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导语: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宣扬真善美的。在这样的作品中,作家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和谐的"桃花源"的情景。但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这样的大同社会,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实际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所以,许多作家不再执着于描绘想象中的蓝图,而是用更加真实、锐利的笔触,去揭开这个世界的遮羞布,将这个世界的不完美的一面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苏童的作品就是如此。这两种写作方式,很难说哪一种更高超,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一种倾向于给予希望,第二种则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看清这个世界的面貌。

一、"香椿街"的图景

1、金钱利益的选择

在香椿街上,人们对于金钱和利益的追逐大都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小小的一个香椿街实际上就是这个偌大世界的一个缩影,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每一个人都深陷泥淖,但是每一个人又难以从中自拔。而在苏童的作品《黄雀记》中,对于香椿街上利益以及金钱的追逐和渴望,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绘,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赤裸的却又是真实的社会场景。

《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苏童

2、世界上的阴暗角落

一个人能够清醒得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又或者是不要什么,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在《黄雀记》中,主要描写了仙女、保润、柳生三个少男少女之间的恩怨情仇。在这三个少年的背后,还牵扯到了各自的家庭。他们之间的故事绝不仅仅是情爱这么简单,还包含着金钱、利益、绝望和救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包含了世界上的阴暗角落,都是值得每一个人进行反思的。

《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黄雀记》

二、《黄雀记》中的人物塑造

1、仙女的命运

"谁都承认仙女容貌姣好,尤其是喂兔子的时候,她歪着脑袋,嘴巴模仿着兔子食草的口型,一个少女回归了少女的模样,可爱而妩媚",这样的可爱的少女形象,在不经意之间就撩拨到了另外两个少年----保润和柳生的心。仙女的美貌、聪敏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这样可爱的少女,却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的亲生父母给抛弃了,后来仙女就成为了精神病院里一位花匠的孙女。

然而,命运并没有就这样放过聪慧可爱的仙女,她仍然在一步步地逼近深渊。在成为了精神病院中的一位花匠的孙女之后,本以为仙女被抛弃的命运已经结束,美好的生活将会重新开始。却没有想到,仙女坎坷曲折的命运才刚刚开始,而无论仙女如何挣扎、反抗,她都没有办法挣脱出命运的牢笼。除此之外,被异性背叛、抛弃的命运像是烙印在了仙女的身体里,永远无法清除。

《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黄雀记》的寓意

2、柳生的罪与罚

柳生的原生家庭与仙女的原生家庭有所不同,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幸福美满的,而且家境也是极好的。但是,柳生优渥的家境成为了他后来逃脱罪责的有利手段,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柳生的后半生一直在和自己内心的自责与愧疚,进行着无限纠缠,最终把自己也逼成了一个精神病人。这就像是一个没完没了的命运圆环,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挣脱,每一个人却仍然被牢牢地束缚着。

《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命运的圈套

3、保润----柳生的替罪羔羊

保润的性格十分孤僻,他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都隐匿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从来不愿意与任何人分享。保润和柳生一样对仙女存有着不一般的好感,但是保润没有选择勇敢地像仙女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反地,他把所有的一切都闷在自己的心里。然而,在受到仙女的打击之后,保润无所适从,甚至变得有些狂躁暴怒。保润不愿意面对仙女并不喜欢他这个事实,所以他选择了暴力。

《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保润的生活环境

保润没有办法让自己如愿以偿地得到仙女,于是就想要对仙女采取暴力措施来进行报复回击。他把捆绑自己祖父的那一套绑法,运用到了仙女的身上,以致于仙女无法解开绳索逃脱出去。然而,保润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捆绑,给了柳生可乘之机,并且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之中。保润在出狱之后,虽然也想过与柳生、仙女和解,与这一切和解,但是,命运再次把三个人拉向了深渊之中。保润最后在柳生的新婚之夜,将柳生杀死了。再次验证了命运之环对于他们三个人,是无法解脱的一个圈套。

三、少男少女之间的恩怨情仇

1、逃避罪责

柳生趁着保润把仙女绑得不能动弹的机会,对仙女实施了强奸犯罪。柳生在快感褪尽之后,心里满是恐惧和不知所措。在柳生的父母得知了此事之后,花了很多钱让仙女指控是保润强奸了她。最后,警察把保润带进了监狱之中,而柳生凭借着金钱的力量让自己获得了自由之身。但是,这样的手段却加重了柳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一刻也不敢稍稍喘息,害怕灾祸下一秒就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2、心理负担

