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褲子穿到26,兩元的炸雞分著吃,你想不到當代年輕人有多摳

6歲的褲子穿到26,兩元的炸雞分著吃,你想不到當代年輕人有多摳

雙11剛剁完手,雙12又來了,買買買的浪潮之下,一些人的生活卻有些另類。


他們是買東西時要用價格除以重量再除以使用頻率的人,是會給女朋友發0.25元紅包的人,是覺得外賣配送費等於兩包泡麵不如自己在家做飯的人……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摳”。


在豆瓣上,就活躍著這麼一群年輕人,他們加入的小組,有“摳門女性聯合會”,“摳門男性聯合會”,“低消費研究所”,還有“用利息生活”。他們的故事在外人看來,或許會覺得搞笑甚至是離譜,但生活,正是因為其有無數個側面才格外迷人。


摳男摳女們自成一片天地,每天彼此問候:


“今天花錢了嗎?”


“沒有。”


文 | 易方興

運營 | 黃沁


吃外賣


對摳的人來說,要不要點外賣,怎麼點外賣,是繞不開的難題。


“摳門女性聯合會”裡,總有一些人試圖去計算清楚不吃外賣到底能省多少錢。組員“Rich”說,不點外賣,每天帶飯起碼能省20塊。為了省錢,她專門花了100多在網上買了個加熱飯盒,這樣能保證中午和晚上都能吃上熱的。


還有人計算出,自己一個月吃外賣要吃掉1500塊錢,而做飯可能只需要花費500塊,但無奈租的房子裡沒有廚具,想到這裡,每次點外賣時她就糾結得不行,“超過25塊就覺得心疼”,只能在美團和餓了麼來回反覆比較,有時候碰到一種食物價格低,但自己並不是很想吃,也會點。


有人點外賣專門點雙份米飯,把菜分成兩份,中午一頓,晚上一頓。還有人因為外賣裡的菜少,中午吃完了,菜湯也有大用,晚上拌在飯裡,就是拌飯。


6歲的褲子穿到26,兩元的炸雞分著吃,你想不到當代年輕人有多摳

​▲ 一位摳友發出自己的0.9元午餐:同事給的饅頭,放了三天沒有吃,0.9元買了一個青椒,配在一起炒。圖 /

另一些人另闢蹊徑。他們是外賣APP付費用戶中最細膩的那一撥人。精於計算各種外賣商家的滿減優惠,然後搭配每天的外賣紅包,目的是買到最便宜的那一份。


組員“清眠淺淺”已經吃了好幾天的雞了。在她家那邊,華萊士做活動,25減20,40減30,蜜汁手扒雞的價格是34元一隻,為了湊單,又加了一個5塊錢的肉串,算上包裝盒和配送費一共是41塊,滿減之後只需要11塊,再減去6元紅包是5塊。更可怕的是,她老公還是兼職外賣員,這個單子,她老公從同事那裡要來自己送,配送費3元就自己掙了。摺合下來一隻雞隻要2塊錢,她和老公每天分著吃。


有一天,有人在組裡發起了個投票,“外賣吃出瓜子殼,是吃還是不吃?”最後選擇“吃”的在組裡佔了絕大多數。吃出瓜子殼並不完全是壞事,拍了照片給商家,可以要求免單。投票底下,點贊最高的評論有點嚇人,“瓜子殼算什麼,我以前吃出個小蟑螂,也撥到一邊繼續吃了……”


如果真的從此不點外賣,自己在家做飯,買菜也是有摳的訣竅的。


“哎喲喲”會在夏天大量買西紅柿,放到冰箱凍起來,這樣到了冬天西紅柿漲價的時候,他還能吃著便宜西紅柿。香菇也是如此,買了曬成香菇幹,一年四季可以吃香菇。還有組員會在週末組團,早上5點起床,一起坐公交車到新發地組團買批發的蔬菜,一次買一週的量,既新鮮又便宜。至於那些找組不到團的,只能在傍晚的時候,到家周邊超市買1塊錢一捆的處理蔬菜了。


喝快樂肥宅水


奶茶是現代年輕人最大的一筆花銷,尤其是女生。


在擁有11萬組員的“摳門女性聯合會”裡,搜索“奶茶”,可以搜出264個主題帖,相比之下,在小組成立時間更長的“摳門男性聯合會”裡,“奶茶”只能搜出來61個結果。


女生們對奶茶可以說是又愛又恨。它的價格不便宜,又和體重相關,要命的是它還很好喝。有女生很開心地在組裡發帖宣佈,自己戒奶茶已經有了階段性的進展:“我已經三天沒喝奶茶啦!”還有更多帖子的則是反思,“又撮了一杯奶茶……反思中”、“破戒了……”、“姐妹們,我戒不了糖怎麼辦啊!”


