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对钢铁洪流的反击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失败,国际局势逐步转向苏攻美守的态势,在中欧地区情况更为明显,作为苏军最精锐突击力量的西部集群兵强马壮,随时准备在一触即发的战争中冲破铁幕直达大西洋沿岸。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西方-81”军事演习使得德法等国对苏军钢铁洪流的恐惧达到了顶峰

面对这样的形势,居于守势的联邦德国陆军和法国陆军除了加紧研发新一代主战坦克(豹-2系列和“勒克莱尔”系列)之外,对之前已经在越南战争中初露锋芒的武装直升机也青睐有加,希望通过“以空制地”的方法在战时起到阻止甚至消灭苏军装甲部队的作用。通过对Bo-105和“小羚羊”在内的一系列轻型直升机进行改装,双方的陆军航空兵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直升机反装甲力量,并且通过一系列实战演习摸索出了直升机反装甲作战的战术。然而,这些“半路出家”的武装直升机航程短、载弹量低、防护性能弱,在面对苏军野战防空武器时的生存性非常可疑。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Bo-105武装直升机,挂载能力相对有限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可见其发动机等关键部位缺乏防护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以ZSU-23-4为代表的苏军野战防空火力将在战时打击一切低空目标,而其中自然就包括了各型武装直升机

面对共同的对手,需求相近的德法两国又一次在新型武装直升机的研制上展开合作。1984年,联邦德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决定共同推进新型武装直升机的研制,联邦德国方面由梅塞施密特·波尔克·布罗姆公司作为研发主力,法国方面则由法国法国航宇工业公司(Aérospatiale)主导,双方共同为新直升机赋予了一个富有威势的名字“虎”(德语:tiger,法语:tigre)。然而双方的合作进展的确并不算顺利,由于预算不断攀升,仅仅在2年后的1986年项目就亮起红灯,当时联邦德国国防军内部曾有直接购买美制AH-64系列武装直升机的呼声,认为该型号不仅性能先进技术成熟,而且在价格上也较研制中的新机型更有优势。雪上加霜的是,当年4月时任法国国防部长的安德烈·吉罗(André Giraud)发表声明指出,双方合作所要付出的总支出要高于两国单干,并且预计计划完成时间将超过预期时间表,同时在之后的7月出台的一份报告里也显示,当下的发展方向已经距离德法两国军队的需求和偏好出现偏差。

为了保住项目,参与研制的德法技术人员对计划中诸如承包商采购中的资金风险等进行了重新规划,并且做出了不少调整,新直升机中包括航电和探测设备在内的电子设备由汤姆逊CSF公司统一研发生产。经过一番努力,项目终于在1987年11月重新进入正轨,并且经过2年时间使得整个项目的组织架构得到了重新调整,例如在1989年5月增设了一个德法联合办公室作为整个项目的执行机构。对“虎”式的定位也在不断修正,其中德国人坚持将反装甲目标能力列为整机作战能力发展的重点,而法国则根据其实际需要加入了为运输直升机护航的要求。

到了1989年11月,德法双方签订协议,对整个研发生产过程提供资金担保,并且确保在德法两国都至少建立起一条生产线,初期将制造5架原型机,其中3架为无武装的飞行测试平台,剩余两架将分别作为德国版的反坦克型和法国版的护航型。在此之后“虎”式的研制过程就顺当了许多,到了1991年4月27日,第一架原型机进行了约30分钟的首飞。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一架涂有法国陆军机徽的“虎”式原型机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参加2000年柏林航展的德国“虎”式原型机

然而,就在计划即将按预定时间表稳步推进时,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经历了一场剧变,在苏联解体后,曾经是德法两国地面部队梦魇般存在的苏军西部集群几乎在一夜间灰飞烟灭,安全形势的迅速好转带来的结果自然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系列曾经急需的新武器的研发装备失去了紧迫性,这其中就包括了“虎”式。到了1992年,德国国防部出于削减国防预算开支的需要几乎险些不再继续对“虎”式项目拨款,不过考虑到该机性能优异,德国人最终还是决定继续与法国合作,只不过出于多用途提高性价比的考虑,除了继续充当一个良好的空中反坦克平台外,“虎”还被赋予了战场武装侦察、对地支援和护航等任务。期间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虎”式整机与原定装机的一系列子系统和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性能已经落后,为此德法两国在1996年12月达成协议,继续推进整个项目发展,并且为其研制包括新一代导弹在内的各型武器。

