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說的都對,你就是不聽我的?

許多家長,包括諮詢師都在苦惱:為什麼幫他們理清了問題,提出瞭解決方法,他們卻不按我設計的方法去做?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感受則更加深刻,“為什麼我說的都對,孩子就是不聽呢?”


原因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你的方案只是你自己的思維模式,認為這件事就應該是這樣的,卻忽略了對方是並不是你這個事實,他們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有自己的信念追求。


為什麼我說的都對,你就是不聽我的?


你喜歡吃韭菜餡的水餃,就極力的把它推薦給你的愛人、孩子,讓他們也喜歡韭菜餡的水餃似乎有些強人所難,或許他們喜歡的恰恰是你看不起的茴香餡水餃。我們沒有辦法不去允許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


當你想說“你為什麼不喜歡呢”的時候,可以先想一想,“對啊,他為什麼不喜歡呢?是不是隻有我自己喜歡?他喜歡的是什麼呢?他多次這樣拒絕我的安排是不是有自己的原因呢?我是不是應該搞清楚他喜歡的是什麼?”。許多家長會說想讓孩子做自己,活成他們自己期待的樣子,但卻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偏離這個方向。想真正的讓孩子做自己父母就必須承受住一些焦慮,不要急著為孩子劃定路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付出的更多的是時間和有理解的陪伴。


為什麼我說的都對,你就是不聽我的?


作為爸爸媽媽,當總想讓孩子走自己為他們規劃的道路時,其實是在處理自己的焦慮,這是父母的一種全能自戀,認為孩子失敗了就是因為沒有按照自己的路走;如果孩子走了這條路,中途遇到了問題,會認為不是這條路的問題,而是孩子的能力不行;如果孩子拒絕,父母生氣的並不是孩子不走這條路,而是認為辛辛苦苦規劃的這條路、付出的努力都白白浪費了,接受不了孩子帶給自己的失敗。這種情況下,家長們會變得蠻不講理。還有一點很難接受的是,看見了孩子存在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恰恰是父母自己造成的,或許是出於為孩子好的本意,但自己的一些行為卻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


所以跳出自己給自己設的陷阱裡,我們認為的好的不一定是健康的,帶著情感慢慢的嘗試放手。處理好這兩種焦慮,即使會對孩子有一些內疚,但這也是我們能消化的情緒;即使孩子沒有選擇父母鋪好的路,父母也會有能力接受這個結果。這是最大的允許與接納。


當提到心理學中的界限、邊界感的時候,許多人給我的感覺是冷冰冰的,他們會突然對孩子說“那是你的事,我不管”。他們錯誤的理解了“界限”這個詞,突然間就完全的對孩子放手。建立邊界感真正的方式是:帶著情感慢慢的嘗試放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感情,而不是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考驗父母跟孩子關係的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能為孩子做些什麼,而是是否可以接受自己沒有能力為孩子做些什麼。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他們有他們自己要走的路。父母也不要因為陪伴一個生命的成長就忘記走自己的路,同時,無論對方喜歡吃韭菜餡還是茴香餡的水餃,祝福他吃的開心,如果對方願意的話,可以向他分享你喜歡的。


相信孩子有能力為規劃自己的人生做準備,把他的人生方向盤還給他,父母則逐漸退回到副駕駛的位置,當孩子需要幫助時可以出手幫助,或許這個過程會很“驚心動魄”,但也是這種不斷嘗試的過程才是一個人成長最真實的


為什麼我說的都對,你就是不聽我的?


樹輝老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諮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諮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關注、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