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地圖·齊魯篇(3):山東濟南特色美食——草包包子

美食綜述:街邊小吃,象徵著濟南文化

草包包子是山東省濟南市著名的特色食品,創始於於20世紀30年代,以創始人張文漢先生樸實的綽號“草包”命名。精緻皮薄味美多汁,到目前為止,以豬肉灌湯包為龍頭,已開發出十多種口味。生意非常好,一籠才六塊經濟又實惠。草包包子不僅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文化。

美食地圖·齊魯篇(3):山東濟南特色美食——草包包子


美食歷史:歷史悠久,積澱頗多

說起草包包子名字的由來,不得不提草包包子創始人張文漢老先生,生性憨厚,不計時利。鄰里親朋送綽號“草包”。張先生並不介意,並以“草包”為號在1937年創立了草包包子鋪。張文漢在包子製作上秉承師傳,潛心研究,逐漸創出了自己的風味。草包包子不僅外形美觀,令人垂涎欲滴,而且吃起來湯汁豐富、口感細膩,再加上老張待人實誠,"草包"包子鋪很快就在濟南府叫響了。

美食地圖·齊魯篇(3):山東濟南特色美食——草包包子


不久,解放戰爭開始了。1948年9月濟南戰役中,國民黨發動飛機轟炸濟南。不幸的是,隔壁的一家食品店被炸彈擊中。高大的山牆傾倒後砸向包子鋪,張文漢當場被壓在牆下,再也沒醒來。不過還好,他的妻子和妻子腹中的嬰兒在事故中倖免於難,小店鋪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災難。後來,張文漢的妻子和以前的朋友裝修店鋪後,重新開業,但生意不如以前,他們只能勉強維持。1956年公私合營後,包子店併入濟南餐飲公司。店內重新裝修,員工增多,生意逐漸好轉。

等到第二代傳承人董馥生先生接手管理包子鋪的時候,依舊本著“草包”精神,誠信為本,精心選好料,用心做包子,從最初單一的豬肉大蔥餡發展到蝦仁肉餡、龍井肉餡等七種自創餡料。 而如今到了董姍姍這裡,更是利用現代化的技術,盡其所能的保留著最初的味道。

美食地圖·齊魯篇(3):山東濟南特色美食——草包包子


皮薄味美多汁是草包包子的最大特點,為此,董姍姍改良了老式的蒸箱,增加了蒸汽發生器,極大程度的鎖住了肉餡內的水分,讓人輕輕咬一口,鮮嫩的肉汁味道頓時就能充滿整個口腔。

美食做法:特色小吃,用心做美食

草包包子第三代傳承人董姍姍介紹說:“一籠包子一碗雞蛋湯,這就是一頓簡單卻有料的老濟南式早餐。”

包子的製作過程看似簡單,但想要一口咬下去吃到老濟南的味道,每一步的製作細節卻著實的費功夫。

美食地圖·齊魯篇(3):山東濟南特色美食——草包包子


麵粉,要選用高筋特筋粉,老面發酵,不添泡打粉;肉餡採用龍大優質豬前肘肉,添加原汁醬油和獨家秘方,提前醃製12小時,再加花椒油、香油、蔥花、薑末以及豬骨熬製的高湯順時針攪拌至肉餡均勻吸收後才算完成了餡料部分的製作。

香油首選小磨香油,蔥花也只選擇蔥白部分,董姍姍說:“只有捨得用好料,才會做出好的餡料。” 製作間內分工明確,揉麵、分劑子、擀皮、加餡、包制,像接力賽一樣,每個步驟都有專門負責的師傅。最後,一個“身著” 十八個褶、“頭戴”菊花頂的包子被擺進鋪著衰草墊的籠屜內等待著高溫後的變身。

美食地圖·齊魯篇(3):山東濟南特色美食——草包包子


包子蒸好出鍋,老濟南的味道還缺一道工序,也是草包包子製作的獨特之處——用荷葉包裝。這個習慣流傳至今從未改變過。董姍姍記者說,“荷葉不僅僅代表了濟南的特色,荷葉的清香同時混著包子的肉香,形成一種特別的味道” 。

製作方法

草包包子用刀切肉餡,配以筍丁、蛋糕丁,並以老漬醬油、小磨香油,精心調製,是謂三鮮餡。以新鮮豬肉為原料,配以特製佐料精製成餡,是謂豬肉灌湯餡。再以新"麵肥"發二等粉,擀成皮,捏十八褶成菊花頂狀。上籠蒸約十幾分鍾,出籠時凡包子"脫底"、"冒油"者剔出,不上盤。

小吃點介紹:草包包子鋪

說起老濟南人最喜愛,最引以為豪的傳統名吃,草包包子當之無愧!草包包子從起源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見證了 濟南 近百年的榮辱沉浮。草包的得名很有趣,因創始人張文漢先生憨厚淳樸的綽號“草包”而得名。草包包子不僅外形美觀,令人垂涎欲滴,而且吃起來湯汁豐富、口感細膩,再加上張文漢待人實誠,“草包”包子鋪很快就在濟南府叫響。草包的特點還是用荷葉作為籠屜裡的墊布而不是用籠布,所以包子出來不但有肉香,還有淡淡的荷香。


美食地圖·齊魯篇(3):山東濟南特色美食——草包包子


到了 濟南 才知道包子是按斤賣不是按個賣的。現在經典的豬肉餡是40元/斤,一斤是30個,兩大籠。和那些50-60十元只有10個的小籠包比起來,簡直太實惠。我們四人吃一斤完全吃不了。同時現在還有蝦仁、 龍井 、御膳、三鮮包等,不過這些做的比較少,要是點估計要等很久。我們去的是總店,雖然隊已經排到路面,但是人快,因為店面真的很大,裡面桌子很多。強烈推薦去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