考虑到冷战后欧洲各国纷纷缩小军队规模,原有的订货数量被大幅削减,为了扩大销路德法两国积极为“虎”式项目寻找其他投资方,他们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近邻的英国和荷兰,不过在一番讨价还价后都没能达成协议,之后急需武装直升机的土耳其对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提出了145架的潜在意向。就在三国合作即将落槌的当口,德法两国政府与土耳其政府就土耳其入欧和库尔德人等问题产生了龃龉,政治寒风吹灭了军事合作的热情,土耳其之后选择了与意大利合作。

拖拖踏踏到了1999年6月18日,德法两国终于公开了初始采购意向,双方将耗资3.3亿欧元购买160架“虎”式(其中德法两国各采购80架)。到了2002年3月22日,首架生产型“虎”式在位于多瑙沃斯(Donauwörth)的欧洲直升机公司工厂(原梅塞施密特·波尔克·布罗姆公司所属)出场,当天举行了盛大了出场仪式。之后随着整个流水线生产从2003年起全面铺开,法国陆军于2005年3月18日接收了第一架生产型“虎”,而德国陆军则在之后的4月6日开始接收。截止到2008年,整个“虎”式项目总计耗费73亿欧元,而到了2012年,各个参与国和装备国(除德法外还有澳大利亚和西班牙)在“虎”式的研发和采购上的总支出更是达到了145亿欧元。

从内而外的凶猛

作为目前欧洲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虎”式无论在总体设计还是在各个子系统方面都体现出了欧洲乃至世界航空业的最高水平,并且成为了其他国家发展类似定位武装直升机时的重要参考。

“虎”式定位为中型武装直升机,机体全长14.08米,旋翼直径13米,机体空重306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6000千克。该机机体坚固,并且在一些关键部位加强防护以提高抗打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机设计于冷战时期,因此机体具有三防设计,可以在核生化武器使用后的环境下作战。同时该机还考虑了海上作战的需求,机体进行了防腐蚀处理,可以被搭载在护卫舰、两栖攻击舰等舰艇甲板上使用,执行登陆火力压制和打击敌方小型舰艇等任务。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虎”式武装直升机剖视图

之前美苏等国的专用武装直升机研制历程证明,一型武装直升机研制的成功与否,动力是否强劲占了关键因素,作为该机的动力源泉,两台MTU-透博梅卡-罗尔斯·罗伊斯合资研制的MTR-390型涡轮轴发动机被安装在具有防护的发动机舱中。该发动机全长1.08米,直径0.68米,全重169千克,最大功率1465轴马力,并且引入了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full authority digital electronics control,FADEC),整体达到了与同时期美制T-700系列涡轮轴发动机早期型的水平。在其驱动下,该机在挂载武器弹药时最大速度可达290千米/时,无武装最大速度可达315千米/时,作战航程800千米,而在挂载副油箱后的最大航程可达1300千米。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安装在“虎”式机舱内的一台MTR-390

有了强劲动力,“虎”式挂载能力自然有了保证,可以使用各种北约制式空对地武器。虽然德法两国都将该机主要视为一种反坦克武器,但是考虑到各国的独特国情,不同国家装备的不同型号在武器配置的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由于德国人认为航炮射程较近,在反坦克作战中的作用不大,因此并没有配置相应武器,而法国人考虑到各种支援任务和在西非等原法属殖民地作战执行反游击战的需要,依然为其保留了航炮,1门法制30毫米GIAT 30M 781型航炮被安装在机鼻处的THL-30炮塔内,备弹量450发。该型航炮发射30×113毫米炮弹,与旧式“阿登”航炮通用弹药,而法制“阵风”系列战斗机所使用的791改型航炮则发射威力更大的30×150毫米炮弹。除此之外,该机还可以在两侧短翼挂载包括航炮吊舱、火箭发射巢、反坦克导弹和空空导弹在内的一系列武器。根据装备国家不同,所选用的武器搭配也有变化,例如,德国为本国装备的“虎”式选用的反坦克导弹为“霍特”3和“远程崔格特”(TRIGAT-LR),而法国和澳大利亚则选用美制AGM-114“地狱火”(Hellfire)系列,至于西班牙使用的则是以色列研制的“增程型长钉”(Spike-LR)。另外,由于法国型除了反坦克外还强调有伴随护航作用,因此经常在外侧挂点挂载双联装“西北风”系列空对空导弹,而相比较而言德国等其他国家虽然也为本国型号配备了“毒刺”作为空对空导弹,但是挂载频率并不高。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THL-30炮塔特写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正在为装弹准备弹药的法军地勤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正在使用GIAT 30开火的一架“虎”式武装直升机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两侧短翼均挂载双联装“西北风”空对空导弹的一架法国陆军“虎”式武装直升机

