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文字/萱姐


案例分析

前兩天閨蜜告訴我,她的兒子每次睡覺的時候都要摸著自己的肚子睡覺。她和兒子說過很多次,這是媽媽的隱私,不能碰。兒子答應之後,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又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聽完閨蜜的敘述之後,我想起了游泳健將傅園慧。在傅園慧參加的一檔綜藝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身上總是掛著一根紅帶子,傅園慧的爸爸解釋這叫"摸摸"。他說,小時候是一塊小毛巾,但是長大之後就換成一根繩子了。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當維嘉問傅爸爸如果不摸會怎樣,他說:不摸,她的手就沒有地方放了。秦海璐說傅園慧都22歲了,可是傅爸爸卻很無奈地說她一直都是這樣。

很多人將這種離不開某種東西的行為叫做"戀物",這種現象也稱為戀物情結。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戀物情結呢?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在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過渡性客體",對於孩子而言,過渡性客體就是孩子心中的一個愛的象徵。而這個過渡性客體有可能是媽媽身上的味道,也有可能是一條毛巾、一件衣服或者是一隻小熊。

過渡性客體可以給孩子帶來溫暖和熟悉的感覺,讓孩子們覺得爸爸媽媽就在自己身邊,而這些東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讓孩子產生幸福和依賴的感覺。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所以,從某個角度上說,這些東西其實是在幫助孩子尋找安全感, 這也反應了孩子內心安全感的缺失,所以他們需要另外一樣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缺,這也是孩子為什麼會有戀物情結的原因。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其實,戀物情結並不是一種怪癖,而是一種情感的缺失,家長要引起重視,也要正確地對待。

那麼,家長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掉不恰當的"戀物情結"。

過於嚴重的"戀物"對於孩子而言,肯定是不好的,而且有些孩子的戀物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實是很不合理的,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改正。

  • 首先,家長可以用替代物。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當孩子表現出對"客體"的留戀時,家長可以用自己的手牽住孩子的手,用自己的手來替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耐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接受這件事情,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安全感。

  • 其次,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對於很多孩子而言,孩子出現的很多情況都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戀物就是其中一種。陪伴孩子並不是指陪孩子看電視玩手機,陪伴也講究質量。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時,就會將這種感情寄託在和父母有關的東西上面。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看繪本或者看書,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呵護,所以父母不管多忙都要記得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 再者,家長可以經常陪伴孩子參加一些活動。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如今,不管是學校還是社會上都有一些親子之間的活動,例如學校裡的親子游戲,又或者是店面裡面的親子手工,這些都是意在培養親子之間的感情而存在的。

父母願意花時間和孩子互動時,其實就已經邁出了一大步。想要幫助孩子改掉戀物的壞習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既能幫孩子忘記"過渡性客體",同時也能讓孩子將愛重新轉移到父母身上。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陪伴一定不能缺少,只有這樣,才能夠徹底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 最後,父母一定不要心軟。
孩子“戀物”並不是怪癖,而是情感的缺失,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其實,這就跟孩子小時候斷奶一樣,如果媽媽一次心軟孩子就更難脫離現狀。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這句話用在育兒方面也是很有用的,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心軟,該斷的就要斷。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哭鬧之後都會心軟,孩子哭了之後就會立刻服軟。

總結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行為,如果家長髮現之後,一定要記得及時幫助孩子改正,否則等孩子長大定型後就很難改正了。

家長要好好地愛那個有"小怪癖"的孩子,擁抱親吻他們,讓孩子們感受到更多的愛和溫暖。當孩子長大之後,父母的愛就會變成孩子們的勇氣,讓他們變得更自信和勇氣,更加從容淡定地面對人生,孩子們的未來才能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