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被拉黑,被舉報”,如一盆冷水,澆醒了老師們

先看頭條上,這兩則網課期間的真實報道:

案例】:某地一位老師,因為催作業,被家長微信拉黑。

【案例】:河南南陽市一名初中英語老師,多次催網課作業無效,於晚上十點召開了學生釘釘視頻會,結果被學生投訴到市長信箱,接著是當地教體局的調查和委婉批評。

多謝“被拉黑,被舉報”,如一盆冷水,澆醒了老師們


很多人,尤其是老師們讀後義憤填膺,我們是如此操心,生怕一個孩子掉隊,卻受到這樣的對待,為認真負責的老師叫屈,為這樣的家長學生憤懣。的確,這些人和事讓老師們寒心,但痛定思痛,我卻有了另外的思考,思考未來的工作。

01

“一切為了學生”,還得注意方式 媒體曝光的社會新聞中,愛而不得法的太多家庭悲劇,輕者親子感情疏離,重則孩子拿起了兇器或從高樓一躍而下,家破人亡,終成一世遺憾。是這些為人父母不懂愛嗎,不,他們也都是滿懷的赤誠之心,原因在於教育不得法。

同理,做老師的,在日常工作的時候,也要警醒地睜著“另一隻眼”,時刻關注方法是否妥當:我在班級群裡公佈考試成績,為的是提醒落後的孩子“清醒”和“迴歸”,但孩子和家長的面子呢;作業催繳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到底有效嗎;深夜開課,會不會打擾了人家……

毋庸置疑,老師採取的每一次措施,都是為了孩子,但,也要關注到對方的心理和情緒,時刻換位思考,可能效果更好。

多謝“被拉黑,被舉報”,如一盆冷水,澆醒了老師們


02

“為了學生一切”,需把握界限 三十年從教,調換過四所學校,其中有最基層的村小,有相對規範的鄉中心小學,到如今縣城的百年名校,同事無數,其中遇到的95%以上的老師是敬業的,更是本能地愛著學生,虔誠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教知識,教做人,操心學生的吃喝拉撒睡,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為學生的一丁點進步而歡呼,為學生的一絲絲問題而煩憂。

然而,做老師太久做班主任太久,有一種後遺症——容易愛心和責任心氾濫,稍不留意就會越界,容易大包大攬。比如,以為學校教育可以指導家庭教育,去無邊界地指導家長,甚至進入學生家庭內部,參與額外的事務等。學校、家庭、社會,之所以稱“三位一體”,其實已經指出了其不同的教育重點和作用,三者不可替代。作為老師,就只能提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相關建議,不可越廚代庖。

比如,總是要求班裡每一個學生都能整齊劃一地前進,要求每一個家長都無條件地配合學校教育。願景與現實一碰撞,老師們的固化思維,又不能很好地應對,於是各種矛盾和糾結顯現,既影響自己的工作情緒,又影響家校聯合力,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因此,我們得重新思量工作的界限。

讀過一本好書,是美國亨利.克勞德寫的,一本專門寫給工作人的書《為工作立界線》。我覺得,該警醒自己,打造好自己的工作範疇。

多謝“被拉黑,被舉報”,如一盆冷水,澆醒了老師們


總結:“待你如初,守你如故;瀑流恆轉 無常變幻”,真正是:無奈,無奈,老師的無奈。為了破解當下這些新的教育難題,不是賭氣做“佛系”能簡單解決的,只能積極應對,更多地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追尋現實的“因材施教”。

多謝“被拉黑,被舉報”,如一盆冷水,澆醒了老師們


家校矛盾,是當下的“尖銳”問題,一家之言,歡迎討論!我是蓮兒老師,家鄉多荷,荷葉田田,荷花婷婷,蓮蓬累累,來賞來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