装备了各种先进武器并不能完全保证战斗力的发挥,还依赖于机组成员的发挥,为此“虎”式为机组成员提供了充分发挥训练水平的平台。该机全面引入了“玻璃座舱”概念,串联布置的双人座舱分别安排了居前的飞行员座位和居后上方的武器操作员座位。考虑到在实战中可能出现其中一人伤亡的情况,因此二人中任何一人都可以完成最基本的飞行操作和武器使用。同时“虎”式还部分引入了双手不离杆(Hands On Throttle-And-Stick,HOTAS)概念,飞行员在完成飞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控制机上的电子对抗系统和通讯系统,并且完成各种导弹的发射控制。此外,该机系统更加先进,虽然对机组成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熟悉系统后所获得的作战自主性和操纵愉悦度则是旧式直升机所无可比拟的,正如“虎”式首席试飞员安德鲁·维尔纳(Andrew Warner)所言,“虎”式是他“飞过操作最简单的飞行器”。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一架法国陆军“虎”式飞行员座舱特写

此外,“虎”的航电设备非常先进,相比起同时期的先进固定翼攻击机丝毫不落下风。该机航电设备基于北约军标的MIL 1553总线架构,主干为欧洲网格化(EUROGRID)战场管理和地图显示系统,整个系统集成了通信系统(包括高频、超高频、短波无线电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等)、数据链系统、高权限数字式自动驾驶仪等,两台任务计算机用于控制武器、探测系统和目标瞄准等操作,而导航系统则集成了全球定位系统、双余度惯性导航系统、多普勒导航雷达、大气数据单元、无线电高度表以及分布式空速传感器等。而为了让机组成员获得更好的战场感知能力,除了双人座舱均采用“一平二下”布局布置外,还引入了法国泰利斯(Thales)公司研制的TopOwl系列头盔显示器(Helmet-mounted Display,HMD)。该型号不仅被用于直升机,还被用于包括运输机在内的一系列固定翼飞机使用。通过头盔显示器,前舱飞行员可以获取各种飞行数据信息,并且在夜间及其他不良气象条件下获取来自夜视仪和其他探测设备的图像信息,以实现全天候作战的目的,而后舱武器操作员则可以获取目标方位等参数信息,并且控制航炮瞄准射击和其他机载武器的锁定开火等操作。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航展上在“虎”式机舱中进行使用演示的泰利斯TopOwl系列头盔显示器

虽然在Bo-105和BK-117的研制阶段都曾考虑过安装光电桅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成功,不过之前的研究成果最终在“虎”式上结出了硕果。在德国型上这具安装在旋翼桨轴顶端的光电桅杆集成了电视摄像机、热成像仪、激光测距/跟踪/指示器和多功能稳像式陀螺仪等,最大作用距离可达18千米,除了进行目标观察和跟踪并且为武器计算机提供目标诸元外,还可以作为被动探测系统以最大限度发挥“远程崔格特”的作战效能。而法国型虽然没有安装这具光电桅杆,但也在机舱顶部安装了光电探测设备。除此之外,在机鼻处的前视红外探测系统也可以为飞行员提供全天候目标信息。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一具安装在德国陆军“虎”式武装直升机光电桅杆特写

