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鲁迅《社戏》,给写作网文的我一些提示,主角的存在感满满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主角的存在感满满。这是我的第一个体会。从文章开篇,就以优待入笔,写出自己随母亲来到了平桥村之后,被当成贵宾,成为每一家人的公共的客人。

品读鲁迅《社戏》,给写作网文的我一些提示,主角的存在感满满


  由此一点,便用到了,大人减少自家孩子的工作,村里孩子专职陪伴玩耍。进而说到少年叔辈祖辈之间不讲究犯上。

  特别是说到了钓虾放牛更是具有乡间的生活情趣。像这样写,很容易把人带入到那个时代,感受到最真切的生活。

  第二个与网文很贴近的,便是用层层铺垫的方式,让我们时刻围绕主角,围绕中心事件。

  先是盼着看社戏,心情急切。然后时间到了,却没法去。单说无船,便有八公公的大船不能去,小船不合用,邻村的船早被人订了。如此铺叙,不着痕迹,却让人为寻船而揪心。

  正面写了无船,还不够,还得写祖母的生气,母亲怕祖母生气而压制主角,再写到主角为没看成戏而差点急哭。

品读鲁迅《社戏》,给写作网文的我一些提示,主角的存在感满满


  同个中心事件,引发了不同层次的关心。网文中,要想主角不至于玩单机,那就得把每一个细节之中,都不断地刷着主角的存在感。通过不断的铺垫,让人感觉到事件的重大,扣人心弦。

  第三个方面,故事的一波三折。社戏之中,看戏肯定是中心事件。早就盼望,却无船没法去看,晚上,已经绝望的时候,可借船去,希望点燃,可祖母与母亲不放心,眼看泡汤,于是,又有双喜的包票,达成了看戏的目的。

  看到戏,却没看成铁头老生,看到扫兴时,便有了一段很精彩的戏。听到老旦坐唱,觉得无趣返航。却又在途中,吃上了美味的罗汉豆。小说虽然没有什么惊一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复杂的结构,但是由于作者对情节的安排,起伏有致,情趣盎然。

  网文之中,自然也是情节为王。要想能够抓住读者,那就不能够像老旦唱戏那样,得像铁头老生那样精彩。

  在每一章节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不断地把故事推向顶峰,让每一个情节在适当的时候爆起来。

  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地把握着每一个爽点,通过所有的人,对于主角的关注度的提升,自然地形成一种文本的张力。

  第四个方面,我感觉,社戏之中最让人回味的,便是其中的人情。写好每一个配角,这才能够让我们的主角不孤独,更能够对主角起到陪衬烘托的作用。

品读鲁迅《社戏》,给写作网文的我一些提示,主角的存在感满满


  网文中,让每一个配角都有戏份,所有的人都能够尽展才华,避免脸谱化,像社戏之中的,双喜,阿发,还有那么些小伙伴,全都能够呼之欲出。

  这就给了我们写作中一个启示,人物的鲜活,人物的存在感满满,这才是我们的网文的灵魂。网文之中,最好像先生写的那样,能够立下一种情怀,那就更具有韵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