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新发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能更有利于成长?

传统的观点认为:家长和社会有利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然而,近年来,一种相反的观点正在悄然兴起。他们认为,让孩子适当的位于危险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种观点认为,真实的世界都存在这危险,长时间的将孩子保护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

新近在英国走红的“垃圾游乐场”,没有一般游乐场中常见的保护措施,一些家长惊呼:“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些疯狂?”然而,英国教育家最新发现:让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更能有利于成长!

教育家新发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能更有利于成长?

英国垃圾游乐场

近些年来因为安全问题,中小学被迫取消长跑等刺激性运动、还把孩子们望眼欲穿的春游、野炊活动列入到了安全活动的黑名单。说起来,学校也是无奈,现在的孩子都太娇贵了,万一出点事情,责任真是承担不起。

要说,孩子在这社会生存,哪里能够做到没有一点风险?可是,家长这边吐槽我们就这一个孩子,伤不起啊!这边是6个大人对1个孩子的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的保护。

教育家新发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能更有利于成长?

游乐场?垃圾场?

另一边新闻里频频爆出孩子因为缺乏风险意识而受到伤害的事件:10岁大的孩子脚跨走廊护栏,不慎从楼上坠下身亡;中学生缺少风险意识,被坏人伤害……我们的家长更是战战兢兢地恨不得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

这种过度的保护,对孩子真的好吗?其实,我们生存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充满着风险,谁也不能保证可以将孩子置身于一点风险都没有的真空环境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过度保护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并不小。

一、过度保护会使孩子丧失风险意识,不能够清楚地辨别生活中的潜在风险,从而受到伤害。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风险的环境当中,在孩子的认知里,世界是安全的。没有危险,或者我的身边就是安全的,危险不可能存在我的身边。

教育家新发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能更有利于成长?

频发的意外伤害让家长紧张

我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安全的,可触碰的;我周围的人都是善良的;当有一天,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或者家长不能够保护他时,他可能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那个人。

二、过度的保护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现在的孩子,所有的事情家长都已经给做好,稍微有点危险的事情绝对不允许他们做,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很自卑,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造成孩子没主见,遇到问题就退缩、逃避。

有孩子在野炊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十几岁了还不会划火柴。他说,他们家对他有三不准,不准动刀、不准玩火、不准碰电。如果家里面没有水喝了,他只能出去买瓶装水。

教育家新发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能更有利于成长?

传统游乐园

三、过度的保护阻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也压制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有了强烈探索世界的欲望。如果家长害怕孩子遇到危险,这不让他摸,那不让他碰,往往会阻碍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打击他的求知欲望,更严重的情况可能造成孩子不敢与陌生人沟通,性格软弱,造成人际交往的困难。

大家知道,自然界里,小鹰出生没多久,它的妈妈就会对它进行残酷的训练,把它带到高处,一次一次地往下摔,它的翅膀被不断的折断,再生,这才有了它日后翱翔天空的机会。相反,那些被人们带回家养的小鹰,长大后却顶多只能飞2米高,丧失了生存的能力。

教育家新发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能更有利于成长?

过度保护没有必要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对孩子的感情是一样的。英国的心理学家,西尔维娅.克莱尔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既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注定是以分离为结局的,那么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们趁着还年轻,能够暴露在有限的风险中, 这样的经历会帮助他们学会生存。

教育家新发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能更有利于成长?

过去,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大家都想方设法地减少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最近,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更能有利于成长。

这个观点正是英国教育学家的新发现,最近日渐走红的幼儿园,不再是操场平整、无杂物堆放,器械下要有草地、塑胶。相反,他们正在考虑如何给孩子们增添一些危险。

在一些小学和游乐场所,孩子们喜欢的沙子、木头又出现了,如何给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一些危险令专家开始发愁。

因为这些危险必须是可控制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一些可控制的风险,有利于帮助儿童建立毅力。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学会识别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

如何给孩子设置一个可控制的危险,让孩子既能释放天性,又有利于身心成长呢?

一、家长和社会应该转变观念,保护过度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要因为有学生长跑猝死,就取消长跑;春游出了事故,就反对学校组织出游活动。这样的孩子无法长出强健有力的翅膀,一旦走上社会,反而会遭受更大的伤害。所以,作为家长和社会,要转变观念,从小建立和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独立生存的能力。

教育家新发现孩子多做点‘危险’的事,反而能更有利于成长?

二、家长和社会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成长增加一些“危险”因素,有目的的锻炼孩子的风险意识,培养其战胜困难的信心。

和过度保护不同的是,增加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不意味着家长和社会对其放任自流,而是指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应该正确的评估风险,确保孩子们既能受到教育,又不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三、家长要扮演好辅助师的角色。既不能为孩子包办一切,把风险因素为孩子排除在外,同时,又要做好沟通,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躲避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增强信心,战胜困难;当孩子任意妄为时,不忘提醒孩子风险的存在,以及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孩子将风险降低到最低。

四、社会各机构、各部门应该联动起来,做好风险赔偿制度保障。学校和游乐场等组织机构之所以对孩子过度保护,因为他们也担心发生意外后的巨额赔偿问题。因此,不少学校宁愿不组织孩子们去春游,也要杜绝这种风险的存在。其实,学校可以请风险评估师评估一下组织活动的风险,指定一个安全的应对方案,保障活动顺利的组织进行。同时,也可联合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一旦意外发生,积极组织抢救、由保险公司做好相应的赔偿。

五、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学生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其中80%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农村,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发生在校外,以溺水和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最大。背后的原因,就是孩子们缺乏安全知识。加强对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建立起风险的意识,学会对风险的预判,从而降低风险对孩子们的伤害。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理智的,长远的。失败和风险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比不可少的障碍,做父母的,不要亲子上阵,替他们扫除障碍;而是要做好教练员,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他们在安全的界限内,去拥抱危险,自己面对失败与危险,品尝人生的个中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