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印璽,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發現了很多印模,隨後伴隨著青銅文化的崛起和壯大,印模的功用和性質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逐步演變成表示權力和憑信的象徵。今天柴柴給您講的就是最豪橫沒有之一的印璽—傳國玉璽。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在講傳國玉璽前,先講一個故事--和氏璧。春秋時,楚國人卞和獲得一塊璞玉(指未經加工的像石塊一樣的玉石原料)獻給楚厲王,有人便說這只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聽後認為卞和欺騙了他,於是下令將卞和的左腳剁去。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於武王,武王也認為是假的,於是十分惱火,又命人將卞和拖出並剁去他的右腳連同璞玉一起扔出宮外,好讓卞和從此徹底斷絕了這個念頭,卞和的一片誠心受到如此的殘害和屈辱,常人難以想象的,但卞和卻始終深信這是一塊舉世無雙的美玉只是為俗人所不識。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終於到了楚文王即位,文王一連三日都在睡夢中夢到有個人形容枯槁,下肢全無雙眼內陷在荊山腳下守著一塊石頭日日哭泣從不間斷,文王覺得奇怪便急命人至荊山下尋找,他們將卞和抬到宮中面見文王,但此時的卞和因過度的哀傷早已哭瞎了雙眼,聽了卞和的敘說,文王被卞和的忠心感動,他走下高階屈身在卞和的面前,卞和於是將這塊浸透著血和淚以及一片赤誠之心的璞玉獻給了文王。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文王於是命人找來最好的工匠當面將璞小心的一層層剖開,只見一道耀眼的光芒從璞中迸射而出照亮了天空,隨著璞被一層層的剖開炫麗的光芒愈加耀眼,驚呆了在場的眾人,文王大喜,頒旨重賞卞和,讓他安渡晚年,傳令全國百姓學習卞和對國家的赤膽忠心,並將此美玉以卞和的名字命名讓它流傳千古,從此這塊美玉便叫“和氏璧”。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和氏璧在楚國宮廷靜靜地待了300多年。到了楚威王手中,據說他用和氏璧作為聘禮,向趙國求婚,於是和氏璧就到了趙惠文王手中,也就有了咱們初中學的課文中完璧歸趙的故事,就是講的戰國時代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璧去換城。相如到秦國獻了璧,見秦王沒有誠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設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趙國。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但後來趙國還是沒能保住和氏璧,隨著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和氏璧也最終到了嬴政手中。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秦統一天下後,自稱始皇帝,他自制象徵皇帝權力象徵的大印,並且專稱為“璽”。製作璽的材料就被選為了有著“天下所共傳之寶”的和氏璧。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意思是皇權神授,大秦帝國千秋萬代的昌盛。可悲的是秦只傳了兩代,享國14年。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秦亡後相傳此枚玉璽落入劉邦手中,劉邦將它定名為“傳國璽”並規定凡是新皇即位必先接受此印,皇位才算合法,才能得到群臣百姓的認可,自此傳國璽便成了真命天子的象徵,也使其具有了至高無上的極尊地位!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至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當時的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人逼太后交出玉璽,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將玉璽摔在地上,玉璽被摔掉一個角,後來用金補上,金鑲玉就是這麼來的的。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王莽滅後此璽曾一度落入義軍赤眉首領手中,後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得,大約至漢獻帝末年時此璽於戰亂中遺失,自此再無面世成了歷史之謎,雖歷代均有偽刻者,往往難經推敲,傳國玉璽的真實面目已無以考證至今仍是個謎,人們也只有從史料的記載以及民間的傳說中去猜度想象它的丰采了!

結語


它,中國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寶物,至今仍下落不明

故事講得挺熱鬧,和氏璧真是傳國玉璽嘛,我看未必,和氏璧既然是玉璧,那就應該有玉璧的樣子,玉璧又如何能做成印璽呢?更多的應該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景。

愛文玩,關注柴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