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印象,大家还记得初三时期的考试吗?又有何看法?

炜聊教育


初中真的是为高中学习打基础,开始进入初中时真的很不适应,当时读的寄宿学校,科目一下增多,很茫然。慢慢的适应以后到了初三真的觉得不难,做题也很有成就感,特别是数学,当然到了高中,做数学题一点成就感就没有!别的科目太大的感受没有,就真的觉得初中学好了高中轻松一点!



大籽籽和小紫紫


【好具有回忆性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是2007年读的初三,有几个考试让我终身难忘,写出来以纪念过去!】

  1. 第一是中考的那件事。由于是在农村里面读的初中,初三的时候有体育考试,我们三个班的学生都是在校外跑步的,我们学校后面就是山,每天上午课间二十分钟,三个班级的初三学生都往山上跑,老师骑摩托车在后面跟着,一个都不能掉队。尤其是中考那几天,我们三个班学生去了市里面,提前熟悉考场,住宿就是在我之后所读高中时候的宿舍,吃饭问题是学校在我们村雇佣了一个厨子,去给我们做了三天的大锅饭,老师和学生一起吃的那种。现在的学生已经体会不到了。记得班主任说过一句话:“好好看看,这以后都是你们将要读的高中,后来我们三个班也只有十几个人考上了”。

  2. 第二是初三考试到了关键阶段。政治课老师给我们几个同学在她宿舍煮方便面吃,晚上基本上大家都到了十二点钟才会睡觉,做完题,老师立马给修改和讲解,有时候都是在老师宿舍里停留到了十一点多。老师是我们这边村里面的老师,非常慈爱,为了抓我们全班前十名同学,非常对我们用心。记得晚上吃的那碗方便面,真的好香,也是学校里面最美的美味了。


有什么看法?十三年过去了,虽然我的初中已经倒闭了,不在了,但是那种简朴刻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虽然在那样艰苦的校舍里面读书,那种师生间深厚的友谊对我影响非常大,作为一名学教育学的研究者,更加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现在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之前的学习,我的初中真的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一所农村初中。以此纪念我的初中,我的初三。


尚未了凡


1994年,我的初三考试,所用试卷还是厚重的油墨卷,一场考试下来,手都会黑黑的。试卷是老师们一笔一画在蜡纸上刻好了,再一张一张的印出来,其中老师们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现在成为教师后想想,心都酸酸的。

考试的形式,经常是搬上木凳子,在操场上蹲着考、坐着考。风吹日晒下磨炼每一个学生,监场的老师也不放过。

阅卷,都是教师一题一题的看,一张一张的总分,一科一科的分求和排名次,任务太繁重,也经常找班里认真的、学习好的学生帮着算。

2017年,22年之后,儿子的初三生活中,他的考试所用试卷多为集中购买的印刷厂印刷的成套试卷,老师们终于从这一环节当中解放出来。考试过程都能在教室里单人单桌的进行答题。阅卷过程有了办公软件excel的参与,总分、排名轻而易举。

2020年,亲戚家孩子上初三,赶上了疫情,学校“停课不停学”。初三的考试变的更有时代气息了。网络发卷、视频监控、网上拍照传答案卡、教师网上阅卷。网络时代给予了考试更时尚的外衣。

考试变迁中,我们的校园生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显示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凸显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在提高。

共同探讨教与学,探讨教育。


GY教and学


初中时代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将伴我一生,其中有一件事甚至对我后来的教育观念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是初三毕业考试!

我家离学校中间隔着三条山梁,上三面坡下三面坡,大概有4、5公里,山路崎岖,一般单趟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那时候学校也没有住宿条件,冬季天短的时候我都是在学校附近农户家租了半间房,周末回家拿粮拿菜,一次管一个周。经常是拿的菜两三天就吃完了,又不想回家拿,就去附近乡政府那里的供销社买一袋“邯郸豆瓣酱”,这东西拌面条拌米饭都行,将就到周末才回家。到了夏季天长了,我就不租住了,改为走读。上下学路途中能有几十个学生,在山路中拉长了跟队伍一样。大家一起说说笑笑,追逐嬉闹倒也十分有趣。