虽然“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是作为敌方野战防空系统和各种地面防空火力的重点目标,如何防护也是“虎”式在设计时的一大要点。在20世纪80年代“隐身”概念已经开始在西方航空界流行,“虎”式从一开始就考虑了雷达、红外线和声学隐身的需要。该机号称欧洲第一款“全复合材料”直升机,机体80%的部分由碳纤维材料构成,并且还加强有凯夫拉纤维,减少雷达反射面积,不仅最大限度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还提高了机体强度,机体其余部分11%为铝还有6%为钛,旋翼则完全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可以防御鸟撞和弹片。再加上在一系列关键部位增设了可以抵挡23毫米炮弹的装甲防护,可以说真正把机体制成了飞行“坦克”。此外,为了防御雷击和电磁脉冲攻击,该机在机体结构中还嵌入了铜丝网格。即使在一些关键部位被命中,机体预留的冗余也足以支持机组成员完成迫降,例如,减速器可以在缺乏润滑油的情况下工作60分钟,安装在机体和两侧短翼内的自封油箱则可以避免殉爆,而粗壮的起落架则可以在机体接地的一瞬间提供足够缓冲。除了这些硬对抗措施,该机还配备了完善的电子对抗系统,其核心是一套AN/AAR-60型导弹来袭预警系统,通过分布在机身的红外/紫外线告警系统可以及时对来袭的防空导弹等目标进行告警,同时释放热焰弹/箔条等进行干扰。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一架正在释放热焰弹的“虎”式武装直升机

型号一览

由于参与研发“虎”式的德法两国和之后引进“虎”式的其他用户对该机性能有不同要求,因此在研发过程中衍生出多个改进型号和子型号,这些机型从整体上看大同小异,在细部上则各有特点。

(1)“虎”UHT型

德国陆军装备型号,被称为“支援型虎”(德语名称:Unterstützungshubschrauber Tiger,UHT),该机与其他型号最大的不同就是安装了顶部光电桅杆而没有机鼻炮塔,不过该机也可以通过额外挂载的12.7毫米航空机枪吊舱以实现类似功能。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与“远程崔格特”一同展示的德国陆军“虎”式武装直升机,注意其旋翼桨轴顶端的光电桅杆以及机鼻处并没有安装炮塔

(2)“虎”HAP型

法国陆军装备型号,被称为“支援和护航型直升机”(法语:Hélicoptère d'Appui Protection,HAP)或者“多用途战斗直升机”(法语:élicoptère de Combat Polyvalent,HCP),除了增加航炮炮塔和取消光电桅杆之外,其余与UHT型大致相同,主要用于空战和对地支援,单机售价2740万欧元(2013年币值)。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停放在机库中的一架法国陆军“虎”HAP型

(3)“虎”HAD型

法国陆军和西班牙陆军装备型号,在法国被称为“支援和摧毁型直升机”(法语:Hélicoptère d'Appui Destruction,HAD),在西班牙亦有同名(西班牙语:Helicoptero de Apoyo y Destrucción,HAD)。与HAP型相比,该机强化了在高强度战斗下的适应能力,应西班牙陆军要求机体防护得到加强,通信系统加装了上下行卫星天线,为适应增重后的机体,发动机换装为更加强大的MTR-390-E型,在极限状态下可以达到1774轴马力功率。相比HAP型成本有所上涨,单机售价3610万欧元(2013年币值)。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一架飞行中的西班牙陆军“虎”HAD型

(4)“虎”ARH型

澳大利亚陆军装备型号,被称为“武装侦察直升机”(英语:Armed Reconnaissance Helicopter,ARH),用于取代原有的OH-58“基奥瓦勇士”(Kiowas)和UH-1“炮艇机”等各型直升机,作为HAP型的改进型,该型号采用改进型MTR-390系列发动机,并且升级了激光指示器用于导引“地狱火”系列反坦克导弹。另外该机也并没有采用法制68毫米火箭发射巢,而是采用了和UHT型相同的70毫米火箭发射巢。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航展上展出的澳大利亚陆军装备的一架“虎”ARH型

装备国家

在“虎”式研制成功后,德法两国除自用外还积极为其寻求海外用户,先后成功赢得了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两国的订单,目前“虎”式在各国的总装备量达到了135架,并且依然有继续外销的潜力。

