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魯迅《社戲》,給寫作網文的我一些提示,主角的存在感滿滿

《社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寫於1922年的短篇小說,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這篇小說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主角的存在感滿滿。這是我的第一個體會。從文章開篇,就以優待入筆,寫出自己隨母親來到了平橋村之後,被當成貴賓,成為每一家人的公共的客人。

品讀魯迅《社戲》,給寫作網文的我一些提示,主角的存在感滿滿


  由此一點,便用到了,大人減少自家孩子的工作,村裡孩子專職陪伴玩耍。進而說到少年叔輩祖輩之間不講究犯上。

  特別是說到了釣蝦放牛更是具有鄉間的生活情趣。像這樣寫,很容易把人帶入到那個時代,感受到最真切的生活。

  第二個與網文很貼近的,便是用層層鋪墊的方式,讓我們時刻圍繞主角,圍繞中心事件。

  先是盼著看社戲,心情急切。然後時間到了,卻沒法去。單說無船,便有八公公的大船不能去,小船不合用,鄰村的船早被人訂了。如此鋪敘,不著痕跡,卻讓人為尋船而揪心。

  正面寫了無船,還不夠,還得寫祖母的生氣,母親怕祖母生氣而壓制主角,再寫到主角為沒看成戲而差點急哭。

品讀魯迅《社戲》,給寫作網文的我一些提示,主角的存在感滿滿


  同個中心事件,引發了不同層次的關心。網文中,要想主角不至於玩單機,那就得把每一個細節之中,都不斷地刷著主角的存在感。通過不斷的鋪墊,讓人感覺到事件的重大,扣人心絃。

  第三個方面,故事的一波三折。社戲之中,看戲肯定是中心事件。早就盼望,卻無船沒法去看,晚上,已經絕望的時候,可借船去,希望點燃,可祖母與母親不放心,眼看泡湯,於是,又有雙喜的包票,達成了看戲的目的。

  看到戲,卻沒看成鐵頭老生,看到掃興時,便有了一段很精彩的戲。聽到老旦坐唱,覺得無趣返航。卻又在途中,吃上了美味的羅漢豆。小說雖然沒有什麼驚一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複雜的結構,但是由於作者對情節的安排,起伏有致,情趣盎然。

  網文之中,自然也是情節為王。要想能夠抓住讀者,那就不能夠像老旦唱戲那樣,得像鐵頭老生那樣精彩。

  在每一章節中,隨著故事情節的推移,不斷地把故事推向頂峰,讓每一個情節在適當的時候爆起來。

  在行文的過程中,緊緊地把握著每一個爽點,通過所有的人,對於主角的關注度的提升,自然地形成一種文本的張力。

  第四個方面,我感覺,社戲之中最讓人回味的,便是其中的人情。寫好每一個配角,這才能夠讓我們的主角不孤獨,更能夠對主角起到陪襯烘托的作用。

品讀魯迅《社戲》,給寫作網文的我一些提示,主角的存在感滿滿


  網文中,讓每一個配角都有戲份,所有的人都能夠盡展才華,避免臉譜化,像社戲之中的,雙喜,阿發,還有那麼些小夥伴,全都能夠呼之欲出。

  這就給了我們寫作中一個啟示,人物的鮮活,人物的存在感滿滿,這才是我們的網文的靈魂。網文之中,最好像先生寫的那樣,能夠立下一種情懷,那就更具有韻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