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大家好,我是木小棉,今天為大家解讀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第1課: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本書的第一版是在1940年初出版的。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他除了撰寫《如何閱讀一本書》外,還主編了《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並以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另一位作者是查爾斯·範多倫(1926-)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協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


因此,我們現在能讀到的是1970年新版,由兩人共同署名。


《如何閱讀一本書》一經出版便立刻成為暢銷書,從1940年開始,曾先後被翻譯成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及意大利文,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認可,經過80年的歲月洗禮,今天再讀,依然歷久彌新。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認為閱讀是有層次之分的,增進閱讀的技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閱讀層次的不同。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閱讀一共分為四種層次,並且是漸進的關係。每一個低級層次均包含在高級層次中,第四層是最高的閱讀層次,包括了所有的閱讀層次,也超過了所有的層次。


1


第一層次我們稱之為基礎閱讀,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至少已經開始認字了。


在熟練這個層次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並且這個閱讀層次的學習通常是在小學時完成的。


2


第二個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檢視閱讀。檢視閱讀的特點是強調時間。


在這個閱讀層次,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閱讀功課。


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形容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是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抓出一本書的重點,這個重點通常會很短,而且總是因為過短,很難覆蓋到一本書所有的關鍵點。


3


第三種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分析閱讀。分析閱讀擅長於尋求理解,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或是說優質的閱讀。


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那麼分析閱讀就是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


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4


第四種,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我們稱之為主題閱讀。


這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並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的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書都談到的主題。


藉助他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本書裡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


因此,很顯然的,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關於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一般在學校受教育階段就可以完成,我們不用著太多的筆墨,接下來我們重點來看一下檢視閱讀。檢視閱讀,才算是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略讀或粗讀是檢視閱讀的第一個子層次。


當你不能確定一本書是否值得多花時間去仔細閱讀時,或者就算你決定了不再多花時間仔細閱讀這本書,略讀也能告訴你許多跟這本書有關的事。


因此,你花在略讀這本書上的時間絕對沒有浪費。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下面是要如何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的一些建議:

1

(1)先看書名,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要很快地看過去,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


在完成這個步驟之前,你對這本書的主題已經有概念了。如果你願意,你會暫停一下,在你腦海中將這本書歸類為某個特定的類型。而在那個類型中,已經包含了哪些書。


2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這就像是在出發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圖一樣。在你開始閱讀一本書之前,你應該先了解這本書的框架,目錄和綱要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他們是很有價值的。


3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大多數論說類的書籍都會有索引,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範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等等。


4


(4)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大致來說,許多書的宣傳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的協助下親自寫就的。這些作者盡力將書中的主旨正確地摘要出來,這些努力不應該被忽視。


5


(5)從你對一本書的目錄和概略,甚至有點模糊的印象當中,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說明,就要仔細地閱讀這些說明。


6

(6)最後一步,把書打開,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過一遍,隨時尋找主要論點的訊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後的兩三頁,很多作者會將自己認為既新穎又重要的觀點在最後重新整理一遍的。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檢視閱讀的第二個子層次是粗淺的閱讀,當你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為一些沒法立即瞭解的東西而停頓,繼續讀下去,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懂的地方。


你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之後的瞭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也能幫助你在後來重讀第一次略過的部分時,增進理解;


就算你不重讀,對一本難度很高的書瞭解了一半,也比什麼都不瞭解來得要好些,如果你讓自己在一碰上困難的地方就停住,最後就可能對這本書真的無所知了。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主動的閱讀,對於提高閱讀能力來說至關重要,閱讀越主動,效果就越好。


這個讀者比另一個讀者更主動一些,他在閱讀世界裡的探索能力就更強一些,收穫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


檢視閱讀永遠是充滿主動的,那是需要努力,而非毫不費力的閱讀。


但是我們還沒有將主動閱讀的核心作個簡要的說明,那就是:你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關於一本書,你一定要提出四個主要的問題。


01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02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要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了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03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先了解整本書在說些什麼。

然而,等你瞭解了一本書,並且又讀得很認真的話,你會覺得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個自已的判斷,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


04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

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這四個問題是閱讀的基本規則,因為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後盡你所能地找出答案,這是絕不能忘記的原則。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與沒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之間,有天壤之別的原因。後者提不出問題,當然也得不到答案。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總結一下,今天的課程主要講了三方面的內容,分別是:


第一,閱讀有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第二,檢視閱讀分為兩個層級,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以及粗淺的閱讀;


第三,做一個有自我要求的讀者就要提出四個問題:整體來看這本書談什麼?作者細說了什麼?說的有道理嗎?以及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你真的懂得閱讀嗎?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木小棉,下期再見!


進步的路上需要大家的寶貴意見,如果你有任何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