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百科·藥知鼎】活血化瘀,活血調經之紅花

中藥紅花:性味歸經:辛,溫。歸心、肝經。老中醫廖佐芹教授說,本品辛散溫通,入心、肝經。能活血而通暢經脈,散瘀而消癥止痛,善治瘀血諸證,兼寒者最宜。功效: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紅花富含維生素族和生物活性成份,具有活血通經以及散瘀止痛的作用,紅花服用後對於心經以及肝經的保健效果很好,進入身體之後具有活血通經以及散瘀止痛的效果。還具有美容養顏以及祛斑作用,因為紅花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化合物,這種物質進入體內可以起到祛斑的作用。紅花進入身體之後能夠讓體內血液循環的速度增加,可以緩解焦躁的心情。

名稱 紅花

別名 紅花

藥材基原

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乾燥花。夏季花由黃變紅時採摘,陰乾或曬乾。

基原形態

紅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莖枝淡白色,光滑,無毛。葉互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近無柄而抱莖,葉緣齒端有尖刺。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為苞葉所圍繞,總苞片數層,外側2~3層葉狀總苞片,卵狀披針形,綠色,上部邊緣有銳刺;內側數層苞片卵狀橢圓形,白色,膜質,無刺;全為管狀花,初開時黃色,後轉為橘紅色。瘦果無冠毛。

【本草百科·藥知鼎】活血化瘀,活血調經之紅花

【本草百科·藥知鼎】活血化瘀,活血調經之紅花

【本草百科·藥知鼎】活血化瘀,活血調經之紅花

【本草百科·藥知鼎】活血化瘀,活血調經之紅花

【本草百科·藥知鼎】活血化瘀,活血調經之紅花

【本草百科·藥知鼎】活血化瘀,活血調經之紅花

【本草百科·藥知鼎】活血化瘀,活血調經之紅花

地理分佈

原產中亞地區。蘇聯有野生也有栽培,日本、朝鮮廣有栽培。現時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山東、浙江、貴州、四川、西藏,特別是新疆都廣有栽培。我國在上述地區有引種栽培外,山西、甘肅、四川亦見有逸生者。

入藥部位

乾燥花。

藥材性狀

本品為不帶子房的管狀花,長1~2cm。表面紅黃色或紅色。花冠筒細長,先端5裂,裂片呈狹條形,長5~8mm;雄蕊5,花葯聚合成筒狀,黃白色;柱頭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

鑑別

(1)本品粉末橙黃色。花冠、花絲、柱頭碎片多見,有長管狀分泌細胞常位於導管旁,直徑約至66μm,含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花冠裂片頂端表皮細胞外壁突起呈短絨毛狀。柱頭和花柱上部表皮細胞分化成圓錐形單細胞毛,先端尖或稍鈍。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或橄欖形,直徑約至60μm,具3個萌發孔,外壁有齒狀突起。草酸鈣方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直徑2~6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80%丙酮溶液5ml,密塞,振搖15分鐘,靜置,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紅花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2:3: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雜質 不得過2%(通則2301)。

水分 不得過13.0%(通則0832第二法)。

總灰分 不得過15.0%(通則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5.0%(通則2302)。

吸光度 紅色素 取本品,置硅膠乾燥器中乾燥24小時,研成細粉,取約0.25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80%丙酮溶液50ml,連接冷凝器,置50℃水浴上溫浸90分鐘,放冷,用3號垂熔玻璃漏斗濾過,收集濾液於100ml量瓶中,用80%丙酮溶液25ml分次洗滌,洗液併入量瓶中,加80%丙酮溶液至刻度,搖勻,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在518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不得低於0.20。

飲片

飲片質量標準同藥材。

性味歸經

辛,溫。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胸痺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剌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注意

孕婦慎用。


國家標準或收載標準

《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


旨在建成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中藥基源數據庫,通過記錄中藥材科學名稱、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地理分佈、中藥飲片特徵等圖文信息內容,以豐富目前中藥材及飲片的鑑別信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