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寶”敲響警鐘!多家銀行暫停原油相關業務

原標題:多家銀行暫停原油及其他商品相關業務 “原油寶”敲響警鐘 監管短板待補齊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中行“原油寶”事件爆發後,目前至少有5家銀行接連發布暫停原油相關業務的公告,部分銀行的大宗產品交易類業務相繼暫停。

分析人士稱,中行“原油寶”爆倉事件中,不僅暴露出銀行在產品設計、投資者適當性問題上存在不足,也反映出當前投資者教育亟需加強。此外,監管方面也有空白需要填補。

暫停原油相關業務和其他交易類業務

4月22日中行宣佈,鑑於當前的市場風險和交割風險,中行自4月22日起暫停客戶原油寶(包括美油、英油)新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同日,建行發佈公告稱,自公告之時起,暫停賬戶原油Brent與賬戶原油WTI品種月度合約的開倉交易。

4月23日交通銀行發佈公告稱,自公告之時起,暫停記賬式原油產品的新開盤交易,現有持倉客戶的平盤交易不受影響。同日,浦發銀行宣佈,自4月24日早8點起,浦發銀行暫停賬戶原油產品的開倉交易(市價、掛單開倉交易均無法成交),合約到期後無法展期。

4月27日工商銀行稱,鑑於近期美國原油期貨出現了負價現象,大宗商品市場波動較大,可能造成投資者的投資本金或保證金全額損失,為保護投資者權益,自北京時間4月28日上午9:00起,工行暫停賬戶原油、賬戶天然氣、賬戶銅和賬戶大豆全部產品的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和已經預設的轉期,以及連續產品份額調整均不受影響。

除原油相關業務被暫停外,多家銀行的其他交易類業務也相繼暫停。4月28日建行公告稱,暫停賬戶銅與賬戶大豆品種月度合約的開倉交易。

監管短板猶存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行“原油寶”事件的背後,不僅暴露出銀行在產品設計、投資者適當性問題上存在不足,也反映出當前投資者教育亟需加強。

一位資深金融人士表示,對於銀行而言,在涉及海外衍生品的產品設計中需要有高度的專業性和風險意識。對海外衍生品交易制度安排、投機強度、小概率風險等要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原油寶”發生大額虧損,這對國內金融機構是一個重要提醒。

一位從事期貨投資者教育的人士告訴記者,對投資者而言,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很多人當作耳旁風。虧錢,從另一層面理解是最好的風險教育。不熟不做,不是一句空話。

也有專業人士指出,目前監管層面也存在短板需要補齊。

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資深顧問江翔宇告訴記者:“我國金融業目前基本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存在法律性質相似的金融產品由不同的金融監管部門進行監管的情況。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個代表。鑑於場外金融衍生品的極大風險,交易主體的資格非常重要,如果是專業投資者,那麼法律上可視為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適當性義務基本是豁免的,交易風險自負;而如果是對個人投資者,則要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目前國內證券期貨機構被監管部門禁止與個人投資者進行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而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2011修訂)》允許金融機構以外的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參加,同時規定對個人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評估和銷售環節適用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關規定。”

北大經濟學院教授馮科認為,未來監管層需要解決三大問題:一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解決槓桿率問題;三是要解決委託代理問題。“銀行跟客戶簽訂合同,客戶是弱勢群體,單個人沒有能力跟銀行談判,而且交易期貨合同往往一本有50多頁,這裡面天然存在信息不對稱,這個時候需要監管介入,要求必須是標準合同,必須經過監管部門核查,核查以後認為是公平的,沒有損害客戶利益。”馮科說。本報記者 戴安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