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湖城迎北飛候鳥,銀川將再現“七十二連湖”勝景

塞上湖城迎北飛候鳥,銀川將再現“七十二連湖”勝景

  隨著湖泊溼地治理工程推進,銀川市水域環境明顯改善,每年冬春季節都會迎來大批候鳥駐足停歇。近日,寧夏銀川市迎來大批紅嘴鷗。


  今年4月初,銀川迎來大批的北飛候鳥紅嘴鷗。斑嘴鴨、小天鵝、白琵鷺、赤麻鴨、鳳頭鸊鷉等候鳥也將陸續抵達,其中不乏珍稀鳥類。

  近年來,銀川市政府堅持“生態立市”原則,通過擴湖拓面、退田還溼、連通水系等一系列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冬春時節引無數候鳥駐足停歇,“塞上湖城”實至名歸。

  “人鳥共生”風景吸引世界目光

  “紅嘴鷗主要在每年3月到5月、8月到11月兩個時間段造訪寧夏,去年過境銀川的數量超過了3萬隻。”銀川溼地保護中心主任王筱平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今年2月至3月,以紅嘴鷗、斑嘴鴨為首的“先頭部隊”到達銀川;4月初,大批次候鳥將陸續到達。

  據王筱平介紹,雖然在市區的燕鴿湖等公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主要在鳴翠湖、鶴泉湖、黃沙古渡、濱河溼地和黃河邊聚集較多,“特別是黃河灘塗溼地,那裡是大型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路”。

  資料顯示,銀川溼地的野生鳥類共有240餘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有7種,分別為黑鸛、中華秋沙鴨、遺鷗、金雕、白尾海雕、小鴇、大鴇;國家Ⅱ級保護鳥類有白琵鷺、大天鵝、灰鶴、角鸊鷉等19種;自治區級保護鳥類24種。

  這些稀有鳥類的現身不僅讓寧夏人感到稀罕,更吸引了全國各地鳥友和攝影者的目光,爭相一睹它們的風采。

  多措並舉,重塑“塞上湖城”名片

  銀川之所以成為候鳥的天堂,主要得益於近年來大力實施的生態保護和溼地建設。

  紅嘴鷗的出現,是銀川市生態環境向好的最好證明。其實,銀川平原得黃河灌溉之利,自古便溝渠縱橫、湖泊棋佈,歷史上城內外更是有“七十二連湖”之說。然而隨著城市擴張、農業用地等原因,曾經的湖泊群日漸萎縮。不僅沒有連上,部分甚至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理念的提高,同時為重塑“塞上湖城”風采,銀川市開始對全市水系整治建設工作進行整體規劃。自2002年起,銀川啟動了三大水系建設,共同發力。中部水系典農河,總長180公里,建成於2005年,從青銅峽一路向北到石嘴山沙湖,將七子蓮湖、寶湖、華雁湖等全市東部大小湖泊串在一起,對農業排澇、夏秋防洪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效能。

  東部水系濱河水系,總長50公里,建成於2018年,從永寧縣中乾溝至賀蘭縣北大溝,它通過沿線人工溼地擴建擴寬78公里,將全線水系打通,使這條線成為景觀線、防洪線和交通熱線。

  西部水系銀西河,總長24公里,預計今年竣工,從高家閘溝至西夏熱電,既可美化城市景觀,更為西部農田排澇發揮巨大作用。

  生態立市,“七十二連湖”指日可待

  在銀川市的不懈努力下,近年來,銀川溼地已成我國西部及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重要的遷徙路線和棲息繁殖地;2018年更是榮獲首批“國際溼地城市”稱號,將“湖城”這張名片推送到世界面前。

  “過去十幾年來,銀川堅持溼地‘只增不減’‘只擴不縮’原則,累計投入30多億元強化溼地保護和恢復。”王筱平說。

  河湖水系連通整擴,溼地生態修復保護,水系岸線提升改造;“龍鬚溝”和黑臭水體加大治理;鳴翠湖、麗景湖、海寶湖、燕鴿湖、七子連湖等湖泊被列為重點保護溼地……隨著一系列舉措的推進,銀川市的溼地面積開始逐步恢復。

  目前,全市已有5處國家溼地公園、1處國家城市溼地公園、6處自治區級溼地公園、近200個自然湖泊和沼澤溼地。溼地面積約1.92萬公頃,溼地率達10.65%,溼地保護率達到78.5%,面積在100畝以上的湖泊有130多個,給人以“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錯覺。

  “提起大西北,我們腦海裡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漠孤煙直’,沒想到能在銀川看到這麼美的湖色,一點都不輸煙雨江南。”記者在寶湖溼地公園見到浙江出差來寧的趙先生時,他難掩興奮之情。

  今年,銀川市將繼續開展濱河水系溼地修復工程及黃河灘塗溼地修復工程,同時海寶公園、寶湖公園等也將建設生態浮島,為鳥類搭建更多棲息平臺,為市民提供更大休閒場所。

  “七十二連湖”勝景再現,銀川距離這一天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