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繪畫藝術,融合開放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怎樣的文化風采?

隋唐時期繪畫藝術,融合開放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怎樣的文化風采?

展子虔《遊春圖》

隋唐時期,南北藝術風格的融合和開放的文化氛圍,使繪畫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隋代佛教興盛,寺院石窟中的宗教畫大量湧現,敦煌莫高窟中有90多個隋代洞窟,窟內壁畫主要內容為佛、菩薩像和佛傳、本生故事等。隋代許多佛寺中還繪有經變畫,例如寶剎寺中楊契丹所作的佛涅槃變、龍興寺裡展子虔所作的八王分舍利等。隋代著名的畫家有楊子華、展子虔、董伯仁、鄭法士等。

隋唐時期繪畫藝術,融合開放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怎樣的文化風采?

《降魔變》

隋末唐初的畫家尉遲乙僧來自西域,他擅長畫佛像、鬼神和奇形異貌,作品顏色濃厚、凹凸分明,具有較強的印度風格。許多寺院裡都有他創作的壁畫,較為著名的有《降魔變》。唐朝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繪畫藝術呈現出恢弘的氣象,出現了許多舉世聞名的畫家,敦煌壁畫也發展到極致。隋唐時期人物畫仍為主流,山水畫和花鳥畫也開始佔據一定的地位。

隋唐時期繪畫藝術,融合開放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怎樣的文化風采?

《步輦圖》

初唐時期閻立本和閻立德兩兄弟都十分擅長人物畫,閻立本的政治題材歷史畫和肖像畫最負盛名,例如《歷代帝王圖》描繪了西漢至隋代的13位帝王像,通過對外貌形態的描繪展現了人物的特徵和心理活動,精妙逼真。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遣來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臣的場景,記錄了唐蕃友好的重大歷史事件,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閻立德也有相同題材的《文成公主降蕃圖》。

隋唐時期繪畫藝術,融合開放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怎樣的文化風采?

盛唐時期的吳道子是被稱為“百代畫聖”的人物畫大師,據說其一生共繪製壁畫300多幅,內容包括各種人物、形貌。吳道子曾跟隨草書大師張旭學習,他將草書的筆法運用到繪畫中,所繪人物的衣衫線條飄逸、瀟灑自然,有一種隨風而動的飄逸惑,被譽為“吳帶當風”。在繪畫技法上,吳道子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吸取了西域的鐵線描,而且還創造了一種被後人稱作“蔬菜條描”的筆法,他還在傳統的焦墨線條之中施以淡彩,運用顏色的深淺使畫作呈現一種立體感。

隋唐時期繪畫藝術,融合開放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怎樣的文化風采?

《送子天王圖》局部

吳道子沒有真跡傳世,著名的《送子天王圖》為宋代摹本,此外還有一些窟寺的壁畫被認為可能出於吳道子之手。吳道子的繪畫對我國繪畫發展有很大影響,不僅被後世畫家尊為畫聖,而且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此外唐代著名的人物畫家還有張萱和周肪,兩人均擅長仕女畫,人物雍容典雅,線條工整,設色濃而不俗,體現出盛唐的風貌。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和《搗練圖》均為宋代摹本,周肪的《簪花仕女圖》是唯一確認的唐代仕女圖傳世孤本。

隋唐時期繪畫藝術,融合開放的文化氛圍,造就了怎樣的文化風采?

《虢國夫人遊春圖》

除了人物畫之外,山水畫和花鳥畫在隋唐時期已經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繪畫技巧也逐漸成熟。隋代展子虔擅長山水畫,被視為一代名家。唐代的山水畫根據用筆方法不同而分為兩派,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畫作金碧輝煌,形成“北宗”;而詩人王維則善用清淡的水墨渲染意境,形成“南宗”。花鳥畫的題材主要以孔雀、仙鶴、花竹為主,主要畫家有薛稷、邊鸞、刁光胤等。此外還有善於畫馬和牛的韓幹和戴嵩,兩人被合稱為“韓馬戴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