(1)德国

根据一份德国政府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在2013年3月达成的协议,目前已经有57架列装德国陆军。根据安排,这些直升机目前全部装备了德国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第36团“卡塞尔”,该部也是在第26团被撤编后目前德国陆军唯一的一个“虎”式团。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机场跑道整齐排列的德国陆军“虎”式机队

根据早期计划,该部将有两个16架满编的“虎”式中队和1个保留装备Bo-105VBH的联络单位,不过在2009年《明镜周刊》爆出猛料,声称德军的“虎”式存在质量瑕疵,因此只能满足训练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德军于2010年暂缓接收“虎”式,而欧洲直升机公司则声称这些瑕疵主要是由“布线原因”引起,并且将在不久之后将“修复的直升机”交付德国陆军。

从2011年4月开始第36团接收首批批量生产型“虎”。不过就在2年后的2013年3月4日就有一架“虎”在执行训练任务的过程中坠毁于埃塔尔(Ettal),机体全毁不过机组成员全部幸存。

到了2013年12月17日,原有的德国陆军第1空中机动旅被撤编,第36团与装备运输直升机的第10团和装备NH-90通用直升机的第30团进行重组,在2014年1月1日成立了新的快速反应师(德语:Division Schnelle Krafte,DSK)。新部队依然保持了原有的火力和机动性优势,而“虎”式也将一如既往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法国

截止到2012年,总计有40架“虎”HAP型交付法国陆军,而“虎”HAD型数量也是40架,根据其能力的不同,这些直升机被分别准备了不同的单位,其中“虎”HAP型主要装备法国陆军第5战斗直升机团(法语:5e Régiment d'Hélicoptères de Combat,5e RHC),而更强大的“虎”HAD型则主要装备第4特种部队直升机团(法语:4e Régiment d'Hélicoptères des Forces Spéciales,4e RHFS)其中的第6特别行动中队(法语:Escadrilles des Operations Speciales),这两个团的驻地都在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城(Pau)。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机库内正在接受例行维护的一架“虎”,两名法军地勤正在对从炮塔上拆下的GIAT 30航炮进行分解保养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室外作业中的法军地勤,其中一人正在使用擦炮杆清理航炮炮膛

在“虎”式陆续装备部队后,这些直升机与原有的“美洲狮”、NH90等型号展开一系列合练,并且作为法国陆军的精华参与了一系列海外战事。有感于HAP型和HAD型在作战能力上的差距,法国陆军决定在2025年前将所有HAP型都按照HAD型标准升级完成。不过这些升级后的HAP型将与“原生”型号有所区别,它们将被赋予“虎”MK.2的称谓。

(3)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陆军旨在选购武装侦察直升机的“空中87”(AIR 87)选型竞标中,“虎”式与其他多国机型展开了激烈竞争,并且在2001年12月21日成功中标。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澳大利亚陆军将订购22架为其量身定做的“虎”ARH型,其中18架将在欧洲直升机公司下属的澳大利亚航宇(Australian Aerospace)的布里斯班工厂完成总装。到了2004年12月15日,首批2架正式交付,截止到2010年6月全部机体交付完毕,并且在2011年12月全部形成战斗力。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正在视察一架“虎”式的澳大利亚陆军航空兵第16旅旅长迈克尔·普里克特(Michael Prictor)准将,旁边则是为直升机开光的澳大利亚陆军牧师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2012年9月29日,两架“虎”式组成的双机编队参加布里斯班节(Brisbane Festival)焰火表演活动,远处为澳大利亚陆军装备的美制UH-60系列通用直升机

澳大利亚陆军的“虎”主要装备第1陆军航空兵团(1st Aviation Regiment)的第161和第162侦查中队,该部是澳大利亚陆军目前所属3个陆航团之一,被部署在达尔文市的罗伯特森兵营(Robertson Barracks),在换装“虎”式并且成军后一度饱受困扰。就在2012年,连续3起机舱内冒出有毒气体事件后导致飞行员集体抗议,甚至威胁要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前集体停飞。之后虽然依然时有发生,但总体而言问题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而到了之后的2014年,澳大利亚陆军的“虎”式机队还得到了一次升级,配备了基于“九头蛇”(Hydra)70毫米火箭弹的简易激光制导火箭弹,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由BAE系统澳大利亚分部完成。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正在发射火箭弹的一架澳大利亚陆军“虎”ARH型

