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旧址:北门太初坊

春来秋往,数十载,我在这条路上玩闹嬉戏,闲散漫步,经过太初坊无数次,却从不知此庙的由来。今日,无意间查找资料,发现原来身边这座不起眼的小庙居然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它就位于漳州“东门金,南门银,西门马粪,北门苍蝇”中北门的所在地。

漳州旧址:北门太初坊

漳州府城建于宋朝初年,修筑子城,开设城门六座,东门“名第”,“清漳”,西门“登仙”、“朝真”,南门“云霄”,北门“庆丰”。咸平二年(999)挖掘了护城河。绍定三年(1230),郡判林有宗修筑西、南、北三面石城两千五百丈,高一丈七尺;开设七座城门,东门“朝天”,西门“安丰”,南门“通津”,北门“贡珠”,西北门“小关”,西南门“龙溪”,东南门“朝宗”。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缩小东、北、西三面城池,留下四座城门,东、南、西、北门,各门修筑五十丈的月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改东门为“文昌”,西门为“太平”,南门“三台”,北门“太初”。从漳州古城街道名称示意图上可见太初门。漳州旧址:北门太初坊

太初坊位于此处,供奉关公、良岗圣王、福德正神、哪吒。

漳州旧址:北门太初坊

相传良岗圣王,原名康义信(591—652年),渤海郡人。其妻良岗圣王婆,原名严英(593—655年),辽西郡(今辽宁省义县)人。因隋末社会动荡不安,投奔瓦岗义军,参与抗隋暴政的大规模作战。唐建立后,康义信受封“平獠除魔”大将军,夫妇奉旨入闽越岭南道平定蛮獠啸乱。他们在良岗山(长泰县名山之一)安营扎寨,凭借智慧和勇敢,平息了以潘公王为首的顽固獠寇,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严英有妙手回春之术,随军救治伤员不计其数,不仅慈济为怀,还将其精湛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当地百姓,他们的坦荡无私深深感动了四方乡里。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康义信在良岗山仙逝,皇帝下旨就地安葬,诰封“良岗圣王”,并建“良岗亭”作为纪念(后废)。在陈元光倡导下,漳州各地纷纷建庙供祀“良岗圣王” 。太初坊的大门门联为证:“良岗王朱笔安抚天下,关帝爷赤胆威邦定国”

漳州旧址:北门太初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