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間“消失”的遠東第一圖書館

當今的商務印書館

今天我們講的是很多圖書愛好者大都知曉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它於1897年創辦於上海,新中國成立後,積極響應公私合營改造,於1954年遷到北京,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

一夜間“消失”的遠東第一圖書館

20世紀30年代的商務印書館

商館的輝煌時期

雖然現在的商務印書館依然很有名氣,但與其鼎盛時期相比,還是差了那麼一截。1909年商務印書館把編譯所收藏的古籍善本和參考書籍的圖書館定名為涵芬樓,後改名為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改進銅鋅版和試製三色銅版,聘美籍技師指導。東方圖書館的全部藏書46萬冊,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種,共35000多冊;中國最為齊備的各地方誌2600多種,共25000冊,號稱當時遠東第一圖書館。

命運坎坷的商館

然而,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突然襲擊突然襲擊上海閘北,一·二八事變爆發,次日上午,日軍飛機轟炸商務,位於寶山路的總管理處、編譯所、四個印刷廠、倉庫、尚公小學等皆中彈起火,全部焚燬。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潛入未被殃及的商務印書館所屬的東方圖書館縱火,全部藏書化為灰燼。五層大樓成了空殼,其狀慘不忍睹。據統計,商務印書館資產損失1630萬元以上,佔總資產的80%。更讓人感到痛惜的是,東方圖書館裡價值連城的善本孤本圖書從此絕跡人寰,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難。東亞第一圖書館一夜間突然消失,有學者認為:火燒圓明園和商務印書館被炸,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劇。

一夜間“消失”的遠東第一圖書館

被炸燬的商務印書館

一夜間“消失”的遠東第一圖書館

遠景的濃煙和沖天大火

日軍炸燬商務印書館的原因,時日軍海軍陸戰隊司令鹽澤幸一講的很明白:“燒燬閘北幾條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復。只有把商務印書館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機關焚燬了,它則永遠不能恢復。”1933年,商務曾收到過一封日本浪人的恐嚇信,信中說:“爾中國敗孔道,立學堂,讀些國語三民主義與立共和,打倒帝國主義,惡劣之道行天下,……爾館獨銷學校之書,印些腐敗之物。上海毀爾書館,爾書館還是惡習不改,仍印三民之書、黨部之語。中國不忍傍觀,所以毀爾書館,今若不速改惡習,我軍到處,是商務印書館盡燒燬。”這段話更是說出了日軍轟炸商務印書館的原委。且日軍轟炸商務印書館也並非一時起意,圖書館被轟炸的那天是淞滬抗戰突然爆發的第一天,而且圖書館位於國軍防線身後深處,可謂突出一個目標明確,行動迅速,手段狠辣,蓄謀已久。

一夜間“消失”的遠東第一圖書館

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然而商館的厄運並沒有擺脫,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使商務印書館遭到了抗戰以來最為沉重的打擊。當時商務印書館的絕大部分的資產在上海和香港兩地,日本侵略軍進佔上海租界後,立即查封了商務印書館的發行所、工廠和棧房,沒收銷燬圖書462萬餘冊,掠走大量紙張、鉛字、銅模(一套漢字字模成本是英文的幾千倍)等,僅鉛字即達50噸以上:而在香港,工廠和棧房部分毀於戰火,部分為日寇查封,圖書數百萬冊被日軍搶走,機器被運走120餘臺,銅模幾十箱。損失極為慘重。可以說,商務印書館所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均被日寇損毀和控制。損失慘重的商務印書館為了能夠繼續生存,於1941年遷往重慶。

商務印書館被毀對中國的影響

商務印書館被毀對中國來說,損失無疑是巨大。單單1932年日軍對商務印書館的轟炸,光是東方圖書館被毀的書籍中,先不論普通藏書,光就善本圖書而論,東方圖書館就收藏有3745種、35083冊“舊四部各書”,其中有宋版、元版、明版、清版、抄本、批校本、稿本、雜本等。此外還有各地方誌,全國府廳州縣誌應有2081種,它收藏有1753種,達全部收藏的84%。共計2641種,25681冊,其中有元本2種,明本139種。這些都是無價之寶,現在中國依然有無數考古的文物無法斷代,大把的史實無法論證,至於風土人情,民風民俗的考斷更加有大量空白,古代的地理地貌又還有多少可靠記錄?這其中又有多少是因為這一把火而成為謎團的呢?我們確實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這一把火,絕對是上世紀以來可考的最嚴重的文化遺產被毀事件之一,惡劣性質不亞於圓明園。日軍這一舉動無異於對中華民族進行一次種族滅絕。

一夜間“消失”的遠東第一圖書館

被炸燬的大樓

結語

科普這段歷史,並不是為了讓大家仇日,而是希望大家能以史為鑑,發奮圖強,為祖國的繁榮強大助力,畢竟,弱國永遠沒有話語權,唯有國家強大,民族歷史文化才能得以保障,中華文明才能繼續延續,不被他國侵略蹂躪,亡文亡種。

一夜間“消失”的遠東第一圖書館

2018年4月16日敘利亞駐聯合國巴沙爾·賈法裡垂頭喪氣坐在沙發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