奶茶好比精確制導的導彈,能夠準確命中意志最薄弱的地方,哪怕這個女生立志要走向一條摳女之路。許多組員想出替代的方法,比如組員“棉寶寶”想喝奶茶了,可以改喝4塊錢一瓶的康師傅奶茶。“小暈”還會自制奶茶,所用的材料是3塊錢的鮮牛奶,一包立頓紅茶粉,放到一起煮,還是覺得少了奶茶店的冰爽口感和珍珠。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她從網上買來木薯粉,不厭其煩地把木薯粉搓成小丸子,然後煮熟。


6歲的褲子穿到26,兩元的炸雞分著吃,你想不到當代年輕人有多摳

▲ 摳友們會自制奶茶。圖 / 豆果美食


對男生來說,戒奶茶不是什麼要緊的問題,但戒可樂太難了。一瓶可樂3塊錢,有的便利店已經漲到了3塊5,一天一瓶,一個月也是100塊錢的投入,這是摳男所不能容忍的。


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裡的可樂,是絕對不可能買的。“豺豺暴”有一回跟朋友在北京西站附近的麥當勞吃飯,發現一個套餐要花50塊錢。他捨不得,專門騎了共享單車,跑到軍博的麥當勞去買漢堡,手機上點了一個12元的套餐,包括一個雙層吉士漢堡和一個派。至於水,就去隔壁的便利店解決。


另外,稀釋也是個好辦法。組裡有男生喜歡喝康師傅綠茶,但又覺得貴,每次只倒一半到杯子裡,然後去公司裡兌滿水喝。顏色差不多,口味也差不了多少。這樣的做法隨即又被“摳門男性聯合會”小組裡的人嫌棄說太奢侈,因為“摳組的人只喝涼白開”。


對很多人來說,糖分攝入,可能是生活裡為數不多的能夠感受到幸福的時光了。這讓“該不該喝快樂肥宅水”上升成為了一個哲學問題,“醉臥荼靡花”就一直為這個問題苦惱:“剋制消費以後,把奶茶戒了,但大大影響心情,像是強迫自己做一件事,得不到幸福感,但忍不住破戒了之後,又很有罪惡感,這樣豈不是左右兩難?”


帖子之下,“摳門女性聯合會”的元老級組員回覆道:“你難道就不能把幸福感建立到摳上面嗎?我是每當節約了一點錢,就很開心。”


穿衣


在“穿”這個話題上,“摳門男性聯合會”小組可謂是相當有發言權。


組裡舉辦了“首屆摳王大賽之衣不如舊”。在大賽主題上,寫著摳王大賽,以摳會友,交流摳門技巧。大賽甚至給“摳”賦予了一層詩意的色彩:世人常言衣不如新,而摳人不以為然。每年換季見到那些舊衣服,就彷彿故友重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衣服穿了8年,褲子穿了10年……這些都是常規操作。有人發照片,穿著自己學前班6歲時的格子褲子,現在樓主已經26歲了。他解釋說,這是學前班排舞的時候買的褲裙,現在正好當短褲穿。還有人曬出了自己一家人從奶奶傳到姑姑,再從姑姑傳到他的一件80年代的酒紅色燈芯絨外套,算起來這衣服已經穿了40年。


整個大賽不光是組裡的男性參賽,隔壁“摳門女性聯合會”的女生們也紛紛趕來參賽,有個女生從13歲到29歲只有一件紅色格子襯衫,是2003年前後花了20塊錢買的,到後來她去法國讀書,再到加拿大工作,還穿著這件襯衫,坐飛機的時候還能當被子。


不過,整個“衣不如舊”最後的冠軍是“小道士青煙”。她把一件39.8元的衣服穿了8年。為什麼8年也能是冠軍?原因是她在這件衣服里加入了自己的再創造。“剛買來時是長袖,每年累計穿30多天,幾年後袖口磨損改成了9分袖。後來手肘磨破了,剪成了5分袖。現在是馬甲了。”衣服剛買的時候是青色,現在已經成了白色。她總結道,“個人認為極致摳門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二十年還嶄新如故可能是穿得太少,摳門並不會讓衣服凍齡保鮮,但是可以像資本家一樣,榨乾它!”


6歲的褲子穿到26,兩元的炸雞分著吃,你想不到當代年輕人有多摳

▲ 獲得摳門大賽第一名的“摳王”@小道士青煙 與她穿了7年,最終改成馬甲的外套。圖 / 豆瓣


有圍觀者不解,發帖問他:“穿了那麼多年的衣服應該是非常非常喜歡的吧?”點贊最多的回覆是,“能換但是沒換的,是喜歡;想換但是沒換的,是沒錢。”


還有人為了把不買衣服貫徹到底,乾脆自己開始做衣服。“落幕”家裡以前有媽媽留下來的老式縫紉機,蝴蝶牌,堆在角落裡積滿了灰。她給翻出來,重新上上油,沒想到還能使,纏著媽媽硬是學會了縫紉。現在頭花、袖套啥的都能用縫紉機做了,她拿去單位,同事還以為是幾十塊錢買的。


住與生活


實際上,在眾多摳群所發的帖子裡,房子是談得最少的話題。


總有新來的年輕組員問,“在上海租房子,怎麼才能摳一點?”答覆通常是:“上海和租房這兩個詞就跟摳絕緣了。”當然,上海也能換為北京、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


