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價下的中國煉油產能過剩正在加速

分析結論:

目前來看,在低油價和疫情疊加下,國內供需矛盾不斷持續,成品油出口依然是緩解國

內供應壓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出口環節遇阻,部分出口資源將轉為內銷。再加上,新

增煉化產能相繼投產,市場競爭加劇。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增速放緩,需求回暖仍需時日,

煉化產能過剩加重。可預計的是,可能會有更多落後產能被整合淘汰。(ALEQ)

分析過程:

日前,國有企業成品油計劃出口量相繼發佈,4月出口總量約529萬噸,同比去年下滑

0.6個百分點。全國各地復工復產率逐步提升,但成品油終端需求緩慢回升不及預期,市場

呈現“長假日”狀態,供大於求現狀將持續。同時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成品油出口受

阻,煉化項目相繼投產,部分供應壓力將傳導至國內市場,下游競爭加劇。

數據顯示,3月上旬,中國境內航班量雖環比回升16%,僅為正常水平的40%左右。二

季度國內航班量將持續增加,航煤需求逐漸好轉,預計三季度基本恢復。但三月底開始,中

國繼續大幅削減國際客運航班量,每週降至130班左右,僅為去年同期3%。海外航空煤油

需求減少,供應過剩,亞洲、歐洲、美國等地航空煤油價格迅速下跌,煉廠出口意願不強烈。

與此同時,三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重大工程項目復工率大幅升至 90%,將出現供大於求

的局面。由於航空煤油和汽油消費提振不明顯,煉廠出口受限,不排除四月將出口轉內銷,

不會全部壓在國內,但壓力不小。目前庫存可能因為低油價刺激會消納一部分,但後期出口

市場供大於求影響明顯。

隨著中國原油加工量回歸正軌,下半年煉油業競爭加劇。此前,河北、山東、福建、廣

西、廣東等地先後公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名單,投資萬億元、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總規模3億

噸的沿海大型煉化項目16個。

三季度開始,各大煉化項目將相繼投產。中石化中科1000萬噸/年項目年中投產,山東

地煉1280萬噸/年產能將於三季度整合。中海油大榭石化擴建600萬噸/年產能和中化泉州擴

建300萬噸/年項目也將於三季度投產。中石化金門石化和洛陽石化200萬噸/年和400萬噸/

年項目年底投產,雖然對今年加工量提升作用不大,但減去二者產能和地煉整合淘汰的產能,

國內仍有600多萬噸新增煉能。

與此同時,中國煉化版圖正在變化,自浙江石化一期 2000 萬噸/年煉化項目 2019 年

四季度建成投產後,盛虹石化、中科煉化、廣東石化等幾個大型項目都在加緊建設,山東裕

龍石化更是推出三期共計 6000 萬噸/年的煉油產能建設規劃。從趨勢看,未來強者更強,

淘汰弱者將成常態,獨立煉廠只能通過硬性減少煉油量、減少進口以平衡市場需求。

只有不斷尋求新市場、新領域,企業才能應對各種風險。一方面,對於已經擁有下游的

石化企業來說,可以從下游往上游走,依靠政府力量向上延伸一體化裝置,貫通產業鏈。而

像山東地煉這種下游鏈條不發達的煉廠來說,應加快轉型,多化工,少油品,向縱深加工發

展,形成上下游煉化一體化格局,特別是在重整、加氫以及下游化工裝置新建方面。另一方

面,未來,將國內產能300萬噸左右、設施運轉良好的煉化設備推向“一帶一路”國家,也

是整合煉化產能的一個思路。“一帶一路”地區大部分國家的煉廠在未來有較大升級更新空

間。目前,緬甸、泰國、菲律賓、埃及等“一帶一路”國家煉化設備多購置於上世紀六十年

代,設施老舊,深加工能力不足。對於國內來說的“落後產能”裝置,有很大幾率匹配這些

國家煉油的需求和能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出臺優惠外商政策,中國石化企業海外機

遇眾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