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3-4單元教案(教學目標、重難點等)


第3單元教案

9 短詩三首

教學目標

1.認識“漫、濤”2個生字,讀準“啊”“膝”等音變和易誤讀字音,會寫“繁、漫”等8個 生字,理解“漫滅”“思潮”等詞語。

2.通過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詩歌韻味,熟讀成誦。

3.初步瞭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4.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韻味。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體悟情感,瞭解現代詩的特點。

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漫、濤”2個生字,讀準“啊”“膝”等音變和易誤讀字音,會寫“繁、漫”等8個 生字,理解“漫滅”“思潮”等詞語。

2.初讀課文,讀出節奏。

一、導入課題,釋義詩題

1.《 紙船 》——寄母親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風吹捲到舟中的窗裡,有的被海浪打溼,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詩。讓我們一起朗讀欣賞。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詩。

2.(板書課題:繁星)學生齊讀課題“繁星”。解釋“繁星”,指導書寫“繁”字,上下結構,注意下面的“絞絲底”寫的寬一些,上面的部分寫得扁一些。

3.詩集介紹: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詩集,詩集收入詩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寫小詩164首,最初發於北京的《晨報》。《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裡。總的說來,它們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讚頌。將母愛、童真、自然融為一體。三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們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體會母愛、童真、自然的美好。

5.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散文家,社會活動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詞

1.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2.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1)讀準字音

出示:詞語

漫滅 波濤 繁星 藤蘿 膝上 躲到

自由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指正讀音:注意讀準前鼻音“漫、繁 ”,後鼻音“藤”,讀準易錯音“膝”。

(2)指導書寫【出示

重點指導“藤 膝”。

“藤”上窄下寬,上面的草字頭的一橫要寫長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騰”。

“膝”左窄右寬,右邊的部分,需要注意,上面是個“木”,撇捺要注意避讓穿插,下面不是“水”。

(3)理解詞語【出示

漫滅:磨滅,模糊不清。

回憶:想過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藤蘿:又名紫藤蘿,是優良的觀花藤木植物,纏繞莖,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總狀花序,春季開花,花淡紫色,具有優美的姿態和迷人的風采。

思潮:某一時期內在社會上流行的思想傾向;腦海裡湧現的念頭。

清響:清脆的響聲。

三、有板有眼,讀出節奏

環節一:朗讀《繁星》(一五九)

1.發現韻腳:發現“了”“裡”,瞭解同字成韻。

2.讀出節奏:指導分句朗讀,讀出分句間的強弱對比,感受現代詩高低起伏的節奏。

環節二:朗讀《繁星》(七一)

1.發現特點:發現無韻詩,句式相同,節奏相仿的特點。

2.讀出節奏:指導朗讀“母親的膝-上--”讀出節奏,引發思考。

環節三:朗讀《繁星》(一三一)

1.比較思考:現代詩與古詩之間的異同,發現詩“韻”。

2.讀出節奏:感知“光”“香”“響”ɑnɡ的韻腳,瞭解同音成韻,關注問號的語氣,讀出節奏。

3.情境朗讀:師生合作,接讀“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過渡:讀著讀著,你不僅發現了現代詩的節奏,你還發現了現代詩的什麼特點呢?預設:發現現代詩押韻的特點。

預設:我發現現代詩字數不要求相同的特點。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字詞,讀通了詩歌。初步瞭解了詩歌的一些特點。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三首詩歌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

目標

1.通過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詩歌韻味,熟讀成誦。

2.初步瞭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

3.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1.檢查,指名學生有節奏地朗誦三首短詩。

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領略了《繁星》蘊含的愛與真,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冰心先生走進詩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愛的偉大。

二、有聲有色,讀出想象

環節一:想象《繁星》(七一)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

1.延長頓逗:教師示範朗讀,學生展開想象。

2.補白想象:指導破折號和“中”“下”“上”停頓並增加音長,仿照朗讀。想象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作者在做什麼。

預設: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園中,走到了藤蘿的葉下,趴在母親的膝上,聽母親講美妙的故事。

3.“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喚起了你怎樣的感受?

