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贫穷算什么?得有尊严地活着

从古至今,贫穷一直都是人类更古不变的中心话题。古今中外,不管是正统文学,还是野文杂记,都有对贫穷老百姓生活的描绘,探究着贫穷的根源,以期能找到解决贫穷的方法。贫穷就好像黏在人身上的病菌,怎么也无法拔掉。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看过先锋派文学作家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初读的时候,只觉得怎么会有这么悲惨的主人公,一辈子靠买血来度日啊。而现在回过头再看,许三观的买血,除了第一次是因为好奇之外,哪一次不是被贫穷逼得无路可走的选择呢?

《许三观卖血记》:贫穷算什么?得有尊严地活着

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祖国大地的经济已经开始快速发展,可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条件一样艰难。我的家庭虽然不至于像许三观一样,需要靠买血来解决困难,可是也过得相当辛苦。从我记事开始,直到2000年以前,我们家从来没有吃过一顿干干净净的白米饭,米饭之中全部都会混合着玉米颗粒蒸来吃,你能够想象那种粗糙的老玉米夹杂点白米饭的味道吗?寡淡无味,坚硬无比,甚至有时侯的晚饭就是两个蒸红薯。我们一家三兄妹,小时候从来不曾穿过新衣服,所有的衣服裤子,全部都是我奶奶去别人家要的。住的房子呢,一到下雨天,家里的盆子总是不都用,因为全部要拿来接漏雨。那个时候,我们村子所有的人家都是如此,物质的贫穷光临了所有的人家,并不曾亏待任何一人。但是,那个时候,人的愿望就特别简单:吃得好一点,穿得暖一点,住得大一点。

《许三观卖血记》:贫穷算什么?得有尊严地活着

现在,我已经如许三观一样,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是解决家庭贫困的先锋分子。虽然,我不曾有过买血得经历,可我依然感觉到自己的贫穷。和别人相比较,我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为了生存,我不得不辛苦恣睢的劳作,却依然拿着一份除去月初开销,就两手空空的薪水。我没能给家人带来安逸的生活,我的父母,在年近七十的状态之下,依然得坚持务农劳作。我也没能靠慰自己,生活之中,除了谈钱,似乎找不到一条让自己得以平和得道路。

《许三观卖血记》:贫穷算什么?得有尊严地活着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突袭人类,疫情爆发,整个社会倾尽人力、财力、物力来抗击新冠病毒。这时候,我们这些忙于为生存奔波得一下子得以解放,都放下所谓得房贷、车贷被迫留在了家中“享清福”。生活得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在与病毒相比,贫穷被逼退居二线,可是回头一看,我们的生活还是再继续,甚至为了活着,贫穷又算得了什么呢?

记得在周星驰电影《长江七号》中,有关于对“贫穷”和“尊严”得探讨。电影中,老师问小狄的梦想是什么,小狄说:“我要做一个穷人,因为爸爸说只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努力读书,到哪里都是会受到尊敬的。”

周铁在教育小狄时候也说:“我们虽然穷,但不乱说脏话,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拿,我们一不偷二不抢。你要努力读书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许三观卖血记》:贫穷算什么?得有尊严地活着

人活着,并不是为了仅仅是为了克服“贫穷”这一难题,还要有作为人的尊严。这个社会,没有人的梦想是做一个“穷人”,可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吃穿用度得物质享受,就枉顾人的道德伦理,丢弃做人的骨气与尊严,那样的人还算是活着吗?

面对贫穷,正确认识。中国得历史用百年屈辱告诉我们:落后要挨打。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贫穷,也要有尊严地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