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賴率七十人攻破皇宮,被俘後說了2個字,皇帝聽後:淚流滿面

我國自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統一中國以來,前後二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先後經歷了二十六個王朝,這些王朝無論國祚長短,興衰,他們都幾乎幹過同樣的一件事:鎮壓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已經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件獨一無二的普遍現象。回顧中國歷史,我們會發現除了陳勝吳廣、張角兄弟、黃巢、李自成、梁山好漢、洪秀全等大規模起義外,其他局部性的、區域性的起義更是多如牛毛。

一無賴率七十人攻破皇宮,被俘後說了2個字,皇帝聽後:淚流滿面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自秦始皇統一後,除去在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分裂時期,有史料記載的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達到了近4000次。也就是說,幾乎平均每年有兩次之多。

中國農民起義不僅發生頻繁,還規模巨大,大多數都與“教會”聯繫在一起,且他們幾乎都有相同的使命:改朝換代。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前赴後繼,寧願以生命為代價,選擇走上這條路。

但這樣的偉大使命對於“榮華會”教首林清來說,目標卻設置得太高大上了,他壓根沒想到這個高度,也不會想到。

生於乾隆35年的林清是北京人,在他加入榮華會之前,他是一個遊手好閒,“五毒”俱全的無賴。父親是一個公務員,乃衙門的書吏。

林清自小聰明伶俐,能說會道。於是其父本欲大力培養成才,以光宗耀祖,但幾年書讀下來才發現,他根本不是讀書的料。無奈之下,父親將其送到藥鋪當學徒,讓兒子有一技在身。

林清父親很有眼光,藥鋪夥計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職業,待遇好、受人尊敬,最關鍵的還算是輕鬆活,這對於好吃懶做的林清很適合。

林清老老實實在藥鋪幹了幾個月後,覺得這工作太單調了,枯燥無味,於是他經常出入煙花場所和賭場豐富自己的娛樂生活。慢慢地,曠工成了家常便飯,沒有多久,他便被藥鋪“炒魷魚”了。

命運還是很眷顧林清的,藥鋪失業沒過多久,父親去世了。林清於是頂替父親,成為了一名捧著鐵飯碗的“公務員”了。

一無賴率七十人攻破皇宮,被俘後說了2個字,皇帝聽後:淚流滿面

但好景不長,做書吏還不到三個月,由於書吏這點微薄的工資根本無法滿足吃喝嫖賭,花錢散漫的林清的需求,於是他開始“貪汙”,將民夫的工資據為己有,不久東窗事發,林清因此再次失業。

但生性樂觀的林清,再次的失業並沒有讓他對生活失去信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一直自信的認為自己絕非“池中物”,北京這一彈丸小地方不能讓他自由翱翔,他要到外面廣闊的天地中去,於是他來到了熱河。

在熱河,毫無背景的他發揮出“忽悠”的絕世功夫,幾經運籌下,他居然承包到了滿清政府的皇家工程:布達拉石作工程。賺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他得意的“衣錦還鄉”回到北京。

林清捧著這一桶金,卻不用來“投資”讓錢生錢,而是盡情的揮霍,沒過幾天,這桶金就被他花得精光。有了熱河的經驗,他認為外面的世界才是他的“福地”,遍地是金,於是再次選擇外出,他等待著又一次的衣錦還鄉。

但這次,他卻失敗了,他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北京。嘉慶十二年五月,百無聊賴的他正在茶館喝茶吹牛,恰巧山東的榮華會正在招募教徒。林清對這榮華會的什麼信仰不感興趣,但精明的他卻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於是林清立即決定加入榮華會,他沒想到這個決定會讓他的命運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折。

加入榮華會的林清,簡直是如魚得水,他終於發現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終生職業。他口才好,見識廣,腦筋靈活,並因為有三年藥鋪夥計的職業經歷,還略懂醫術。這幾點,都足以讓他成為一個偉大的宗教教主。

入教不久,林清的地位越來越高,到最後直接取代了原教首郭朝俊。膽大有魄力的林清成為教首後,他很快就將榮華會發展壯大,還兼併統一了白陽教,紅陽教等等。在林清的統領下,榮華會成了山東、山西以及安徽三省交界處最大的宗教首領。