我记得当时毕业考试安排三天。第一天一切正常,第二天早上是考英语,我偏偏就睡忘了!一路小跑赶到学校,还是迟到了半小时!因原定的监考老师临时请假,换成了校长来顶缺。他本来是我的语文老师,不管教学还是学校管理都非常严格。我站在考场门口喘着粗气喊“报告”,他看看衬衣都湿透的我,又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平静地对我说:“开考都已经半小时了,按要求你不能参加本场考试了,去水管那洗把脸,好好歇会儿,准备下一场吧。”我还是大喘气,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正在这时,英语老师过来了,他是来订正勘误的(那时卷子都是老师用蜡板刻印的,有的地方印刷的比较模糊看不太清)。他看我这模样又听到校长对我说的话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没想到的是,英语老师竟然帮我说情,校长才答应让我进考场。

进了考场拿到试卷,我才慢慢开始平静了,但还是热,汗流不止。我就把卷子对折了,当纸扇扇风,“哗哗”地响。校长看了我几眼,想制止又不忍制止。又过了3、4分钟,我才开始答题。前面的题都很顺利,就是最后阅读短文,有几个词语我不懂(好像没学过),所以回答问题就拿不准。老师说:“还有十分钟,抓紧时间,再认真检查。”我当时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好像还在对校长差点不让我考试耿耿于怀。就胡乱写了答案,也不检查,直接就交卷了。出了考场一看,啊?不会吧?我是第一个交卷?

没几天考试结果出来了,英语老师在班上讲评,说我是“三个第一”:迟到第一、交卷第一、分数第一。我都懵了!这是夸奖呢还是批评?!


茶花心语2020


曾记得在哪个年代,距离现在已有二十余年,我们那个年代的考试和现在是大有区别的吧,首先考试的内容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吧。

就在前不久,路过我们县城哪里的一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唤起了一些回忆。

我们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是在县城里参加的,记得我们是集体坐车到县里住的那个小宾馆啊,现在已经不存了,但是每次路过哪里就能想起那个考试的经历,第一次住宾馆,晚上也睡不着,第一次外出走这么远,晚上也睡不着,但是考试确也很兴奋。拿个早餐也是宾馆提供的。不像现在这样,都有很多家长的陪伴,也都不是第一次走出来,想象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会幸福了多少。但是有句古话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待到多年以后,才会明白那个年代是多么•..

您的经历是这样的吗,不妨留言分享一下把



温情亿度软技能


我记得我上初三时中考不考历史,但是课还要上,同学们对于历史就不看中,乱答乱写。有一次一个同学答历史填空,就从第一个空开始写校长的名字,然后下一个空是副校长,再往后是主任、班主任、课任老师……最后他父母来了!


没深度的教育思考者


对于初三时期的考试,我想大家会终身难忘:

1.考试多。初三给我最大的印象是老师多,每天都有无数的小考试,做了数学还有语文,做完语文还有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科目的老师在门口排队等候。真是每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

2.时间长。从早读考到下午放学,除了上厕所和放学时间,不停的在考试,不停的在做题,大家都很自觉,就算老师说可以休息一下,也没人出去休息,都在埋头做题。

3.效果好。真正提升成绩,我感觉还是初三考试的时候,考完就讲,把不懂的弄懂后,接着考。可以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其实,这样很有针对性,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4.刻意练习。针对不懂、不会的题目,刻意练习,对学习,特别是考试成绩,特别有效。大家利用刻意练习的选择,很多人在中招考试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初三时期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是我们终身难忘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小甲老师


初三?一个考试毫无难度,什么又都没有学习明白的时期。当年北京普通高中录取率1/10。玩着玩着就上普高了。对于考试的印象就是“毫无难度”。不用带脑子就能上高中。


上下五千年606


一看就知道题主没上过高中。


巴巴阿里也被抢注7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关于初中印象,现在回想当年上初中的时候真的可以说历历在目,初三,作为应届毕业生,每一天都在努力听老师讲课,每一天都在写模拟试题,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是我们忙着复习也是为了能考上好的高中。现在想想,还真真感谢自己的努力,人生每时每刻都在为明天而努力。我的回答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