在組內流傳的一個段子是,“we are champions”(我們是昌平人)。因為北京昌平租房子要相對便宜。也有一些人給出更加硬核的意見,“買戶外專用帳篷和睡袋,就睡在外面。”這並不是無稽之談,其中一個組員就在武昌水果湖雙湖橋邊,看到一個人住在帳篷里長達幾個月之久。


既然租房或是買房的錢無法省去,那麼只能從家庭用度上進行節省。這樣不免產生了一批熱愛薅羊毛的人。“嘰裡咕嚕呱小蛙”開心地在組裡分享了他的“薅紙心得”,他說自己每次去飯館吃飯都會薅走一些餐巾紙,並列舉出包括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電影院和大商場的廁所,都是適合薅紙的好去處。


但這個帖子很快遭到了組員們的群體聲討。“公共場所,非常沒有素質,摳亦有道。”從2015年成立以來,這些以“摳”為主題的小組,已經形成了一些價值標準,比如不能侵犯公共利益,不能侵佔他人財物,也不能有損社會公德。


更被大家認可的是這樣一種方式,比如女生要用化妝品,可以買小樣,然後擠到分裝瓶裡使用。另一個組員,他想買一面全身鏡,需要60塊錢,他想出來一個辦法,買6塊小鏡子拼到一起,效果差不多,但只要6塊錢。還有人覺得租的房子的硬板床太硬,又不想特地買貴的床墊,於是去買了個戶外充氣床墊,只要20塊錢。至於充氣,就用吹風機的冷風檔,這樣充氣泵的錢也省下來了。


6歲的褲子穿到26,兩元的炸雞分著吃,你想不到當代年輕人有多摳

▲ 摳友門自制的洗面奶和縫補的拖鞋。圖 / 豆瓣


當一個人在“摳”的情形下生活久了,思維也會漸漸變得緊繃起來,這樣的故事寫出來,令人心酸。


“有一次在快遞櫃的快遞超時了未去取件,自動收了1元錢的超時費,心疼到現在還記得。”


“想吃超市的臭豆腐,只買了散裝的兩塊。讓人家過秤時都不敢直視收銀員的臉。”


“結婚至今捨不得買金飾首飾什麼的。怕丟了心疼,對外說覺得金子很俗。”


樂趣


“摳”組裡有許多精神偶像,其中亞裔演員劉玉玲絕對是其中最璀璨的一個。


這源於劉玉玲以前接受過的一次採訪。她說,“我從我父親那裡學到一件事,萬事猶如生意。”


“所以我工作後很努力地存錢。我稱它們為'FUCK YOU'基金。如果你有了這筆錢,當有什麼意外發生,或者有人強迫你、辭退你的時候,你可以像這樣說:FUCK YOU。”


6歲的褲子穿到26,兩元的炸雞分著吃,你想不到當代年輕人有多摳

▲ 劉玉玲在訪談中講述自己掙錢是為了獲得“FUCK YOU”基金。


對於這些摳門的人來說,降低慾望,不去買買買,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生活嗎?混跡於“摳門男性聯合會”已經兩年的“一蓑煙雨”說,“我覺得恰恰相反,可能我們是最愛生活的一群人。”


他覺得摳可能是因為他對生活太熱愛了,導致不願意承受失去的後果,不願過著月光族那種朝不保夕的生活。摳的結果,是讓他畢業5年裡在北京攢了50萬塊錢。如今他正計劃拿這筆錢回家鄉買個門面房,現在可以收租金,“萬一在北京混不下去,我還能回家做點小生意。”


他一日三餐都吃白菜煮麵條,能走路絕對不坐公交車,上次坐出租車還是三年前。“周圍所有人都覺得我活得很慘,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快樂的。”


有些人能從很少的支出裡獲得快樂。比如“花花”用21塊錢買了三盆包郵的花,這幾個月生活的樂趣之一就是給花澆水等花發芽,如今月季已經快開花了,讓她在下班回家時更多了一份期待。


摳也讓一些女生變得更自立。“大學時為了省錢,手機屏幕碎了還自己換。”“電腦壞了我都是自己修的,不去樓下的維修店。“捨不得買礦泉水,買桶裝水,自己扛上三樓。”


女生“夏夜微涼”計算出來自己要在北京活下去每個月至少要花2200元,房租1500,其它費用控制在700,她的工資是4700塊錢,就這樣,她3年攢下來9萬塊錢。由於吃的太素,走路也多,她成了大學畢業之後全班女生裡身材保持得最好的一個。儘管對自己很摳,路上遇到殘疾的乞丐,她還是會給一兩塊錢,“當然,我得判斷他是不是真的殘疾,因為以前就被騙過。”


今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她的生日是12月1號,老闆正巧給她漲了200塊錢工資。她很高興,買了個3塊錢的小蛋糕,許了個小願望。“希望我以後賺錢了,能稍微別這麼摳了,至少對自己好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