一無賴率七十人攻破皇宮,被俘後說了2個字,皇帝聽後:淚流滿面

但林清始終“不忘初心”,至始至終沒忘記他入會時發現的“商機”,於是他通過向每一個教徒收取“根基錢”,迅速成為鉅富。

又一次“衣錦還鄉”的林清,人們驚奇的發現他變了,他不賭了,也不出入煙花場所了,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出成功人士的氣質和風度。這種萬“民”敬仰的成功感是林清從未有過的,他很喜歡這種小國王式的生活。

但久而久之,林清又覺得有點耐不住寂寞了,他開始嚮往外面的花花世界。有一天,林清突發奇想:我幾乎走遍了中國,但自己家門口的紫禁城卻從未去過,不知那高牆裡面是什麼樣子的?那嘉慶皇帝老兒的金鑾殿又是啥樣子呢?對了,還有皇帝老兒坐的龍椅是啥樣,坐上去又是什麼滋味呢?

林清開始像小孩一樣問“十萬個為什麼”,但沒人能回答他,因為他的問題,只有那皇帝老兒才知道答案。但林清這人,天生的不服輸,不認邪,膽大,再加上做了幾年教首後,成功讓他變得有些狂妄了。

於是,他決定“起義”,親自去紫禁城尋找答案。他還要“坐殿”,坐龍椅上為教徒們傳教。他甚至還為此組織一百多名教徒們對“坐殿”進行了排練,包括坐殿時教徒們的姿勢、排位等等都進行了精心安排和佈置。

接下來 ,林清開始準備這次驚心動魄的紫禁城的“起義”行動。

首先,他開始準備兵器。他在鐵器鋪打了幾十把刀。對於這一點,林清警覺性很高,他分別選擇了在不同地方,不同鐵器鋪打刀,他知道,如果一次性在一個鋪裡打刀,勢必會引起朝廷的注意。

然後,這居然就是他的全部準備工作。

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林清將他召集的一百二十人兵分兩路,從東西兩面“圍攻”紫禁城。但面對威嚴肅穆的皇宮,有些膽小的心裡開始發怵了。離皇宮越近,他們越怕,快到宮門時,已有一半人嚇得棄刀逃跑了。於是林清原本一百二十人的起義軍隊伍,到紫禁城宮門時,只剩下七十人。林清給東華門和西華門各分配了三十多人。

當攻打東華門的三十多人,扛著大刀衝到門口時,守門的衛兵還在“神遊”,等他們回過神來迅速關大門時,已有五六個人跑進去了。其餘的人見狀,就如鳥獸散,四處逃竄跑了。而攻進去的五六人,自然是寡不敵眾,被宮內衛兵給殺了。

而林清帶領的三十多人起義軍走的西華門。為什麼選擇西華門?這一點林清心裡有他的小九九。因為宮內的太監楊進忠已被他忽悠入了會,此刻他早以在門口迎候他的“文聖人”。

有楊進忠做內應,林清一行三十多人全部衝進了城內。但他們都謹記這次起義的使命,無意與宮內的守兵糾纏,一路往楊進忠所指的金鑾殿方向狂奔。

當時,翰林院的幾位編修正在宮內校書,忽聽見門外有吶喊聲,出門一看,幾十個著奇裝異服的人,手舉大刀狂奔而來。編修陶梁正見狀,條件反射式的大喊一聲:“幹什麼?”。

還在狂奔的林清先是一怔,回頭看不過一柔弱書生,於是繼續往前奔,但卻回頭問 :金鑾殿在哪兒?見陶梁正不答,他繼續往前奔,一行人很快到達了隆宗門。

一無賴率七十人攻破皇宮,被俘後說了2個字,皇帝聽後:淚流滿面

但此時,聞訊趕來的官兵越來越多,他們開始射箭,不到一會,三十多人就擒的擒,死的死,林清當場被俘。朝廷審林清時,問他為何進攻紫禁城?林清卻很委屈的說:我想“坐殿”!真讓人哭笑不得。

這就是著名的紫禁城之戰,過程看起來十分荒唐。但林清卻因僅率領七十多人的起義軍,成功攻入紫禁城,而名垂千古。

當嘉慶帝聽聞林清率七十人就攻進了紫禁城後,認為是“漢唐宋明未有的奇恥大辱”,併為此“淚流滿面”,還親筆寫下罪己詔。

罪己詔最後八個字:“隨筆淚灑,通諭知之”!

參考文獻:《坐天下》、《帝夢驚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