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之探祕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故宮裡的乾隆花園此前雖然沒有對外開放,但通過相關資料大家都對其有些許瞭解。

但我們對乾隆帝為何造這座花園,以什麼樣的理念,為此他曾注入多少寶貴的時間進行實地考察,工匠們又注入多少精力,包括我們現在看著完好無損年代久遠的建築與擺設的維護,很多人不得而知。

現在讓我們一起探秘這座花園裡潛藏的理念、文化底蘊和工匠們的精湛技藝。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01修建花園初衷是為自己退休後準備生活之所,為了這座花園他六下江南,把南方理念融入在北方園林的實踐之中

乾隆花園曾叫寧壽全宮,改建後被後人稱作為乾隆花園。這座後世聞名的花園建立在乾隆皇帝三十七年。他在自己60大壽之後,開始為自己準備歸政退休後的生活之所。

花園設計整體遵循傳統,別出新意。

從衍祺門、古華軒、隨初堂、萃賞樓、符望閣和倦樂齋形成一條軸線,其他建築分佈於兩側,井然有序讓人一目瞭然。

為此他曾六下江南,對江南園林十分熟悉,修建這座花園時,他把江南理念融入於這座北方園林的實踐之中。

花園前後四進院,每院佈局有序、張弛有度、特點鮮明。

第一進院蜿蜒曲折、東西呼應。

第二進院平坦開闊、樸實無華。

第三進院峰巒疊嶂、層層深入。

第四進院華麗端莊、結構緊湊。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乾隆花園鳥瞰圖

每處院落都有假山、山石造型、樹林,樓閣在有限的空間內佈局巧妙、繁而不亂。

整個建築之間以遊廊、石橋、暗道等多樣奇點貫通。

乾隆帝對這座花園植入的理念,直到今天都可以看到,規劃設計既適應原有空間,又不失整體美感。

這座園林不僅體現了乾隆帝新穎的想法,更體現了這座花園建造者們的巧奪天工之精湛手藝,為後人展示出了真匠人般專業精神。

02乾隆帝內心有最樸實的期盼和長久祝福,也有著文人的情懷,花園把他的思想盡現眼前

1.從乾隆花園的最南端可以看出他最樸實的期盼和長久祝福,正門為衍祺門,“衍”通“延”是延長的意思,“祺”意為“吉祥”,衍祺就是長壽的意思。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衍祺門

門內禊賞亭的禊就是源於“祓禊”,祓禊(fuxi)是古人消除不詳的祈福活動。後來,曲水流觴的禊賞活動,也被賦予了寧壽的含義。

如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正歌有闋,羽觴無算,上陳景福之賜,下獻南山之壽。”

寧靜致遠是古人禊賞活動的最高追求。

養和精舍內乾隆帝題聯道:“遠靖邇安宣悅豫,壽徵福履自駢臻。”

遠靖邇安是天下太平,悅豫是指喜悅,福履表達福祿,駢臻意為一併到來;表達的都是美好吉祥的願望,與對長壽的期盼是一樣滿懷。

僅花園第一進門的一塊額匾竟有如此之深意,可見我國文化底蘊之深厚,用幾個字達到完整的詮釋。

我們的乾隆帝除了用文字表達長壽寓意以外,還通過室內裝飾的通景畫表達自己的內心。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禊賞亭內流杯渠

2.倦勤齋裡的通景畫之藤蘿花架,通景畫除畫幅較大之外,最大的特點在於其立體效果。

以倦勤齋屋頂的藤蘿花架通景畫為例,為了讓花朵呈現出立體效果,工匠們必須選定某一特殊位置,讓頭頂的藤蘿花正好呈現出垂直而掛的效果。

在視覺上看周圍的花朵逐漸遠去,距離越遠畫得越傾斜,最遠處的花朵幾乎是平躺著的樣子。可若從之前選定的位置往戲臺方向看去,卻又會給人感覺藤蘿花是朵朵垂直而下,鮮活生動,惟妙惟肖。