(一種閒適、溫馨、充滿母愛的感受。)

4. 理解詞語:通過補白想象理解“永不漫滅”的含義。

預設:“永不漫滅”是對美好童年的回憶永不漫滅,對母親的依戀,對母愛的回憶永不漫滅。

(板書: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5.情景朗誦:教師引導學生,想象情景積累背誦。

環節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出示}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裡,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裡。

1.詩中兩個“風雨”有什麼不一樣?

(1)“天上的風雨”是指什麼?

預設:狂風暴雨、傾盆大雨、暴雨如注……

引導學生朗讀重音,分角色朗讀,想象“風雨”景象。

(2)“心中的風雨”又是指的什麼呢?

(預設:困難、挫折、痛苦……)

(板書:風雨:狂風暴雨 困難 挫折 痛苦 )

作者冰心此時“心中的風雨”又是指的什麼?

預設:學生課前蒐集資料如下:

(1)1900年出生的冰心,從小便體弱多病(2)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對於11歲的冰心來講是可怕的,是槍林彈雨,是無家可歸……

2.過渡:現代詩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想象,你又發現了現代詩的什麼特點?

三、有情有思,讀出情感

環節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讀“風雨”:在補白想象的基礎上,感受母親懷抱中濃濃的母愛。

2.體會情感:結合作者經歷,理解“心中風雨”的內涵,通過復沓朗讀體會情感。

(1)1900年出生的冰心,從小便體弱多病,每次生病就會想起,母親啊……

(2)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對於11歲的冰心來講是可怕的,是槍林彈雨,是無家可歸……想到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會說,母親啊……

(3)1921年,經歷人生風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詩集《繁星》,她把對母親的愛寫在這首詩中, 母親啊……

風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對母親懷抱的依戀。

(板書:心情、對母親的依戀)

環節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讀:播放海浪聲音,情景朗讀體會作者對大海的摯愛之情。

2.體會情感:補充資料,體會大海對作者寫作帶來的靈感與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邊度過的。我特別喜歡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經常有關海的描寫。”--《冰心自傳》

(2) “每次拿起筆來,頭一件事憶起的就是海。”--《往事》

大海是作者寫作靈感的源泉,是心靈寄託的地方,作者對海眷戀、感激……

(板書:對大海的眷戀、感激)

3.共同誦讀:伴著海浪聲,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內化背誦。

環節三:悟情《繁星》(七一)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

1.品悟月明:月是中國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懷,舉頭望明月……月明時分又寄託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2.體會情感:母親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誰言寸草心……母親的膝上感受到什麼呢?

預設:是一種依戀的感覺。

預設:趴在母親膝上是一種安全、溫馨的感覺。

四、情動辭發,仿寫《繁星》

1.仿寫詩句,喚起自我感受。

出示“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仿照著寫一寫。

這些事--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 )的( ),

藤蘿的葉下, ( )的( ),

母親的膝上。 ( )的( )。

2.教師巡視,相機評價。

3.朗讀仿寫,分享自創“繁星”。

4.朗讀成誦,齊背三首《繁星》。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學習冰心先生的詩,被她濃濃的對母愛的讚美之情,對大自然的頂禮膜拜所打動。

2.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朗讀現代詩集《繁星•春水》,摘錄喜愛的現代詩寫清作者和出處,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開展班級詩歌朗誦會。

板書

內容

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風雨:狂風暴雨

繁星 困難 挫折 痛苦

心情、對母親的依戀

對大海的眷戀、感激

教學反思:


10綠

教學

目標

1.認識本課“擠、叉”2個生字,會寫“瓶、擠”等4個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4.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會整理資料的方法。

教學

重點

1.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2.瞭解作者所描繪的“綠”。

教學

難點

在品讀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出示春天圖)這是一幅由各種綠色繪製而成的圖畫,知道畫中畫的是什麼季節嗎?它給你們帶來什麼感覺?2.師小結:我們剛從冰雪中走來,看到這生機勃勃的綠實在賞心悅目。綠是春天的象徵,還是希望的象徵。詩人艾青就寫了一首詩《綠》,就讓我們跟著他一起走進春天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吧!3.板書課題:(板書:10綠)

