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濟生鮮為人知的遁世高足

梁新永


陳濟生鮮為人知的遁世高足

漢風古道,胡楊鑄魂。

拳學正軌系列


李子彬,師爺陳濟生先生的大弟子。他是我的大師伯,為人率真,深通佛性,認為佛心即人心。心若止水的性格,使其深達忘我之境。

師伯心細,是個實誠人,更是一個可以信賴,可以託付的人。師伯在隨師學藝的一段時間裡深得師爺陳濟生的信賴,師爺一應開銷用度,皆由其調度辦理。一次師爺讓他去菜市買菜,等著開廚。但左等右等,就是等不來師伯。

原來師伯早早來到菜市場,見鋪子還沒開。抬眼望去,見街市只有賣早點的攤點升起縷縷炊煙,間或閃過幾個行色匆匆的早行人。老實厚道的師伯就站在菜鋪門前排隊等候,心想時間尚早,就斂聲屏氣,心死神活,全然忘我,靜中得趣,悠然自得地站起了靜功無極樁。

心入禪境的人,極易鬧中取靜,在靜靜的靜功世界裡靜靜地參悟,靜靜地融入自然,靜靜地天人合一,靜靜地體悟生命,靜靜地沉澱自我,靜靜地成為心寂意暢的靜靜的人。也許參悟到此等境界,才能深諳“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的禪境。一顆靜心淡如水,閒看花開又花落。


陳濟生鮮為人知的遁世高足

望峰息心,天青月白。


師伯這一站,怡然自得,身心雙暢,沉醉在自己的靜功天地裡,物我兩忘,萬象歸一,早化為無量身了。就這樣從清晨一直站到黃昏,晨光熹微早已變為日暮霞光,待到收心定意,定睛一看,彷彿依舊是清晨才放晴的天氣,口中唸唸有詞:“今天買菜的咋搞的,等了這麼久了,怎麼還不開門?”他哪裡曉得,自己已經從太陽將出,站到太陽下山了。煉氣存神達於此境,練什麼就能成就什麼!

今天習練太極拳,特別是習練靜功纏絲太極拳者,對於無極靜功樁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非此不足以懂得靜功,非此不足以產生靜力,非此不足以貫通任督二脈,而不懂靜功則何以進入靜功纏絲太極拳別有洞天之拳學境界。


陳濟生鮮為人知的遁世高足

一代武學大家陳濟生先生演示史上最標準的無極靜功樁。天地為懷,氣定神閒。實乃本門貫徹始終之健康路線。

無極靜功樁亦即拳之開門預備式也,其法形如軍體立正之姿,兩足開立,足尖距兩大趾高骨處一拳寬。雙臂松垂,兩小指貼褲縫。頭如繩系,如氣球在頂,恐其墜落,所謂頂頭懸也。閉口捲舌,數二字不動處含藏,意在搭橋,利於生津。

始而三挺俱備。三挺者,內煉法訣也。一為頸宜挺。頸挺則頭部正直,精氣貫頂,惟不可用勁,過猶不及,此訣得中最難。二為脊骨節節挺直,則氣貫全身,達乎關節,佈於四梢,不僅易通督脈,而且得補髓之益也。三為肋骨宜挺,肋骨向上微挺,則根根肋骨開張,胸廓平闊,五臟器官各得其正位,不受壓縮,自然氣順神旺。三挺在意不在力,心領神到,氣息自然,其奧全在一念也。

繼而三挺俱松。三挺俱備而復歸三松,則氣遍身軀,引氣歸元。此開拳之基,而増力之本也。該功法以選擇清幽之地為宜,若條件限制,擇家宅或辦公安靜之所亦可。站立時間因年齡、體質不同而感受各異,一般站立半小時即身心雙暢,如皮球在水中飄蕩,神清氣爽,怡然自得。這一姿勢,實為本門貫徹始終之基本健康路線,學者切不可輕而視之。大師伯自晨而昏而不覺者,乃從另一層面感悟了時間與空間之易位,終悟靜而生力之妙也。


陳濟生鮮為人知的遁世高足

陳濟生先生展示世所罕見之擒拿絕技。

曠觀大師伯習武生涯,他難能可貴地學到了師爺的本來樣子。靜功纏絲太極拳手揮琵琶一式實際上是個擒拿手,破解穿掌頗為有效。有次師爺見弟子們剛練完功,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師爺揹著手,踱著步子緩緩走來,弟子們見師傅來了,就圍攏過來。師爺一改威而不露的神情,臉上洋溢著狡黠的笑意。弟子們心領神會地傳遞了一下眼神,知道在這種神情下師爺一定會說出點好東西的。

果不其然,師爺環視了一下弟子們,將目光落在面帶笑靨的大師伯身上,慢條斯理地自言自語:“練得怎麼樣了?長功夫了沒有?”見弟子們沒有答話,就對著大師伯說:“來,子彬。看看能不能拿住我。”話音未落,師爺手到足應,一個穿掌直奔大師伯喉間。大師伯哪敢怠慢,撤步的瞬間用手揮琵琶將師爺的穿掌之臂接住,暗運內勁,像緊螺絲一樣死死地擒住師爺。師爺用自信而堅定的口吻說:“拿好了!”說話間,師爺頓生一股神力,緩緩地將手臂從大師伯的擒拿手中抽了出來,就像輕舒猿臂一樣自如。

師爺很是得意,慢悠悠地說:“我也拿一下你,看看你的本事。”兩人互換了一下角色,這次師爺擒拿,大師伯化解。但令師爺感到大為詫異的是,大師伯的的確確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真真切切地抽臂化解,也是那樣地輕鬆自如。師爺由衷地讚歎道:“嗯,不錯。子彬現在有我的七成功夫了。”說完,師爺若有所思地走了。

這種拿法,用的是暗勁,即太極絕少外傳之抓筋拿脈技法也。其法於反關節的同時有一股強大的內力隱於無形之中。大師伯能從師爺的手中從容走脫,功力可想而知。師兄弟們相互謂曰:“子彬師兄有師爺的九成功夫了!”

大師伯慧根很深,是明瞭三無漏學,且深入三摩之地的不可多得之人,深得師爺陳濟生一脈拳學精要。行拳走架,心於意,意於氣,氣於力莫不相合。大師伯拳械功夫具佳,對於靜功纏絲太極拳輕靈吸化勁力的掌握和運用更是得心應手,難以堪比,是直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境的絕無僅有者。而且從善如流,談學論藝,頗有古意,待人接物,盡顯大雅風規。

大師伯不僅習武用功,而且敏而好學,窮究本源,通曉易經,所以凡事都看得透。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他似乎早就洞悉了這些哲學的基本問題。大師伯藝成之後,離開師門,遁跡武林,逍遙在藝術的自由天地裡,從此不知所蹤。


陳濟生鮮為人知的遁世高足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八十年代中期,我專程赴濟南拜會飛龍師父,還問及大師伯的消息,依然沒有音訊。我想,以大師伯的造化,不會有出塵的念想,更不會有避世的幻夢。大師伯是踏石留印的人,也是在寂寞中學會寬容的人。不管怎麼說,大師伯的道痕,遠不是我們這些師侄輩們能夠望其項背的。

大師伯的隱遁生活似乎有點唐詩的意境,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誠如是,就只能這樣去聯想了,只在武林中,林深不知處!

因為,人有道,行天下!

師伯有知,歸來乎?


陳濟生鮮為人知的遁世高足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梁新永,文化學者,職業經理人,蘭州大學客座研究員。楊露禪門下崔毅士一脈嫡系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靜功纏絲太極拳傳承人。


陳濟生鮮為人知的遁世高足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