与“柯林斯”级常规动力潜艇等一系列欧洲研发的先进武器类似,虽然“虎”式在澳大利亚的服役经历不到10年,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就在2016年的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中,澳大利亚国防部提出该机发动机维护成本较高同时大量零部件需要从欧洲调配造成修理不便,提出将在2025年左右以新机型将其替代。虽然这样的计划依然存在变数,但是对于“虎”式机队而言也确实不能算是好消息。

(4)西班牙

之前采用Bo-105系列的成功经验让西班牙人对德法两国在武装直升机上的造诣颇为满意,这也多少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换装。2003年9月,西班牙陆军选择了“虎”HAD型装备本国陆军,与澳大利亚所不同的是,西班牙并不仅仅是充当了“购买者”,而是成为了项目的合作方,在引进过程中设法让西班牙本国的电子设备制造商参与其中,承担了包括战斗、通信和目标指示系统的生产工作。截止到2016年,西班牙陆军已经订购了24架“虎”,其中至少16架已经列装,并且不排除在未来追加订购的可能性。

和之前的一系列装备相同,“虎”式也被赋予了HA.28的西班牙制式编号。这些直升机都被集中装备在西班牙陆军空中机动部队攻击直升机第一营。该部作为西班牙陆军的精华不仅在西班牙国内各种航展活动中大出风头,还曾出兵阿富汗执行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框架下的各项作战任务。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2014年10月11日的马德里国际航展上进行飞行表演的西班牙陆军“虎”式武装直升机

(5)沙特

在2006年7月,沙特政府曾计划斥资69亿欧元购买142架直升机,其中就包括12架“虎”式,然而,到了2007年末,由于至今没有公布细节的原因,这一计划最终搁浅。

(6)印度

作为军购市场上有名的“大主顾”,印度人在国际军火市场的每次动作都会引来各路军火商的纷至沓来。就在2007年5月,印度陆军提出购买22架武装直升机的招标计划,欧洲直升机公司当即以“虎”式与美制“阿帕奇”和俄制Mi-28系列展开竞争,不过到了2009年,印度方面以“虎”式不符合参与竞标资格的理由将其淘汰。到了2011年该机再次参与印度军队的选型,同样未能成功,目前印度已经选定“阿帕奇”作为其下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

(7)韩国

2012年,韩国陆军举行了一次武装直升机选型,当时除了有“虎”式,还包括了波音公司的“阿帕奇”以及阿古斯塔·韦斯特兰的A-129,合同总价高达1.8万亿韩元(约合14亿欧元)。最终“阿帕奇”中选,而“虎”式则再次铩羽而归。

作战经历

作为21世纪初作战能力较强同时装备范围较广的一款武装直升机,“虎”式参与了全球范围内的多次局部战争和冲突,虽然也付出了一定的损失代价,但还是以自身不俗的战场表现证明了其不可或缺的战场价值。

(1)阿富汗的“三国演义”

作为“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一员,法国陆军于2009年7月将第5战斗直升机团的3架“虎”HAP送往阿富汗接受实战检验,这些直升机被运抵喀布尔国际机场后不久即开始展开作战行动。

在实战中,“虎”主要利用机上搭载的各种观瞄设备执行武装侦察、火力支援等任务,在对塔利班武装的打击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赢得了法军地面部队的青睐。仅仅在一年后的2010年7月,法军的“虎”式机队就已经完成了1000小时的作战时数。不过就在2011年2月4日,一架“虎”在夜航任务中于喀布尔以东30英里附近位置坠毁,所幸由于机体坚固,机上2名机组成员仅轻微受伤。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一架“虎”式武装直升机掩护下据守一处山地阵地的法军步兵

