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和其他朝代又有何區別

女子的相思大抵如此: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即便再高明的女子,陷入愛情的漩渦,也躲不過相思的苦楚。“永浴愛河”不過是人們的一種希望,世間的許多愛情,不過是喝了海水後才慢慢發現,海水和淚水一樣的苦澀,一樣的鹹。可惜,世人只識海水深,卻不知道比海水更深更寒的便是相思的苦楚。畢竟,海水的盡頭還有海岸,但相思的盡頭卻依舊是無盡的相思。所以,在這長長的嘆息中,李季蘭只能獨倚高樓,輕撫琴絃。可是人去樓空,抬頭卻望見一輪滿月,月華深濃。曲調悲切處,不禁折斷琴絃。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和其他朝代又有何區別

一輪滿月

此等憂傷,又是怎樣的斷腸人!這首《相思怨》語言直白,通俗易懂。即便遠隔千年她當年的縷縷情絲依然歷歷如新。也許是基於這種人性化的考慮,唐朝的婚姻制度非常開放:從貴族公主到百姓民女,離婚再嫁都不算什麼恥辱。這一點雖然極合人性,但也給唐代女子帶來許多負面評價,從衣著服飾到再婚再嫁,更是後世指責她們風流的佐證。張藝謀導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裡,唐代女子們豪放的裝束,其實都經過了科學的考查,比如唐宮仕女圖就是服飾藝術上的一例明證。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和其他朝代又有何區別

相思怨

但人們彷彿忽略了歷史的特性,除了區別於其他朝代的自與開放,大部分唐代女子,還是秉持了所謂的“封建道德”,恪守本分,溫良恭順。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按照習俗,新媳婦過門三天後,要下廚房為大家做飯。但是,新媳婦好做,好媳婦難當,伺候婆婆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於是,這個靈秀的媳婦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小姑來嚐嚐口味,看是否符合婆婆的喜好。一首《新嫁娘》,簡簡單單二十個字,卻將新媳婦曲意逢迎、聰明乖巧的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這當然歸功於王建的文學才能,但也少不了唐代女子的聰明。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和其他朝代又有何區別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婚後的才女,當年都曾經花前月下。但進入婚姻後,相夫教子、勤儉持家、孝順公婆,同樣要遵守封建道德規範。離婚是可以的,不過也沒那麼容易,名節、地位不是每個女人都能輕易放棄的。所以,即便遇到了真正的愛情,迫於婚姻的束縛,有時候也不得不忍痛放下。張籍《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很多人考證說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男女之情,實則寄託了張籍的政治理想。但僅從詩作理解,這首《節婦吟》卻不失為唐代女子信守婚姻的典範。人們說“愛情是婚姻的墳墓”,這裡的愛情當然是特指婚外戀。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和其他朝代又有何區別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實驗的結果是荷西又回到了三毛的身邊。婚姻以外的愛情,能夠給人刺激,但興奮過後,依然要回歸平淡。再大的激情也有燃盡的時候;堅守婚姻,也便守住了幸福的底線。明代瞿佑十分無聊,續寫了一首《續還珠吟》:

“妾身未嫁父母憐,妾身既嫁室家全。十載之前父為主,十載之後夫為天。平生未省窺門戶,明珠何由到妾邊。還君明珠恨君意,閉門自咎涕漣漣。”

此詩不但大肆鼓吹了“在家從夫,出嫁從夫”的封建道德,還標榜了足不出戶的“規矩”,在還君明珠時還狠狠地憤怒了一把,閉門思過不禁淚流滿面覺得自己非常委屈。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和其他朝代又有何區別

三毛

唐代婦女的確是開放的,但也同樣是幸福的、自在而又快樂的。她們多情卻不濫情,一切愛恨都源於自然與人性。而這風行水上的瀟灑和快意,反倒比明代扭捏的矜持來得順暢、舒服洗手作羹湯,還君明珠淚,都在風流嫵媚的背後,增加了智慧與堅強。溫柔如水固然是女子的美德,但如一眼活泉,自由奔放,又何嘗不是一種風景。剛柔相濟,重義也重情,溫柔的討巧,含淚的拒絕,才應該是女子最佳的狀態。

· 《相思怨》

· 《續還珠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