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李煜解答:为什么是一江“春”水?为什么是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据说也是他的绝命词。


替李煜解答:为什么是一江“春”水?为什么是向“东”流?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破,李煜奉表投降,被押往汴梁囚禁,受封“违命侯”,南唐灭亡。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被软禁在汴梁的一座小楼里,“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宋太宗即位后,对李煜更是百般折辱,他听说李煜的宠妃小周后色艺无双,便时常召其入宫侍寝。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之夜,恰好是李煜生日,他命身边的旧人演唱这首新作《虞美人》,声闻于外,赵光义听说后大怒,赐“牵机”药酒将其毒杀。


替李煜解答:为什么是一江“春”水?为什么是向“东”流?

李煜词自然精炼而又明白如话,仿佛随口道来,却说出了那种人人想说而又说不清楚的感觉,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这里我们无须再重复千百年来的同情和赞美,本着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就其最后一句也是最精彩的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提出两个小问题,说不定对读者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李煜的这首词能小有裨益。

为什么是一江“春”水?为什么是向“东”流?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为什么不能是“夏”水、“秋”水、“冬”水?

天地有东西南北四方,为什么不能是向“西”流、向“南”流、向“北”流?


替李煜解答:为什么是一江“春”水?为什么是向“东”流?

就形式而言,每一首词必有词牌,词牌规定了一首词的格律,即这首词必须是多少句,每一句是多少字,以及每一个字的声调平仄,简而言之就是照着已有乐谱填词。

具体到《虞美人》这个词牌,其最后一句九个字的声调规定为“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也就是说本句第四字和第八字必须是平声,而春夏秋冬的“夏”和东西南北的“北”都是仄声,是不符合词牌规定的。

那么就算“夏”不能用,不是还有“春”“秋”“冬”吗?为什么必须是“春”水呢?“北”不能用,不是还有“东”“西”“南”吗?为什么又必须是向“东”流呢?

先看前一个问题。

这就需要联系到整首词的意境来说。李煜在这里发出灵魂之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名为问“君”,其实是自问,他从一个享有无限荣华富贵的君主,沦落为失去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囚徒,正如从天堂坠入地狱,他有“几多愁”?他的愁无穷无尽!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春天的江水是愈涨愈高的;秋水则不同,秋潮之后,江水会很快回落,进入枯水期。再者,用充满希望的“春水”来形容自己绝望的哀愁,对比鲜明,感慨至深。

再看后一个问题。

地理知识告诉我们,中国总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所以我国的绝大部分江河都是发源于西部而流向东部,因此李煜的这“一江春水”也不例外。有人也许会抬杠说,虽然总的趋势是自西向东而流,但是很多河流局部也可以向南流呀。那么麻烦你再看一下地形图,我国的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李后主这“一江春水”般的哀愁,无穷无尽,也无边无际。


替李煜解答:为什么是一江“春”水?为什么是向“东”流?

总而言之,李煜词看似明白如话,实则蕴藉无穷,是语言精炼到极致的产物,形象蕴含着哲理,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富有象征性和感染力,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

无论你是漂泊异乡的旅人、借酒浇愁的失意者、求之不得或得而复失的有情人,不幸的人们各有各的哀愁,有李煜这一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就足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