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奉孝这朵大奇葩——叹郭嘉

三国演义里神人众多,形象丰满而惹人倾心的实不在少数。但我为什么最喜欢郭奉孝呢?郭嘉在三国群英一抓一大把的贤臣谋士之中可能算不上最有才华的,但绝对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说到底就两个原因促使我对他情有独钟,一是其一生施展韬略无数,却无一失算过,真正算得上是智者千虑,百密无疏。第二个原因么,比较简单,死得早。

从小说构建的要素来看,这个角色绝对够味。有才,长得帅,和老板关系非同一般,且屡建奇谋,功勋赫赫,最重要的是英年早逝,让人不禁扼腕叹息。而人类,总对英才早殇之类的悲剧心有戚戚,也就格外偏爱。我即是如此。纵观郭嘉一生的行迹,其决绝英伟之风,历经千载,仍旧给予后世立身行事的绵绵泽益。

郭奉孝这朵大奇葩——叹郭嘉

少谨交游,待时而动

弱冠之年的郭嘉已经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经世之略。郭嘉师承何处,我所知有限,即便有些世传的耳食,真伪亦不可考证了。但毫无疑问,郭嘉在人生的积累期表现的非常出色。他从小不乐于和同龄之人嬉戏,反倒时常同当地有德行、学问的长者一同促膝谈道。年纪轻轻,早有过人之慧。及年长,乐交游,但择友之严,一时无二。二十岁的郭嘉长得很是清瘦,眼睛明邃,隐显名士之风。一般的普通士人难入其法眼,他通常只和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名士人饮酒达旦,纵论天下大事。至于什么样的人才算真才实学之士,全凭郭嘉自己决断。从一开始,郭嘉就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最优秀的人才群体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无疑是有其少年城府的。后来将其引荐给袁绍的名士田丰以及引其入曹营的荀彧,都是这一时期结下渊源的。这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思考。西方盛行一个观念,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和富人交往。倒不是嫌贫爱富,而是因为富人通常意义上代表了社会的精英阶层,与他们为伍,他们自身的优秀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自身,从而得到教益。郭嘉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这一观点。那么我们在结交朋友之时是否也可以做出一番考虑呢?仁者见仁了。

选好自己的老板

郭嘉一开始经田丰引荐投效袁绍麾下。袁绍对他们这一批人厚礼相待,客气有加。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走时他对同在袁绍帐下当谋士的朋友田丰、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但三位执意留在袁氏左右。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郭图为操所杀,辛评为袁绍部下所杀,田丰被袁绍赐死,下场凄凉。郭嘉离开袁绍之时,袁绍势力正盛,天下豪杰莫不以之马首是瞻,但郭嘉一眼看穿其非帝王之资,果断离去,没有超出常人的见识和胆略,断不可为也。五年之后,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戏志才离世,曹操痛失肱骨良才,伤心不已。荀彧此时推荐了郭嘉。曹操出账十里相迎,二人相谈甚为投机,堪为刘玄德与孔明隆中问对。当曹操就天下形势向郭嘉问计,郭嘉对曹操的处境做了天才的分析,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这一年,郭嘉27岁。

郭奉孝这朵大奇葩——叹郭嘉

谋士之责在一谋字,在反对之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只要你以为它是正确的

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方针政策几乎全部出自郭嘉手笔。袁曹相争日益明显,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认定曹操定然可以与袁绍一战,且能战胜。随后趁着袁绍与公孙瓒交战无暇南顾之际消灭吕布,消除侧翼威胁,然后出兵徐州迫使反叛的刘备败逃袁绍,官渡之战前准确分析了孙策将死于小人之手而无需后顾,全力应战袁绍,在荀彧、许攸等人的联合谋划下取得大胜。袁绍死,以三子袁尚承其位,长子袁谭与之相抗。郭嘉暂缓曹兵进逼之势,暗中挑拨袁氏兄弟关系,致使其相互损耗,然后坐收渔人之利,以极小的代价歼灭袁氏部族。公元203年,郭嘉34岁,因定策有功,征随有劳,是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此时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目前的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后袁尚入乌桓,与其首领蹋顿一起作乱边疆。操因久战军疲,且后方有刘表刘备之威胁,欲还。郭嘉认为如果不及时进兵,袁尚尚在,袁家旧时部曲一旦人心思变,将酿成大祸,应当一鼓作气诛杀袁尚。且乌桓边塞,必以为不敢来攻,趁其不备,兵贵神速,攻其不意,可胜。刘表无能,猜忌刘备,二人不和,不足虑。曹操从其建议,领兵而进。但行动仍显迟缓,郭嘉力主轻装突进,昼夜兼程,倍道兼驰,奔突五百余里,奇袭柳城,大败敌军。袁尚为辽东太守所杀。北方平定。

在一系列征战中,郭嘉长期跟随在曹操左右,随军而动。正是有了其第一时间的判断和缜密筹划,才促使曹操做出正确无误的决定,使得战局最大程度取得胜利的同时付出最小的代价。但值得注意的是,郭嘉的建议和预言往往是在一片反对之中变成现实的,这一方面与其自身的才略和坚守有关,另一个方面,曹操对其的绝对信任功不可没。在用兵之中,一缓一急之间皆有大谋略,慢征袁谭袁尚,急袭柳城,郭嘉实在深谙此道。因此后人称之为“鬼才”。同时其每每对天下战局作出的分析无不应验,尤其是孙策之死,更添其神秘。其卓尔超俗的眼光和缜密的分析能力,只能以四个字概括,不服不行。

郭奉孝这朵大奇葩——叹郭嘉

天妒英才,奇星陨落——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战争是世间最繁重的工程项目。其领导者因心力交瘁而溘然长逝者,数见不鲜。三国里就讲了两个。一个是孔明,一个是郭嘉。在从柳城回来的归途中,郭嘉病殁。是年,郭嘉38岁。战争环境的艰苦是我们今天所不能想象的,在奔袭乌桓的战役中,曾经有长达两百里无水无粮地带,曹军将士被迫杀了数千匹战马来充饥。长期的操劳在此时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在战争后期,郭嘉就已然卧床不起。曹操一人而数遣使者问讯病情,可见其关切。及至后来曹操因为没有按照郭嘉“先定荆襄,缓图江东”的战略走,致使孙刘联合,兵败赤壁,仰天长恸:“若郭奉孝在,不致孤有此大失!”复而大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健康和事业,孰重孰轻,自古以来就难有定论。郭嘉之死,再次引起思考。只记得孔明说过,多虑而少食,必不久矣。可惜,很多年轻人对此不够重视,社会亦不以为意。

郭嘉的传奇在于其一生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无与伦比的战争谋略、举世无双的君臣关系和英年而殒的无限惋伤。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全部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