或许是受到了法国人的成功经验鼓舞,2012年12月,4架“虎”UHT型被运到阿富汗,这些直升机被部署在了马扎里沙里夫(Mazar-i-Sharif)空军基地,执行的任务同样包括了侦查、近距空中支援、要地巡逻以及在阿富汗活动的CH-53GA系列重型运输直升机进行护航。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是,德军在实战中充分吸取了苏军在入侵阿富汗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与苏军武装直升机类似的一些战术,例如沿一些重要的交通要道进行巡逻以保障补给线的运行畅通。不过德军毕竟与苏军同地不同命,从2013年1月30日到2014年6月30日,德军的“虎”式与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地面部队以及阿富汗国民军联合执行了260次任务,累积飞行时数长达1860小时,在此期间却保持了一枪没放的奇葩纪录,而对此联邦德国国防军的官方解释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停放在马扎里沙里夫空军基地的德国陆军“虎”UHT型武装直升机,一旁还有负责警戒的德国陆军士兵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2013年11月10日,在阿富汗境内某条公路上为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车队护航的一架德国陆军“虎”式武装直升机

就在德法两国先后将自家的“虎”式投入阿富汗战场后,西班牙陆军也步其后尘将3架“虎”HAD型送到了阿富汗。为了这次实战部署,被选派前往阿富汗的“虎”式机组成员和地勤人员在西班牙各地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战前训练,在此期间除了进行包括火炮和火箭弹射击、山地地形飞行、投放干扰弹躲避便携式防空导弹等飞行科目的练习之外还安排了各种疫苗注射以有助于他们适应阿富汗战场环境,最后他们在西班牙境内的阿贡西洛(Agoncillo)等与阿富汗环境类似的地区进行了实战演练。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正在通过西班牙租借的安-124转运往阿富汗的西班牙陆军“虎”式武装直升机

相比起德法两国,西班牙陆军在阿富汗的行动并不算多,因此留给西班牙“虎”式的表现机会也并不算多,从2013年3月到达阿富汗开始,这些“虎”主要负责为西班牙陆军的作战行动提供掩护。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飞行在阿富汗村镇上空的西班牙陆军“虎”式武装直升机,机身上涂有“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白色英语缩写字样

(2)利比亚风云

2011年年初利比亚内战全面爆发,为了支持利比亚反对派推翻执政的卡扎菲政权,法国政府派出重兵干涉,虽然在空袭行动中最为抢眼的无疑是法国海军和空军的“阵风”系列战斗机,不过“虎”式在其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非常讽刺的是,就在2007年卡扎菲本人率团访问法国期间,法国方面还曾经向利比亚推销大量军火,“虎”式赫然在列。

在干涉初期“虎”式就和“小羚羊”等武装直升机一道被部署在法国海军“雷电”(Tonnerre)号两栖攻击舰上运往利比亚,由于在2009年5月“虎”就已经在土伦外海进行了舰载操作测试,当时所积累的一系列经验正好在此时派上用场。几乎同时英国海军的“海洋”(HMS Ocean)号直升机航母上也搭载了W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这些直升机所执行的任务与“虎”式如出一辙。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雷电”号甲板上准备为“虎”装填68毫米火箭弹的法军地勤人员

在整个战事中“虎”式一直保持了非常高的出勤率,在沙漠地区经受住了恶劣天气的考验,凭借电子设备的优势频频出动,尤其是在夜间完成了大量任务,帮助反对派武装获得了战场的“单向透明”。虽然卡扎菲政权部队的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早已在之前的空袭行动中损失殆尽,让“虎”式引以为豪的反坦克能力失去了用武之地,不过卡扎菲政权部队和各路效忠的部落武装大量采用民用车辆执行运兵甚至一线战斗任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虎”式相比各种高速战斗机更容易完成对目标的识别和攻击。值得一提的是,与英军的WAH-64所不同的是,“虎”在战斗中很少使用反坦克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而是更多采用30毫米航炮和68毫米火箭弹攻击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卡扎菲政权部队的旧式装备并不值得使用高价值武器进行攻击。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微光夜视仪视界中观察到的一架正在飞离“雷电”号的“虎”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雷电”号着舰引导人员引导下进行夜间起降的一架“虎”

虽然卡扎菲政权的空军力量已经基本上不可能对这些直升机构成威胁,但是在战前购入的一系列诸如苏制SA-7和SA-24等型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却可以有效打击低空飞行的各种飞行器。为此“虎”式机组成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对机上各种告警装置的观察,以防不测。