藤蘿花是乾隆花園裡的四幅通景畫之一,寓意著長壽安康、子孫延綿。這本也是建造的初衷,畫從屋頂直接延伸至北邊的牆上,牆上還有一幅月亮門圖案,門內牡丹盛開,仙鶴翩翩起舞。一隻喜鵲停在籬笆牆上,另一隻好似外出歸來。

藤蘿枝繁葉茂,象徵延綿不斷,果實累累,象徵子孫萬代,這些都是長壽之人的福氣。

牆上畫幅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因為其壽命有50到60年,被古人視為長壽的象徵。

這也是我國自古以來不變的傳承,能夠在晚年享受天倫之樂,子孫繞膝順心的度過餘生。

乾隆皇帝不僅對自己的餘生有期待,還具備著文人的情懷。他生前非常崇尚儒家文化,也是清代最有文人氣質的皇帝。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倦勤齋通景圖之藤蘿花架

3.花園的三友軒裡有他最喜歡的一幅裝飾圖案“松竹梅圖窗”,只可惜在清晚期毀於大火。

乾隆皇帝是滿族人,但從小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雖為皇帝,內心卻藏著文人的風骨和情懷。他修建乾隆花園既是為做太上皇做準備,也是表達他文人的情懷。這裡也飽含著她對文人清高品格的欣賞,對“蘭亭”情懷的執迷以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松竹梅”被稱為歲月三友,取其長青不老、寧折不彎、耐寒開花的特點,常用於比喻品格高尚。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三友軒內松、竹、梅圖窗

花園裡的大量松竹梅裝飾圖案,表達了乾隆皇帝對文人品格的欣賞與嚮往。

三友軒的門窗裝飾和傢俱陳設皆以松竹梅為主題裝飾圖案,在設計上更加彰顯文人氣質。

這座花園修建好以後乾隆帝時常親臨,但未曾能在此安養天年。

他曾在第一進院落東面的一座矩亭裡題詩:循規蹈矩意勤然,惟日孜孜敢或愆。設曰求餘規矩外,更當待以浹旬年。

詩意大致是:距我規政還有十來年的時間,在未歸政前,我仍要規規矩矩地按照皇帝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他的嚴格要求自己,使這座花園的每處也透著工匠們嚴格要求自己的匠人匠心。

乾隆帝的情懷與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工匠們的精湛技藝,融合在一起使這座花園充滿秘密,所以也就有了我們現在一直探索不完的知識與文化。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03物盡其用,是物料與匠人身後給予相輔相成的產物

乾隆花園內的裝飾品雖不算名貴,卻在匠人手中以精湛的技藝,巧奪天工般的幻化成另一種樣子。

在這座花園裡我們隨處可見竹子的身影,有些是直觀可見的竹影婆娑,有些以另外一番模樣顯示著低調含蓄的奢華。

倦勤齋內東部仙樓的檻窗下的木壁板上,有一幅使用貼雕竹黃技藝雕刻的百鹿圖,其中的山石和鹿均由竹黃製成。

尤其是梅花鹿,利用了竹黃、竹片原本的紋理雕刻而成,仔細看還能發現鹿身上的斑點和毛髮,讓人無法分辨哪些是竹子原有的紋理,哪些又是工匠巧奪雕刻上去的。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貼雕竹黃是一種雕刻技藝,源於我國南方地區。技藝難度不在於雕刻,而在於原料的製作。雕刻原料取自毛竹,需先將毛竹鋸成竹筒,去掉竹節和青綠色表皮,留下內層的竹黃,再對竹黃進行煮、曬乾、壓平後的一些工藝準備,粘貼或者鑲嵌在木胎或竹片上,磨光後再在上面雕刻人物、山水、花鳥、詩文等圖案。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花園裡的每一處裝飾都透露著匠人們鑽研的細微和專心,僅僅一片竹子便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圖案供以欣賞。

