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赫:《情比山高》,到底有多高?

余秋雨老师曾经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名言,“拼命抢救于无救,是世上最大的悲剧。”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或者主人公所爱的人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旁人竭尽全力也不能挽救,从而迫使观众动了恻隐之心。但是我今天分享的这部朋友邀约的电影,不是作家编写的剧本,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令人绝望的困境:日军步步紧逼,文化对话困难、开山筑路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与场景下,滇西20万普通老百姓,在仅仅8个月的时间内,用双手挖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条长城”——滇缅公路,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情比山高》。


刘勇赫:《情比山高》,到底有多高?

1、双层价值观。这部历史剧情片,让观影的人们陷入沉思,一方面是爱国情怀,一方面是人生价值,能够同时达到这双重效果的作品并不常见。《情比山高》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像普通爱国电影一般,运用卫道士的道德视角与严肃口吻去说教,而是同时将百姓需要与民族需要平实供于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到真实、信服。对于主人公的两次选择,观众也能够很自然地理解。

刘勇赫:《情比山高》,到底有多高?

2、影片视角独特。历史题材、爱国题材、抗日题材,相信将这三个关键词放一起,很多观众都可以自己脑补剧情。然而,《情比山高》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抗日神剧,它选择了十四年抗战史上一处很小的片段,辽阔祖国的一个偏僻的角落,一群很普通的少数民族百姓在深受战争的影响下,一步一步将个人生死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结捆绑于一体。

刘勇赫:《情比山高》,到底有多高?

3、再现珍贵史料。有人觉得在电影中使用珍贵史料是导演投机取巧,我不这么看,因为一些今日拍摄的内容无法再现昨日之情形,比如万人开山的场景,倒不如史料来得更有冲击力与厚重感。如果说艺术为我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而真实自有千钧之力,那是在艺术感染的余味后带给我们的灵魂思考和精神力量。

刘勇赫:《情比山高》,到底有多高?

4、阵亡名单引起强烈共鸣。在影片中,有一个片段催人泪下,军官面对全村百姓,念出了将士阵亡名单,参军的孩子全部阵亡。在我印象中,以往的电影作品,尤其是中国的电影作品,不太在意“小人物”的情绪情感表现,而在这个影片中“小人物”的表情与心理活动被聚焦、放大。“小人物”的成功刻画,也是其荣获国内外22项电影大奖的重要原因。


5、亲子一起观看的爱国电影。作为亲子教育工作者,之前我关注较多的,是中国动画电影,如《大圣归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一日成才》,事实上,亲子电影并不是与动画电影划等号的。如今天我们分享的《情比山高》,属于内容与主题上极其适合亲子一起观看的电影。在孩子升入小学之后,它需要接受价值观的教育,这份教育既来自家庭、也来自学校和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在社会教育中,我认为观看高品质的亲子电影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来重温历史,谈论眼前,憧憬未来。

个人与民族,家庭与国家,山与情谁高谁低,相信你看了影片,自有分晓。

文/刘勇赫(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挠脚怪来了》作者、“亲子游戏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