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超化塔

超化塔,又名“舍利塔”。位於超化鎮超化寺下寺南坡(塔坡),建於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為13層方形磚塔,高約30餘米,塔基南北長7米,東北寬7.1米。壁厚2.1米,磚長40釐米、厚7釐米、寬17釐米,塔磚質地堅硬細膩,經千餘年的風雨侵蝕,仍保存完好,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拆除。該塔拆除時塔基出土漢白玉石函一個,內裝飾建築塔紀念物舍利盒2個,一銀一瓷,上有紀年文字,現存省文物研究所。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新密市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超化塔

新密市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超化塔

所謂“超化”,與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法門寺之“法門”相若,“即佛氏超脫眾品,化育群生之說也。惟其超也,故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惟其化也,故受起於識者,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發者……”(清雍正年間《重修超化寺毗盧殿記》),而且它們都以奉安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而馳名天下。

法門寺與超化寺舊稱皆為阿育王寺,其塔皆曰阿育王塔——唐代佛家經典著作《法苑珠林》等認為,因其塔是阿育王為奉安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所造,故稱之阿育王塔。也就是說,釋迦牟尼滅度百年後,阿育王將佛祖的真身舍利分作八萬四千份,造塔八萬四千座,中國得十九,其中法門寺阿育王塔位列第五,超化寺阿育王塔位列十五。對此,金代著名學者、曾在鄭州擔任過防禦判官的王庭筠(1151年~1202年)賦詩《舍利塔》以紀以贊——

蒼山亭亭如覆盎,佛塔東西屹相向。

林頭初日射重簷,黃金丹砂曄生光。

中華此塔第十五,圖記所傳知不妄。

智慧薰成舍利靈,夜半奇芒時一放。

想見當時阿育王,麾叱神工鞭鬼匠。

雲車瘴海挽炎沙,沙底黃腸三萬丈。

石擬方面篾席 ,鐵錮瘦中腰鼓樣。

功夫巧密業長久,位置雄尊氣高漲。

地皮浮水膚寸許,早溢與之俱下上。

嵩山龜山夏秋雨,雨潦縱橫歲相蕩。

帖然並寺向東去,終劫不敢生波浪。

天龍圍護夜叉守,山寺平安塔無恙。

塔前樹秀老不死,樹下水流多益旺。

再拜初嘗一勺甘,洗我三生煩惱障。

供奉釋迦牟尼遺骨的塔,稱為“舍利塔”;“中華此塔第十五”中的“此塔”,正是新密市的超化塔。

“王庭筠《舍利塔》一詩中的‘佛塔東西屹相向’,與新密童謠中的‘超化塔,十八層’是能夠相互印證的。”新密市文化館前館長李宗寅先生說,“一般來說,在舍利塔中,十三層的塔已經是最高級別,之所以有‘超化塔,十八層’的童謠,那是因為新密百姓把超化寺‘東西屹相向’的兩座佛塔的層數加了起來,才達到‘十八層’——兩座佛塔,一座十三層,一座五層。”

“雖然超化塔被扒掉了,但省裡也沒就此下文件,說它不是省保單位了。‘重修’的超化塔現在是不是省保單位,我也搞不清。”李宗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