截止到2011年5月,部署在“雷电”号上的“虎”式数量已经达到了12架,在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完成了其在利比亚的作战使命。与其说“虎”式在利比亚的表现是一次试验场级别的操练倒不如说是对各路潜在武装直升机买家的一次“卖家秀”,而从这个角度而言该机的表现算是颇有亮点。

(3)西非烽火

作为法国前殖民地集中的地区之一,西非地区一直被法国视为其势力范围,从政治军事到经济保持了深度介入的状态。其中在战乱不断的马里,法国陆军和空军在当地一直维持了一支较为精干的驻军力量。就在2012年年末,由于部落和宗教冲突等原因,马里北部局势持续动荡,加之恐怖主义势力在该地区急速扩张,为了维护法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法国政府决定发动代号为“薮猫行动”(Operation Serval)的武装干预行动。

由于反政府武装采取了与正规军截然不同的战术,多采用皮卡等轻型交通工具进行小规模战场机动,为了更好的捕捉战机,法国陆军除了借助法国空军部署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Niamey)机场的美制MQ-9系列无人机所提供的情报外,还在战区投入了大量的航空兵力量,其中就包括了2架来自第4特种部队直升机团的“虎”HAD,这些直升机被部署在泰萨利特(Tessalit),通常与团里其他中队的各种机型混编,执行对地攻击和为搭载特种部队的运输直升机护航的任务。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滚滚扬尘中起飞的法国陆军“虎”式双机编队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在马里上空执行巡逻任务的法国陆军“虎”与NH-90混编编队

在实战中,“虎”式主要使用30毫米航炮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考虑到原有的68毫米火箭弹射程太近,容易招致各种小口径高射炮的攻击(例如苏制ZPU-23系列等),因此很少在战场上使用。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各式观瞄设备,因此可以让飞行员在白天和夜间都能准确捕获目标进行打击,另外“虎”式在仅仅使用机体内油箱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3小时的续航时间,而“小羚羊”则只能支持2小时,这也是法国陆军飞行员对该机口碑较高的一个原因。

随着马里局势的逐渐好转,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United Nations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ed Stabilization Mission in Mali)开始牵头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等工作。在此期间德国不仅承担了大量联合国框架内的工作,还向当地派出了维和部队,其中就包括了2架“虎”,这批直升机是专门用于轮换原先部署在当地的荷兰空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2017年3月被空运到达马里北部城市加奥(Gao),并以当地机场作为大本营展开驻扎。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通过An-124空运到达马里当地的德国陆军“虎”式武装直升机

德国陆军“虎”式在当地主要执行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任务,然而在当年7月26日却出现意外,其中一架“虎”在加奥以北大约70公里处坠毁,机上2名飞行员丧生,这也是当时德国维和部队在马里的最大损失。

树梢猛虎——德法联合研制“虎”式武装直升机

图为德国陆军“虎”式坠机现场

未来发展

在服役近十年后,“虎”式虽然依然堪称“先进”,但在此期间世界航空科技又经历了一轮新发展,同时该机在经历了数次局部战争后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两点就成为了“虎”式家族今后一系列改进项目的契机。

2016年1月,法国牵头提出了代号“虎”MK.3的改进项目,计划于2023年左右正式展开。这次改进的重点包括提升反坦克能力(例如引入“硫磺石”等先进反坦克导弹等)以及更换新型通信装备,可以满足不同国家的不同型号的需求,尤其是强调“全寿命周期成本”,这对于一些目前国防开支紧缺的“虎”式使用国而已颇具有吸引力。

同为“虎”式研制方的德国也提出了自己的改进项目,在2018年柏林航展上德军提出要通过几步走的方式实现对“虎”式机队的全面升级,首先是将目前装备的预生产型“虎”统一升级至标准型水平,之后将所以机型升级至“德国陆军阿富汗快速部署型”(Afghanistan Stabilization German Army Rapid Deployment,ASGARD,包括提升发动机在高温高海拔地区的功率输出、增加任务数据存储器和为多国联合任务升级通信系统等)。整个升级从2019年开始到2024年完成,届时整个“虎”式机队将可以服役到2038年。

来源《舰载武器》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