诏书,私下找了胡亥与李斯,三人密谋参与了政变,这便是沙丘政变。

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封锁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首先伪造了一份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诏书的内容是立胡亥为皇帝继承人,接着又以秦始皇的名义伪造了一封给扶苏的诏书,诏书的大概内容是:

秦始皇

扶苏和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扶苏)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始皇帝)的所做所为,因为不能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该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胡亥、赵高、李斯三人以不孝的罪名赐死扶苏,以同党的罪名赐死蒙恬,当使者带着这份诏书来到边境找到扶功与蒙恬时,扶苏当场哭泣就要自杀,蒙恬怎么劝也劝不住,于是扶苏立即自杀,而蒙恬不肯自杀,被使者关押起来。

扶苏的死让不少人为之惋惜,明明与蒙恬在一起手握大秦帝国的30万边防军,蒙恬是主帅,负责率领军队作战,扶苏是监军,相当于皇帝派到军队中的使者,为何两人不能起兵造反呢?如果扶苏和蒙恬起兵造反,有可能成功吗?有多大的成功概率?

沙丘政变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必须明确扶苏与蒙恬所在的位置与立场,可以这么说,扶苏与蒙恬如果造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成功概率是0。

千万不能站在上帝的立场看待这个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扶苏与蒙恬是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以现代人观点来看,胡亥、赵高、李斯三人所发逼死扶苏与蒙恬的诏书是假的,但在当时来看,这份诏书就是货真价实的。

首先要明白的是,秦始皇下发的所有诏书都是自己口授的,不需要始皇帝亲自写,由赵高或者李斯手写诏书,写完之后,再盖上秦始皇的玉玺,然后再由专门的使者派发,这份发给扶苏的诏书明显就是赵高或李斯手写,然后秦始皇的玉玺是在赵高处保存的,盖上一个章也是真实的,所以送到扶苏处的诏书,虽然是伪造的,但却是千真万确的,所有的流程都是真的,只是秦始皇死了

扶苏与蒙恬

所以扶苏接到这份诏书后立即就准备自杀,扶苏和蒙恬又不知道秦始皇死了,当蒙恬劝扶苏不要自杀,而是要核对情况的时候,扶苏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

看到没有,扶苏针对的是秦始皇说的这句话,因为诏书没有问题,上面的字迹扶苏也认识,包括玉玺的印章,使者的人选,全部是真的,扶苏的第一反应就是秦始皇要赐死他,没有任何疑问,也没有任何怀疑,扶苏虽贤,但不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扶苏并不知道秦始皇死了,当时秦始皇才50岁,扶苏以为就是秦始皇逼死他的,父亲让儿子自杀,并不需要理由,这就是扶苏自杀的原因,他敢反秦始皇吗?借扶苏十个胆子也不敢造秦始皇的反。

扶苏一自杀,蒙恬就失去了依靠和造反的理由,最终也只有自杀的份。

将军蒙恬

这是根据扶苏与蒙恬当时的真实情况所做出的分析,是基于他们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扶苏与蒙恬知道了秦始皇去世,他们敢起兵造反吗?有多大的成功机率?

答案同样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成功概率是0。

首先,秦朝的军队没有私兵,全部是为国效力的,即使蒙恬与扶苏长期统领长城军团,他们也没有随意调兵军队的权力,只有皇帝有这个权力,调兵是需要虎符的,虎符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如果扶苏与蒙恬起兵,30万长城军团有多少士兵跟随,这是很大的未知数。

赵高

秦始皇去世了,胡亥、赵高、李斯三人以诏书的形式立了胡亥为皇帝,这个过程扶苏也好,蒙恬也罢,都没有办法找到证据推翻这个结果,因为胡亥是以真正的诏书上位的,而秦始皇又死了,简直就是死无对证,所以大秦朝名正言顺的皇帝是胡亥,同时胡亥、赵高、李斯三人进入首都咸阳后,就能号令天下,并且能够提供所有真实有效的凭证,比如诏书、玉玺、证人,你说朝廷相信谁?

其次,秦军是军功爵位制,造反找谁算谁要爵位,没有爵位士兵为谁打仗?扶苏和蒙恬要造反,首先要解决士兵的问题,这个军功爵位制就是绕不过去的坎,还是废除军功爵位制,再许一个空头支票,承诺成功后如何如何荣华富贵,但秦军长久以来深受秦制,为什么会跟着扶苏和蒙恬造反呢?

胡亥

再次,秦法严苛,造反可是诛三族的罪,所有镇守边境的士兵家属基本上都在咸阳或者关中,造反?家中的三族都保不住,又有谁肯跟着扶苏与蒙恬一起拼命,而且还是一个没有前程的拼命。

最后,扶苏与蒙恬身后没有一个成熟的政府来供应一切物资、兵员与武器装备。包括整个长城军团的所有军需装备都得靠秦朝政府从后方运来补给,前线士兵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就算你蒙恬有在前线屯田,能解决30万人或者造反士兵的军需借给吗?不能,没有粮食和物资,有谁为扶苏和蒙恬而战呢?没有人。

所以扶苏和蒙恬是不可能造反的,造反不仅是死路一条,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而且三族皆灭。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秦始皇去世后,蒙恬辅助扶苏起兵,也很难夺得皇位。