柳生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负罪感和羞愧感,自愿去精神病院照顾保润的祖父。但是,柳生在照顾的过程之中,不知不觉地自己也变成了精神病人之中的一员。保润替柳生去坐牢,柳生想要通过照顾保润祖父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救赎和彼此和解。然而,保润和柳生都心知肚明,这是一场并不平等的交易。救赎根本不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实现,而两人之间的恩怨也是永远无法消减的。

《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柳生和仙女

除了保润和柳生之间存在着冲突之外,作为受害人的仙女,也参与到了这场交易之中。仙女其实心里知道是柳生对自己做出的那些难以启齿的事情,但是在金钱和权利面前,她还是选择了屈服,把无辜的保润送进了监狱。在这同时,她除了得到了物质上的补偿之外,她的身心都遭受了很大程度上的伤害。而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伤害,却都需要仙女自己去进行承担和自我化解。

同时,仙女的内心也是备受煎熬的。她虽然是受害者,但是在她的心里,自己却也是罪恶深重的。仙女认为自己是羞耻的,甚至在自己怀上了孩子之后,想要跳进河里去洗清自己的罪恶,实现属于自己的救赎。然而,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该承受的重担丝毫没有因为这些行为而减轻。

四、丑角形象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1、疯癫者形象

丁恒在《余华、苏童小说创作比较论》中指出:"疯癫者作为被同情对象亦是苏童的《黄雀记》所关照的,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寻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进化'为道德伦理的丧失和本我缺失。"丁恒指出疯癫者对于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意义,虽然不是"狂人"本身所具有的先觉思想,但是"狂人"疯癫背后所蕴含的先觉思想同样发人深省。

在《黄雀记》这部小说中,保润的祖父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他是以一个丢了"魂"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的,并且常常疯言疯语、做出来的一些行为荒唐怪诞。保润的祖父自从认为自己丢魂以来,就决心要挖到街上的冬青树,从而能够召回来自己的"魂魄"。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邻居们对于保润的祖父通过挖冬青树来找魂的态度,都是一致强烈反对的,但是,当祖父谎称是在挖金子的时候,邻居们再也不嘲笑保润的祖父傻了,整条街的人都开始疯狂地挖起来了。

苏童在此处的场面描写十分具有戏剧性,生动且略带荒唐和奇诞。在我看来,对人性的反讽尽是"狂人"背后的先觉思想。在祖父发狂的时候就众叛亲离,然而当面对金钱的诱惑时,人们却丑态尽出。对金钱和利益的追求和渴望,使得人们的欲念与贪婪竞相地显露了出来,甚至迫于现实的压力而选择背弃亲情和友情,从而在自责、愧疚的挣扎中不断地走向了沉沦。

《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香椿街

苏童通过祖父的"狂",反讽了香椿街人们的"狂",用先锋主义的思维,在更深层面挖掘出了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狂"。吴义勤、季进在《追寻:历史的与现实的——苏童小说论之二》中写道:"疯癫既是一个孕育着某种秘密'转折'的虚假结局,又是走向最终复归理性和真理的第一步。"两位学者指出了疯癫与先觉的关系,疯癫之于先觉的必要性。我认为,苏童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疯癫者,正是通过这些看似不正常的人们的思维,而反映出这个社会的病态。

2、审丑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

通过对丑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丑陋和黑暗。像《黄雀记》中的保润的祖父、《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人面桃花》中的秀米,他们都是不同于主流文学作品中真善美人物形象的"丑角"。作者利用他们形成更有力的冲击,并且尖锐地反抗封建或者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以期给予黑暗现实重创。然而,这一冲突对立,与主流势必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暗示了丑角们坎坷曲折的命运。

《黄雀记》中的丑角形象所赋予作品的附加价值

人性的险恶

总结:苏童在《黄雀记》中,将"香椿街"上物欲横流、人性险恶的图景尽数地描绘了出来,把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而且,在《黄雀记》中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除此之外,保润的祖父这一丑角,在作品之中产生了一种审丑的效果,给作品添加了很多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苏童《黄雀记》

丁恒《余华、苏童小说创作比较论》

吴义勤、季进《追寻:历史的与现实的——苏童小说论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