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去养老院”,看看这个家庭故事,深有感触


“我不想去养老院”,看看这个家庭故事,深有感触

随着岁月的更迭,每个人都会慢慢地老去。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惧怕死亡,真正可怕的是孤独、寂寞和老无所依

我的邻居韩大爷就是这样的一个老人。

他今年73岁,老伴几年前已经离世。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他有自己的两间屋子,能自给自足。他每天推推牌九,打打麻将,小日子无风无波还算安逸。

可别人一羡慕你的好日子,上天就会和你背道而驰。

前天晚上,韩大爷出门拿东西,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不严重,但他的日常生活还是受到了影响。所以老爹何去何从,就被儿子们提上了日程。

老大家一儿一女均已成家,两口子都有养老金,日子比较富足。老二家虽比不上大哥,可也没为花钱发过愁。老三是个木匠,妻子在饭馆打工,儿子还没结婚,日子有点紧巴。

韩大爷的意思是每家一个月,轮流送饭。等自己好了,还独立生活,不用劳烦孩子们。

可老大说:“这样送饭不及时,冷一顿热一顿,还是去村里的养老院吧,这样也利于休养。

老二对老爹说:“只要您老同意,我没啥说的。”

老三支吾了半天说了一句:“轮到我家就不去养老院了,我照顾得周到,家里的饭也可口……”

韩大爷看了看三个儿子,对老大、老二说道:“我不想去养老院,我就在你弟弟家住吧,你们把去养老院的钱给了老三,让他照顾我吧。”


“我不想去养老院”,看看这个家庭故事,深有感触

老大一听不乐意了,他对老爹说:“那怎么行,养老院照顾得多周到啊,伙食也不错,村里好多老人都在那住着呢,去了也有伴儿,出这份钱我觉得值。你说呢老二?”

老二看了看大家,沉思片刻说道:“轮到我家不用去养老院了,去老三那吧,那份钱,给了老三吧。”

就这样,韩大爷在养老院住一个月,在老三家住两个月。

这样的日子快一年了,儿子们都认为自己行孝了,可韩大爷心里的苦,又有谁知?

韩大爷家的现象,在农村还是普遍存在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让农村的老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老人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乐趣的晚年呢?


“我不想去养老院”,看看这个家庭故事,深有感触


01 顾全大局,放下和兄弟之间的矛盾,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

虽然社会养老机制在逐步完善,可真正心甘情愿去养老院生活的老人,还是屈指可数的。

就像韩大爷,他不愿意去村里的养老院,在心理上排斥,害怕改变长久养成的习惯和生活环境,害怕被家人忽略。他更愿意待在家里,享受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日子。可老大并没有理解老爹的心意,还是一心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

记得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报道:一位大妈,因反对儿女们把她送去养老院,竟然在家喝药自尽了。儿女们追悔莫及,还受到了村里人的非议。如果儿女们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相信这种悲剧肯定会避免的。


“我不想去养老院”,看看这个家庭故事,深有感触

02 年轻的时候做好养老的打算,为自己留下养老钱,不能苦了自己。

韩大爷把自己的积蓄都花在了儿女身上,没有为自己打算,老了也只能伸手靠儿女救济。所以自己就没有一点主动权,只能听从儿女的安排。

我伯父就很有先见之明,他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存了一份商业保险。如今每个月都能支取一部分,儿子和媳妇都很知足,老人说啥儿女们都听,父慈子孝很是让人羡慕。

03 老年人要活动起来,让自己活的健康自信,有尊严。

村里的王大爷有自己的养老金,他就选择了一家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养老院。据他说,那里有棋牌室、舞蹈室、活动室,还有个小型农场。

他们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既忙碌、充实又健康、快乐。这样的养老场所,还是令一部分老人向往的。


“我不想去养老院”,看看这个家庭故事,深有感触

在农村一些养老机构管理不够完善,作为国家,应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着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服务体系,发展形式多样、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安度晚年也是所有老年人的最大心愿。养老比天大,比地厚,让老人们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及责任,希望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