一、秦朝官员和平民,不知道胡亥是篡位,胡亥会获得这些人的支持。

对于官员来说,胡亥继位,可能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并不是不可接受,毕竟当时的胡亥和赵高,还没有表现出残忍嗜杀的一面,他们不可能想象到秦二世的倒行逆施,也不能想象到将来赵高指鹿为马时的专横。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李斯的支持,李斯是当时的丞相,权利相当大,能够团结一批中层官员。或许很多人会怀疑赵高,但应当不会怀疑李斯。因为从明面上来看,李斯在胡亥篡位这件事情上,没有获得可以看见的利益。

蒙恬和扶苏如果起兵,从名义上来说属于造反。又没有证据证明胡亥与赵高相互勾结,改了始皇帝的诏书,这样,他们在道义上是处于不利地位的。没有朝廷大臣的支持,就会失去基层官员的支持,就会失去秦国平民的支持。这样,他们起兵就完全成了造反,要打回咸阳阻力重重。

二、与朝廷军队相比,蒙恬的长城边军优势不是很明显

史书上记载,蒙恬最多曾经率领30万大军驻守北疆,长期与匈奴作战,战斗力肯定是相当强的。但后来在巨鹿之战中,王离率领的这支边军只有20万。所以30万这个数字,包括了发配边疆从军的苦力,还有修筑长城、提供给养的后勤人员,实际的战斗人员,应该不超过20万。陈胜吴广的手下周文,率领起义军进攻戏水时,秦国一次发动刑徒及奴生子共计75万人进行阻击,这还不是正规军。可见秦国的动员能力很强,蒙恬的20万大军想要攻到咸阳,难度不小。

最关键的,这么大规模的用兵,后勤保障是个问题。蒙恬作为边军将领,驻军在陕西榆林附近,这里能提供的补给有限,其军队所需的粮食,全部需要朝廷供给,如果一旦反叛,胡亥和李斯一旦切断粮食供应,那蒙恬就只能靠抢了。一支得不到各方支持的叛军,靠抢夺来维持的话,其战斗意志也成问题,有可能还没到咸阳,士兵和将领早跑光了。

就这两点,已经注定扶苏和蒙恬很难有所作为。所以,掌握朝廷中枢的胡亥,发诏书让扶苏自杀,并不是全没有把握。


子冬


扶苏,嬴姓,常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仁,有政治远见,经常劝谏其父亲,后因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被派到上郡监督军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死前诏令扶苏即位,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苏登基后,对他们不利,于是扶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如果蒙恬助公子扶苏的话,还是会有胜算的


战斗大黄蜂


很难!

原因是秦的兵制,秦是军功制,靠军功上位,而军队方面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土兵也是只有上没有将,制度太过严厉,恩责分明,加上是粮食那些都掌握在中央手里。一句话。军队出发粮草先行。没有吃的能干嘛呢?群众也不敢支持他们,因为秦朝的宪法太过严厉,一个连坐制让多少人胆寒!

所以秦朝的时候军队很少造反。包括白起这么大的V都没敢造反,只敢独身一个跑路,还是没逃过一刀。

蒙比的上白么?

因为李斯赵高他们拿的是一个有法定程序的遗诏,这一点就可秒杀扶苏了。

主要是秦朝严苛的法治社会,造成这一切的后果,秦人们都中规中矩,根本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造反也只有个失败的下场。还不如自杀了,还能保存儿女低线一个全尸!


蓉儿是妹纸


蒙恬扶持扶苏起兵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有三:

第一,沙丘之变后,赵高李斯秘不发丧,矫诏赐死扶苏。但是除了胡亥他们三人集团知道外,随行将士和朝野都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如果蒙恬扶苏起兵,就是反叛,就是大逆不道,必然招致秦国全国的反抗!出师无名,必然大败!

第二,蒙恬兵团北守长城,拥兵30万,在秦国的总兵力了不占优势。秦国尚有屠睢、赵佗的南方军团50万人,咸阳卫戍部队5万人,以及秦始皇陵寝修筑的徭役几十万人。面对强兵,胜算不高。

第三,扶苏宽厚仁和,如果顺利继位必然是一位万民拥戴的好皇帝。但是,在这政变面前,政治上显然不是赵高李斯这样的野心家的对手,特别是面对赵高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阴谋家,起兵也必然招致失败。

历史不会重阳,我们在都为扶苏蒙恬抱屈,都在为大秦国惋惜的时候,不得不承认野心家赵高的“技高一筹”,九劝李斯,把位高权重的李斯拉下水,搞定李斯,把持胡亥,政变已经已经成功一大半了。至于扶苏蒙恬,原本不在话下,因为他手里有皇帝有丞相。


探秘追踪


如果扶苏不自杀而是联合蒙恬起兵争夺帝位的话,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

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秦统一六国后军队北分为两支,一支背派遣到南方开发岭南并长期驻守于此地。另一支则是由蒙恬率领的30万大军驻守北方边塞。

显然30万大军离秦国都城比驻守岭南的军队更近,而帝国都城守军有限并不可能抵御30万大军的。

再者公子扶苏本就是始皇长子,又深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其所受到的认可定然比胡亥要高,因此起兵争夺皇位时所受到的阻力也会较小。

反观胡亥,除赵高和李斯支持外并无任何有力的助力,要抵御扶苏和蒙恬率领的30万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博史鉴行


个人认为胜率很大。第一扶苏为人宽仁,又深得民心,又是嫡长子,继位名正言顺.第二蒙恬是名一流军事统帅,手握几十万秦军精锐,反观当时胡亥赵高之流把朝堂搞的乌烟瘴气,他们手里也无大量精锐部队,很难与扶苏蒙恬军队抗衡。只有扶苏一起兵,全国大部分兵马必将响应,因为胡亥赵高不得人心,而扶苏是嫡长子,宽厚仁德待人,深得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