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慘敗,道光聽聞英國女王只有23歲,動起了壞念頭

當一群沒有見過陽光的鼴鼠爬出他們的洞時,他們不會驚訝於陽光的溫暖,反而會怨恨陽光的刺眼!轉身躲回洞裡。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聽聞英國女王只有23歲,動起了壞念頭

而這句話用來形容鴉片戰爭失敗的中國簡直再好不過,他們慘敗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輸了?不僅僅輸在硬實力的差距:當你還在用過時的鳥槍的時候,英國已經用上了當時很先進的軍用槍了。也輸在了其清朝統治者的自滿。而當時清政府的道光皇帝非但沒有一點自責之心,反而動起了壞念頭,當他聽到英國女王年僅23歲便說道:“英國女王可曾婚配?”想將其納入後宮,沒想到作為戰敗國竟然還可以大施戰勝國的行徑!真的讓人瞠目結舌!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聽聞英國女王只有23歲,動起了壞念頭

自滿讓帝國落後

道光帝這種行為其實也正是晚清政府自滿,還不知自己政體的腐朽,軍隊實力的不足的體現,而究其原因,還是與外界隔離了太久,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仍然是天朝上國。就猶如一隻一直在洞裡的鼴鼠,從未見過太陽,便自以為覺得黑暗就是一切!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聽聞英國女王只有23歲,動起了壞念頭

而其實這一切的原因就是老大做久了,根本沒有想到下面的人已經變得這麼強了。而落後就要捱打,但就和“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一個意思!老大做久了,突然一下子做回了小弟,不知道怎麼辦,就選擇性的欺騙自己:“那些外國的蠻夷,只不過是武器好了點,等我們把武器弄上,還不驚現我們大清子弟的氣魄,如果不想這樣的話。我們倒是可以考慮納那蠻夷女王為側妃,也不虧欠你等了!”這無疑是當時大部分晚清官員的普遍看法,而這種看法則完全是錯誤的。

因為,大人,時代變了。

我們不僅不是當初睥睨天下的盛唐,那個遍地黃金的長安已經永遠的留在歷史上。我們也不是當初那個即使軍事實力不足但是經濟科技水平極高的南北宋了。我們也不是朱棣只要拿著把刀便把北方蠻夷嚇得半死的大明,就連清朝也忘記八旗子弟的血性,沉迷在福壽膏之中。我們變弱了,經濟主要來自自然經濟,軍隊久疏戰場,國家腐敗無能,人民長期被封建主義查毒,我們再也沒有那種絕對世界第一的實力了,時代向前了,時代變了,而我們卻還是守著舊時代的手,死死不放。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聽聞英國女王只有23歲,動起了壞念頭

其實在這個時候如果中國有人可以醒來意識到時代已經發生改變了中國日後也不會淪落到被欺負成這樣,如果“大人”們可以真正的知道為什麼他們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什麼,而不是自滿的還以為自己是天國上邦的美夢之中。

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鉅變

英國為什麼變強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生產力的進步(著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資本主義革命。而在中國早在明末清初期就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儘管發展的很緩慢但是還是存在,但在士農工商傳統思想的作怪,以及傳統的自然經濟的小農思想的作用下,生產力很難進步。所以在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下,國內的生產力很難得到進步。而在經歷了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做出較大的改變。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聽聞英國女王只有23歲,動起了壞念頭

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日本作為中國以前的小弟,在明治維新之前也是一個弱後的封建國家,也進行鎖國政策。但日本人的一大優點就是擅長學習,他們在經歷了“黑船事件”之後,立馬有改革派的建立,立馬進行改革即所謂的明治維新,各方面的去封建化使得日本踏入工業化。而在這之後,日本便迅速的成長為一個世界軍事強國,日本的改革無疑是成功的。但反觀自大的清政府的改革,就鴉片戰爭後的洋務運動,從頭到尾沒有在意識到是否是自身的問題,只是覺得是武器,民生物品等問題,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聽聞英國女王只有23歲,動起了壞念頭

這個世界是現實的,落後就是捱打,當年道光帝的壞念頭,實際上無疑暴露了當時的清政府的自大自滿的本性,他們沒有跟上當時的時代,並且還一直緊緊不放的抓緊舊時代,這是他們戰敗的主要原因。

前車之鑑已經很明顯了,沒有什麼強大是一成不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