古人以簡單僅有的物件創造出讓我們出其不意的東西,探秘他們每一次的巧妙創意,也讓後人們在維護中發現此精湛技藝需在古書中不斷的探索鑽研。

04修舊如舊,修繕者的背後,潛藏著探秘古人精湛技藝的匠人心血

對於古人的佳作,現在生活中雖然很少看到,但在故宮裡這些技藝還一直留存,這些佳作能夠流傳至今保護到完好,與那些每日精心鑽研的文物工作者有著必然的關係。

雖然很多故宮裡的工藝佳作,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常看到,但在為了能夠完好的留存下來,傳以後人觀賞探秘,文物工作者們一直在用古人的技藝對文物恢復原樣。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裡面有個師傅說:“做修文物這個工作,首先就是要心能定下來,其次是還要坐得住。”

這句話表明了,作為一名文物修復工作者,不僅需要細心,更需要耐力與定力。

他們每天的工作,雖是對文物進行檢查修復,但在修復這些文物時大家都會遵從一個初衷,就是:

修舊如舊。

這樣修舊如舊的方法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藝,還考驗一個人的耐力。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對於建築物的修建,記錄片裡不曾出現,因為這個工程較龐大,修復一個地方花費時間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幾年。

所以比起珠寶和便於收藏的物品,建築這個大物件,不易觀摩研究,一直不太受矚目,但這並不影響會有專業人士對其進行維護和鑽研。

修復過程中他們通過古書查閱需修復的文物相關材料,通過古書記載進行完整補充。

在很多人看來,修復工作其實就是將文物恢復原樣。但在專業工作者眼中,這僅僅是整套流程的一部分。

一名文物工作者曾分享自己的工作內容,他和團隊可以說是在故宮修故宮、在香山寺修香山寺,因為他們主要修復不可移動的文物,比如古文化遺址、古建築、石刻、壁畫等等。

作為修繕師,他們要讓時光倒流,把原本還原給世人。

對於不完善的信息,他們都要從歷史文獻當中去找到。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什麼叫做修舊如舊?

“舊”的真正含義是要用傳統的工藝和材料進行修復,這樣才能讓文物展現出它原有的模樣。

比如說修復乾隆花園倦勤齋內的百鹿圖,那這就要選材於用傳統的竹黃工藝進行雕刻,如果採用別的材料只能稱作為替代,而非真正的還原歷史給後人,時間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文物的根本。

為什麼一定要花這麼多時間、精力、財力,去復原那些遺失以及很難修復的文物呢?

記得《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裡講過這麼一句話:“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其實每一次修復,不僅僅是在點亮關於前人的回憶,也在為後人創造一份新的記憶。

怎麼做才能體現修復後的價值?

其實修復文物頂多給文物“保值續命”,修繕後這些文物能不能被關注,被使用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文物修復的意義所在。

曾有人說:“一座古建築,只是修復了外貌、結構,還不算是真正的修復。真正的修復,在於讓這座建築活過來,重新成為能為我們遮風擋雨,觸摸歷史的空間。只有讓歷史在建築的身上延續,才算是實現修復的最後一步。”

文物修復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的恢復原樣,而是通過實物的修繕,來傳承古人留下來的匠人匠心精湛技藝,最終讓建築在新的時空中,再次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以及完成新的使命。

所以我們不僅要愛惜歷史文物,還要尊重那些工匠們精湛技藝背後投入的心血。

在每一次的探索裡,尋找生活中不曾觸及的佳作,探秘早已流逝的技藝。

據說修建完畢的乾隆花園會在2020年開放,願我們欣賞真工匠,傳佳作之時,且探且珍惜。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本文參考《我要去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圖片均來自於網絡與書中,願文字帶給你溫暖的力量,我是素三,謝謝閱讀,歡迎掃碼關注。


故宮之探秘乾隆花園:清代佳作的背後,潛藏著技藝精湛的匠人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