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海市蜃楼,据某度百科上说:“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但是其中的“蜃”字确实是指一种动物,民间对于它究竟是什么动物有不同说法。

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古代神话中,蜃的一种形态是大蛤,即贝类,因此叫做蜃蛤。《国语》中说:“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也”,这里就是把蜃当作大蛤讲。清代画家聂璜的《海错图谱》中描绘了蜃的形象,一只大蛤居于画面最下方,它吐出的气息盘旋上升,正在氤氲的蜃气中,楼台殿阁逐渐显形。

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清《海错图谱》中的蜃

那么这种巨大的贝壳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是我,可能会认为它就是砗磲,但是按照神话传说的风格,不太可能是小贝壳长成了大贝壳这么简单,贝类成精之类才符合古人的想法。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蜃”字的解释是“雉入海化为蜃”。其实这种说法最早记录在《礼记·月令》,其中说:“爵(雀)入大水为蛤。...... 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麻雀入海变为蛤,而野鸡入海而变成蜃。东晋著名的小仙翁葛洪所著《神仙传》中也支持了“雀化为蛤,雉化为蜃”的观点。当时的人们认为地上的雉鸡来到海中变化为蜃。

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南朝祖冲之的《述异记》对其中的变化过程说得更加具体:“淮水中,黄雀至秋化为蛤,至春复为黄雀,雀五百年化为蜃蛤。”他说要变成蜃并不容易,黄雀秋天跳到水里变成蛤,到春天又从水里出来变回黄雀,就这样周而复始五百年才能变成蜃。

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蜃的另一种形态,则接近于龙形,被称为蜃龙。据说蜃龙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蜃头上有像鹿一样分叉的角,脖子到背上都生着红色的鬃毛,鳞片是暗土色的,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蜃身一半以下鳞尽逆”,也就是说,蜃从腰往后的鳞片都是向前逆生的。明刊本《三才图会》中就有一幅蜃龙图,书中说蜃龙“状似螭龙,有角有耳,背鬣作红色。”

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明刊本《三才图会》中蜃龙图

由于蜃的样子长得太像龙,以至于古人都分不清龙和蜃。唐朝人唐裴铏写的书《传奇》中讲过一个叫萧旷的人遇到洛浦神女的故事。其中这个萧旷问神女为什么龙喜欢吃燕血。神女很不客气的指出“人们根本没有分清楚龙和蜃,她说龙根本不吃燕血,喜欢喝燕血的是蛟、蜃之类”。大概是看了这个故事,所以才有人说蜃龙喷气做出幻影,其主要目的就是引诱燕子飞进自己嘴里。

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现代关于蜃的说法大多源于网络小说,是作者中脑洞大开的想象。比如下面这段某度百科中摘录的文字就来源于小说:“蛇与雉鸡在正月交配,生蛋,引来满天云雷,雷击中蛋将它推入土中,在几十米深的地方会变成盘卷着的蛇的样子,两三百年后,蛋周围的土变成石头,开始向天空上升,照到月光后岩石崩落,才会有生成的蜃出现。至于那些受到雷击却没有进入地下的蛋,只能长成雉鸡,有许多雉鸡都是由变不成蜃的蛋孵出来的,但如果这些雉鸡跳进海里,就会变成蜃。”

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就我而言,最欣赏的还是小说《哑舍》作者在“海蜃贝”一章中的描述。她认为蜃龙和蜃蛤其实是同一种生物,都是蛤。蛤能喷出蜃气,善于制造假象,而它们又嫉妒龙的威猛,所以幻化为龙出没海中。因此海蜃贝象征嫉妒,得到它的人心性也会被它影响。故事挺有深度。

海市蜃楼中的“蜃”,究竟是龙?是鸡?是蛤蜊?

那么你觉得蜃是龙是蛤还是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