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食春

暮春,食春


中國人講究吃,

更講究不時不食,

從古至今,莫不是如此。


於國人來講,何時吃什麼,

更像是一種儀式感,

在餐桌上感知四季的變化,

也在食物中感受愛與溫暖。


暮春,食春

物資短缺的年代,

一味小小的野外春菜,

足以讓人們驚喜異常,

在推行“綠色食品”的當下,

大魚大肉,似乎不能再刺激人們的味蕾,

具備獨特風味的野菜,

越來越多地走上了餐桌。


野菜,顧名思義,生於野外,

受天地之靈氣,順四時而發,

未經人工栽培過的蔬菜,

在山間、田野、溪旁、樹下,

自由地生長著。


暮春,食春


時下,春意正濃,草長鶯飛,

田野裡各處生機盎然,

應時應季的野菜,也紛紛到了

可採摘、可食用的時候,

我們總是說“世上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何不讓你的舌尖行走於最後的春光之中,

食春恰此時。


野菜種類繁多,

無論是書中記載,

還是家中老人口頭提起,均如數家珍。

每逢春天到來,

香椿、婆婆丁、馬齒莧......

一眾野菜,早早兒地就被人們惦記上,

轉而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暮春,食春

即便如此,

對於常吃的野菜,

你能識得幾種?


薺菜


薺菜,又名“地菜”“野薺”“護生草”,

是最早的報春菜,

春天最有名的野菜非它莫屬。


薺菜葉為鋸齒狀,

葉表一層細細的茸毛,

三四月間最為鮮嫩,

可清炒、做湯、調餡兒,還可以煮粥,

淡淡的清香,味道尚佳。


暮春,食春


民間流傳著

“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

《詩經》中唱道: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說的也是薺菜;

蘇東坡贊曰:“天然之珍,

雖小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發明了“薺菜羹”,被稱為“東坡羹”。

等到把薺菜從嫩葉吃到開花,

這個春天也就不枉了。


暮春,食春


香椿


香椿,又名椿芽、椿頭,

長在樹上,是香椿樹的嫩芽,

葉子顏色是深淺不一的紅色。

其氣味特殊,喜歡吃的人,可以愛到極致,

不喜歡吃的人,也可以恨到骨髓。


暮春,食春


“雨前椿芽嫩無絲,雨後春芽生木質”,

所說的就是香椿芽以穀雨前食用最佳,

可炒、可醃製,

雞蛋是香椿的最佳伴侶,

最經典的吃法是香椿炒雞蛋

齊白石就很愛這道菜;

還可搭配豆腐,

香椿拌豆腐,鮮香四溢,

將春天吃進肚子裡。


暮春,食春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

“黃花地丁”,生活中最常見。

倒著長的鋸齒狀的綠葉,

頭為毛毛狀,風一吹就散,

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


暮春,食春


其味苦,沒生花骨朵之前,

最是鮮嫩,清洗乾淨,

可以直接蘸醬吃(東北人的吃法),

也可以涼拌、做餡兒、

還可以做沙拉、泡水喝。


暮春,食春


蕨菜


《詩經》中:“陡彼南山,言採其蕨”,

描繪的就是人們成群結隊、談笑風生,

在南山採蕨的情景。


蕨菜,又名龍頭菜、佛手菜、拳頭菜,

因其初生時嫩葉蜷曲未展,

猶如拳頭而得名。

是雲南人最喜歡的野菜之一,

也是春天最時鮮的山野菜。


暮春,食春


紫色的幼芽是大家最喜歡吃的部分,

古時也稱之為“吉祥菜”,

是宴席上高檔菜餚的原料。

可炒、可涼拌、可醃製成鹹菜,

蕨菜的根莖可以用來提煉澱粉,

也就是我們常吃的蕨根粉。


暮春,食春


馬齒莧


馬齒莧,又名長壽草,

紅褐色杆,綠葉,

背面淡綠色或帶紫紅色,

生活中最常見,也最常吃。


暮春,食春


它的生命力頑強,

有土便能紮根,伏地鋪散著生長,

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可涼拌、可煮粥、

可做餡兒包包子。


暮春,食春

暮春,食春


榆錢


榆錢是榆樹的果實,

形狀圓圓的如錢幣而得名,

連綴成串,其味甜嫩。


暮春,食春


榆錢落地意味著春日將盡,

所以要趁落地之前嚐鮮嘗甜。

榆錢與玉米麵混合,

可以蒸出清香的榆錢飯

味道清香無比。

“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

滑潤的榆錢粥,

是歐陽修之愛。


暮春,食春


...... ......

...... ......

...... ......


這些春日野菜,雖然美味,

但不宜長期和大量食用,

嚐嚐新鮮即可,

如果想吃乾淨、無汙染的野菜,

最好從超市購買,儘量現買現吃,

存放時間不宜過久,

否則既不鮮美,營養成分也會減少。


暮春,食春


美好的生活,

需要應時應景加點兒鮮!

不時不食,適時而食,

把春天裝進餐盤中,

讓舌尖行走於最後的春光之中,

細嚼春光,感受舌尖上的喜悅。


春天你吃野菜了嗎?

你最喜歡吃哪一種野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