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在西安市臨潼區南側的驪山上,樹木掩映中,有一座亭子,名為“兵諫亭”。1936年12月12日清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在這裡被東北軍官抓獲。後來,人們修建此亭,以示紀念——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2004年5月1日,遊覽華清池時,我曾經抬頭看到兵諫亭。但是,它屬於驪山景區,跟華清池景區不在一起;2007年5月2日,我第一次登上驪山,終於來到兵諫亭旁。如今,華清池與驪山景區已經連為一體,離開華清池後門,可以直達兵諫亭。

1982年2月23日,作為西安事變舊址的一部分,兵諫亭被公佈為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豎立的“國保”碑上,錯寫成“2月20日公佈”。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最初,戴季陶在此修建磚木結構的紀念亭,取名為“正氣亭”。1946年3月,在“西安事變”十週年之際,胡宗南組織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捐款,重新修建了這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四角亭,命名為“蒙難亭”。

1949年5月20日,臨潼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將“蒙難亭”改為“捉蔣亭”。1986年12月,在“西安事變”五十週年前夕,為了緩和兩岸關係,正式更名為“兵諫亭”。隨後,一塊精美的藍田玉匾額,被鑲嵌在亭子的正上方,鐫刻著著名書法家宮葆誠書寫的“兵諫亭”三個隸書大字。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兵諫亭全貌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兵諫亭匾額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時許,在張學良和楊虎城的指揮下,東北軍衛隊直撲華清池的蔣介石住處。酣睡中的蔣介石,突聞槍響,倉惶起身。在兩名侍衛的攙扶下,從五間廳的後窗逃跑,攀登至驪山的半山腰,躲藏於一條石縫上方的洞內。

此洞就位於兵諫亭東側,一塊巨大的“虎斑石”旁邊,也被稱為“蔣介石藏身處”。如今,這裡安裝了鐵鏈,遊人可以爬上去。但是,當年沒有鐵鏈,蔣介石穿著睡衣,爬上這麼陡峭的石縫,屈身於寒冷的石洞中。這是一件多麼痛苦和恥辱的事情?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虎斑石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蔣介石藏身處

大約清晨8點左右,蔣介石被搜山的東北軍官發現,然後送往西安市新城黃樓的東廂房暫住。在“西安事變”發生後,接下來的十四天裡,全國上下,一片沸騰。怎麼解決此事,怎麼處置蔣介石,成為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的問題。

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親自陪同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前往洛陽。12月26日,蔣介石抵達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事後,蔣介石曾經藏身的地方,成為國民黨軍政大員進行“歌功頌德”之處。

陳立夫、陳果夫、戴季陶、陳誠、胡宗南和衛立煌等人題寫的“蔣委員長蒙難處”“民族復興紀念石”“虎谷龍巖”“天地正氣”“仰之彌高”“精誠為國 乃開金石”“正氣浩然”等手跡,先後被鐫刻在兵諫亭周圍的山石表面。上個世紀60年代,部分的題刻被剔除,但是依然殘存痕跡。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曾經的題刻被恢復,還補充了許多精彩題刻。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民國時期的題刻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丹心照汗青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至大至剛 大地垂輝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虎谷靈巖


臨潼區:攀登驪山,瞻仰兵諫亭(西安事變舊址)

史垂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