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滅亡至此起!無法壓制的矛盾,亞歷山大東征背後的分裂

亞歷山大大帝,是古典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征服者,這不僅是因為他僅僅只用10年左右的時間,便讓居於希臘一隅的馬其頓王國,一躍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更是因為他的國家,在他死後不久便分崩離析,他的國家的崩潰,就如他的帝國建立一樣迅速,使得他的存在,更像是一場奇幻般的征途,在故事結束後便歸於虛無。

但是,與大多數人的認識不同,馬其頓帝國的滅亡,並非單純由於亞歷山大大帝的早亡,儘管它的確是一個直接的導火索,但這個戛然而止的大帝國,早在它的建立者還在人世的時候,便已經出現了分裂的危機,但這個危機卻被亞歷山大自身的威名所掩蓋,以致於沒有人能想到,在這個偉大征服者的麾下,一場致命的分裂已經初見雛形。

帝國滅亡至此起!無法壓制的矛盾,亞歷山大東征背後的分裂

看似團結的馬其頓軍內部矛盾重重

亞歷山大軍中的分裂,最早起於他和父親舊部的隔閡,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視為馬其頓軍的騎兵和步兵的隔閡。亞歷山大雖然在少年時期,就已經有了許多優秀統治者所需的特質,但他和自己的父親腓力的關係並不融洽,特別是腓力還曾有更換繼承人的想法,再加上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絲和腓力的關係並不算融洽,因此,儘管大帝在少年時期被父親驅除出馬其頓,也沒有太多人感到奇怪。而在亞歷山大被迫流亡海外時,他的很多好友兼部下也跟著他逃到了國外,這些人,大多是後來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的成員,也是日後這位征服者的核心幕僚。

而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的心腹,則大多是步兵將領,比如後來在東征中堪稱遠征軍副總指揮的老將軍帕曼紐。而且,由於亞歷山大本身喜歡用騎兵決定勝負,這就導致了騎兵將領功勳的日益增長,相比較而言,馬其頓軍中的步兵將領們的功勞就寒酸得多,相比較之下,很多步兵將領便難以在地位上與騎兵將領們比肩。於是乎,在亞歷山大死後,認為終於能有機會得到“應有權利”的步兵將領們,便一股腦地支持與首席大臣佩爾狄卡斯對峙的步兵將領墨勒阿格羅斯,後者正是從腓力時代便為馬其頓效力的將領,這也是亞歷山大死後帝國內部第一場爭端的起因。

帝國滅亡至此起!無法壓制的矛盾,亞歷山大東征背後的分裂

亞歷山大帝國的亞洲高官大都是是東征軍中的將領

而帝國內部另一個很大的分歧,就是坐鎮歐洲部分馬其頓本土的勢力與跟隨亞歷山大東征的勢力的鬥爭。由於亞歷山大的東征時間長達10年之久,因此本土早早地陷入了代理統治的狀態,亞歷山大所選擇的人就是帝國攝政安提帕特。安提帕特在東征期間功勳卓著,他對王室可謂忠心耿耿,多次擊敗企圖叛亂的希臘城邦,比如說斯巴達,同時也與波斯帝國的海軍們多次交鋒,為亞歷山大遠征軍後方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由於亞歷山大一直在征服的路上,他身邊的將領們的表現更容易得到這位馬其頓帝王的賞識,再加上帝國疆域實在過於廣大,因此,亞歷山大先後任命的首席大臣,先是赫菲斯提安,後是佩爾狄卡斯,這些人都是亞歷山大的同輩人,並且都是軍隊將領出身。毫無疑問,這也導致了帝國政府形成了以安提帕特和佩爾狄卡斯為首的歐洲派和亞洲派,日後正是這兩派發起了第一場帝國內戰。

而除卻了這些問題,帝國還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思想上的分歧,即對波斯人的分歧,這種分歧導致了帝國的又一個分裂隱患。眾所周知,馬其頓帝國的領土,主要是馬其頓本土以及過去波斯帝國的領土,亞歷山大的征服,將波斯帝國的臣民全數納入統治,面對這些新加入帝國的人們,馬其頓的將領們產生了分歧,一些人深受希臘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波斯帝國的人都是殘暴不仁、落後粗魯的蠻族,認為他們天生低人一等,而另外的一些人,則認為波斯人與希臘人一樣,都有著非凡的才華,配得上帝國臣民的身份,而後者的代表,正是亞歷山大大帝本人。

帝國滅亡至此起!無法壓制的矛盾,亞歷山大東征背後的分裂

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士多德

亞歷山大身前便開始在宮廷中推行部分波斯禮儀,並任命波斯人為總督,讓他們與馬其頓人平起平坐,這種行為讓許多馬其頓人、甚至是希臘人感到不滿,比如說安提帕特的兒子卡山德,就因為在帝國首都巴比倫的宮廷中對向自己行禮的波斯人無禮而遭到了亞歷山大的處罰,而亞歷山大的老師、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也因為亞歷山大平等對待他認為是蠻族的波斯人而大為惱火,並最終與自己的征服者學生決裂。

亞歷山大本人還曾經在蘇薩舉行過萬人婚禮,讓超過萬人之多的馬其頓軍人與當地的波斯姑娘們結婚,就連他自己的王后,也是波斯貴族貴族之女羅克珊娜,後來他還迎娶了宿敵兼已故波斯帝國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的兩個女兒為王后,對於亞歷山大而言,他並不只想成為馬其頓人的國王,他還想成為希臘人和波斯人兩個民族的共主。

帝國滅亡至此起!無法壓制的矛盾,亞歷山大東征背後的分裂

蘇薩萬人婚禮

而在亞歷山大死後,許多蘇薩萬人婚禮的當事人當即拋棄了自己的波斯妻子,當然,也有一些人認同亞歷山大的理念,比如後來塞琉古帝國的開創者塞琉古大帝,他的後繼者安條克一世,正是馬其頓人與波斯人的混血兒,塞琉古的行為,也為他後來奪取帝國的舊波斯帝國領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稍早些時期,安提帕特死後王室唯一的忠臣歐邁尼斯,也正是因為波斯人總督們擔心馬其頓軍閥們的敵視態度,因此大力支持主張恢復王室權威的歐邁尼斯,即使後者的威望遠遠不如其他的馬其頓軍閥們。

騎兵將領與步兵將領、歐洲派與亞洲派、馬其頓至上將領與民族平等派,亞歷山大的帝國,在大帝死前便已經充斥著這些巨大的矛盾,因而也不難想象為何當這位帝王一死,他的帝國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解體,最終連他的家族也被部下們所屠戮殆盡。

帝國滅亡至此起!無法壓制的矛盾,亞歷山大東征背後的分裂

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之初就有了足夠的分裂隱患

“堡壘總是從內部被攻克”,軍事上沒有強大外敵的亞歷山大帝國走向毀滅,正是這句話的最佳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