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閱讀》:別忘了行使你的讀者權利


《高效能閱讀》:別忘了行使你的讀者權利

我從來不覺得讀書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也最討厭那些所謂的高效速成,21天精通之類的帶有強烈營銷素質的宣傳語,畢竟沒有任何一門學科,一項技能是可以在短時間內速成精通的。

這本《高效能閱讀》起初我一看名字,就覺得又是一本營銷書籍無疑了。

然而真正開始閱讀之後,我卻發現並非如此,書中所給出的一些讀書小技巧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有些正是我長久以來所一直貫徹的方法。

嗯,真香定律總是這麼好用。




本書的作者原尻淳一,是日本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曾與其他作者合著關於職場規劃的《“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以及關於發掘創意的《整理的藝術3》。

作者在本書序言提出了一個新的讀書課題:舊有的只專注於投入高效化的讀書方式已不再適用,如何做到為了產出而快速閱讀,以及能夠獲取多少高質量的信息,就變成了關鍵所在,也就是“為寫而讀”“為產出而投入”,而這也正是時代環境的要求。

所以本書其實更適合商務人士以及職場人士閱讀,確切的說,是一本提高職場能力的書,然而,非商務人士的我讀完也是收穫滿滿。

一、讀書的四個成長階段

原尻淳一將讀書成長模式分為四個階段:

A=變得喜歡讀書

B=速讀/構思創意

D=用於產出的體系創建和結構化

根據這四個成長階段,作者又將書的結構劃分為初級篇、中級篇、高級篇、產出篇四部分,呈現出階段性成長。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讀書水平自由確定要讀的章節,亦可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開始閱讀,已經掌握的技巧大可不看。

《高效能閱讀》:別忘了行使你的讀者權利

《高效能閱讀》思維導圖

讀書初級篇,主要針對不善讀書、不喜讀書的人,轉變他們的讀書意識,激發和強化他們的閱讀興趣,保持專注力,創造能夠維持讀書熱情的環境。

讀書中級篇,重點在於講授速讀的技巧,幫助讀者提高閱讀效率,迅速發現關鍵詞,提取有用信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讀書高級篇,幫助讀者將讀到的知識立體化,通過垂直型閱讀加深專業深度,水平型閱讀找出共通體質;以及如何截取信息用於產出。

讀書產出篇,目的在於幫助讀者構建專屬於自己的信息數據庫,以滿足產出所需。

二、89個技巧中,有趣且實用的5個小技巧

《高效能閱讀》中,作者一共介紹了89個閱讀技巧,我自己比較喜歡和認同的是這5個技巧:

01. 讀者權利十條

第一條 不讀的權利

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

第三條 不讀完的權利

第四條 重讀的權利

第五條 讀不擇書的權利

第六條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感染的症狀)

第七條 讀不擇地的權利

第八條 隨意選讀的權利

第九條 朗讀的權利

第十條 默讀的權利

是不是跟我一樣第一次聽到這麼有趣的讀書說法?

更巧的是,我跟作者一樣,尤其有共鳴的也是第二條、第三條和第八條。

以前常被教育,做事有始有終,不是說不好,但也不是每件事都適用。讀書這件事,就不必如此,作為讀者,不需要被“從頭讀到尾”這種觀念束縛住,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書的內容,選擇自己想讀的才最重要,別忘了行使你的讀者權利。

02 從“2D學習”到“3D學習”

2D學習就是通過紙媒,也就是書本上的內容進行學習,3D就是到現場去,親身體驗,親手實踐。讓學生站在社會現實的角度,解決問題的角度去學習,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一點我是十分認同的,有的人工作了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熱愛什麼,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因為他們從沒親身體驗過,對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是陌生的,學習應培養出目標明確的學生。

03 “遊牧讀書”的建議——在家裡讀不進去的人不妨出門

“走,去星巴克自習去!”

這句話就是該建議的現實版本,所以,在家裡讀不進去,那就換個環境,出去讀去。

04 使進入專注狀態的“儀式”模式化

讀書也需要點儀式感,找到適合你自己的“儀式”化讀書模式。比如,必須洗乾淨手再讀書,必須把桌面收拾整齊再讀書,等等,都可以。

05 營造“思考的主場”的垂直型閱讀

所謂“垂直型閱讀”,就是深耕某一個領域,在某個領域內帶著目的去閱讀。我們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喜歡或者從事的領域,要想成為該領域的專才,追求思維深度,非進行垂直型閱讀不可。這裡作者還介紹了一種讀書方法,那就是“主題讀書法”,怎麼理解呢?那就是在某段時期內,同時讀幾本相似主題的書,這樣有助於加深思考,全面認識。

當然,書中還有其它有趣,能引人共鳴的小技巧,就等讀者自己去閱讀了,這本書我十分推薦閱讀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