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在《水滸傳》的地方官吏中,存在這樣的一種現象,高級官吏大都是昏庸無能之輩,中、低層官吏的能力卻非常不錯。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能識破梁山好漢們的計策。前文介紹了擔任濟州三都緝捕使臣何濤,本文介紹的則是另外的一位。他名叫黃文炳,是江州的通判。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宋江被刺配江州後,受到戴宗、李逵等人的熱情款待,逍遙自在。一天,宋江來到了潯陽樓,酒醉興起,提筆在牆壁上寫了一首詞和一首詩。回到牢城營後,宋江呼呼大睡,將詩詞一事忘得一乾二淨。誰知第二天黃文炳從無為軍來到江州,恰巧也來到了潯陽樓,看到了詩和詞,大驚失色,認為寫詩之人心懷反意,立即趕往府衙向知府蔡德章彙報。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那麼,宋江這一詩一詞究竟寫了什麼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具體內容。這首詞是這樣:“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正如黃文炳所言,這首詞的前半部分並沒有很麼大問題,關鍵在於最後一句“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這句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讓江州陷入血海之中。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與這首詞相比,宋江的詩意圖更為明顯。該詩云:“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與上面的這首詞一樣,問題也出在最後一句“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是著名反賊,差點推翻了大唐皇朝。因此,黃文炳因為這是反詩的判斷是非常合理的。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當黃文炳將這一詞一詩的情況和自己的分析告訴知府蔡德章後,蔡德章也非常警覺,命人將宋江押來進行審問。儘管宋江企圖用裝瘋的辦法矇混過關,但演技欠佳,又被黃文炳識破,最終只得招認。儘管宋江聲稱詩詞都是自己在酒醉之時所寫,但客觀來看已經觸犯法律,受到嚴懲也合情合理。在這個問題上,黃文炳並沒有冤枉宋江。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此後,黃文炳建議蔡德章將宋江一案的案件寫信告訴蔡京。這個做法有沒有錯誤呢?其實也是合理合法的。宋江所犯罪行並非如之前殺人,而是謀反大罪。將這樣嚴重的罪行上報並沒有錯。當然,這其中也有黃文炳討好蔡德章之意,但總體來說仍是明確之舉。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此後,戴宗來到梁山,向晁蓋和吳用求救。吳用想出了讓蕭讓和金大堅偽造蔡京書信的辦法,企圖讓蔡德章將宋江押解到京城,在途中營救宋江。不過,當戴宗離開後,吳用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致命失誤,誤用了“翰林蔡京”的印章。這個失誤之所以被黃文炳發覺,並非黃文炳有多麼高明,完全是吳用的失誤過於明顯所致。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黃文炳對蔡德章說得很清楚:“如今升轉太師,如何肯把翰林圖書使出來?更兼亦是父寄書與子,須不當用諱字圖書。令尊太師恩相,是個識窮天下、高明遠見的人,安肯造次錯用?”此後,經審訊,戴宗供出實情,吳用的計策也宣告破產。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宋江和戴宗被判斬首示眾,是蔡德章做出的決定,黃文炳不過是隨聲附和而已。而當梁山眾人救出宋江後,宋江卻將責任全部推到了黃文炳的身上。宋江對眾人表示:“只恨黃文炳那廝搜根剔齒,幾番唆毒,要害我們。”但從事件的過程來看,與宋江仇深似海的更應該是蔡德章,黃文炳不過是共犯而已。

此人心思縝密,識破吳用的計策,慘遭梁山滅門

最終,梁山眾人火燒無為軍,將黃文炳一家四、五十口屠戮殆盡,又將黃文炳虐殺,這種做法非常血腥和殘忍。宋江等人的所作所為或許正應了一句俗話:柿子專挑軟的捏。儘管黃文炳“是阿諛諂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賢妒能,勝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專在鄉里害人”,但在宋江一案的處理上並無徇私之舉,其作為是合理合法的。

參考書籍:《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