4.全班齊讀課題。5.這篇文章的作者,你瞭解他嗎?(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1928年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轟動,一舉成名。抗日戰爭爆發後,艾青在漢口、重慶等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任《文藝陣地》編委、育才學校

文學系主任等職。1941年延安,任《詩刊》主編。

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走進“綠”的世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把課文朗讀一遍。自學生字詞語。

2.檢查生字詞語:

(1)讀準字音。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著 節拍 整齊 集中 墨綠 嫩綠 淡綠 粉綠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注意讀準翹舌音“叉”,後鼻音“瓶”。

(2)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3)重點指導:

交叉:方向不同的幾條線或條狀物互相穿過。

節拍:是衡量節奏的單位,在音樂中,有一定強弱分別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時間重複出現。

指揮:指導演奏的人。

整齊:有秩序,協調一致。

重疊:同樣的東西層層堆疊,互相覆蓋。

(4)指導書寫。

大家讀準了字音,瞭解了字義。請把要寫的字在課堂本上每個字寫一個,一定要看準每個字的筆畫,端正、工整地把每一個字寫好,注意寫字的姿勢。

教師重點指導“瓶、擠”

“瓶”左右結構,注意右邊的“瓦”,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橫折彎鉤不要寫得太長。

“擠”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上面是“文”,不是“夊”。3. 指名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

這首詩表現的“綠”,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詩人的感覺:風一吹,就隨著節拍整齊地飄動在一起。

三、梳理內容,明確結構

1.學生分組討論,給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學生彙報,教師明確:

第一段(1-3小節):寫到處都是“綠”。

第二段(4~5小節):具體介紹“綠”的靜態和動態。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總結:這節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徜徉在綠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種綠色,感受到綠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語3遍。

(2)課下朗讀課文,並背誦下來。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為何所有的綠會按節拍飄動。

2.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練、指揮、按著 節拍 整齊 集中 墨綠 嫩綠 淡綠 粉綠 擠在一起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春天有各種各樣的綠,這些綠給作者什麼感覺?下面我們跟著詩人艾青的腳步來到綠色的春天,體會春的美妙。

二、誦讀課文,感悟體會1.聽著錄音(最好配有音樂)輕聲朗讀全文,邊讀邊思:春姑娘用巧手為我們調出了哪些綠色?2.板書:黑綠 淺綠 嫩綠 翠綠 淡綠 粉綠(同時貼出色卡)3.感受綠的多:是不是隻有這些“綠”?你還知道有哪些綠?(瞭解省略號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節: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是綠的……

難怪作者說(出示第二節),

到哪兒去找這麼多的綠:

墨綠、淺綠、嫩綠、

翠綠、淡綠、粉綠……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自己輕聲朗。指名讀。全班齊讀。5.感受綠的美:這各種各樣的綠,卻綠得發黑,綠得出奇?知道“出”是什麼意思嗎?(不同尋常)(板書:綠得發亮、綠得出奇)

6.齊讀第一、二小節。7.這麼多的綠集中在一起,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朗讀課文三、四、五小節。(1)輕聲地、自由讀三、四、五小節。(2)你覺得哪個小節寫得最有趣,挑選你最喜歡的一節再仔細讀讀。(2)指名讀,全班齊讀。第四節:

(1)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所有的綠集中起來,擠在一起,重疊在一起,靜靜地交叉在一起。”(板書:擠、 重疊、交叉)(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第五節:

(1)為何所有的綠會按著節拍飄動?(板書:按著節拍飄動)

預設:這是因為,一陣風吹來,使所有的物體都隨風擺動。

預設:這是作者看到風吹過後,春天的景物隨風擺動,那麼和諧,整齊劃一。

(2)出示說話練習。【出示18】說一說:一陣風吹來,小草 ,柳條 ,樹枝

(3)指讀,師範讀,全班讀。


三、拓展運用,讀寫訓練

1.拓展運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2.閱讀鏈接

讀一讀“閱讀鏈接”,說一說:艾青筆下的綠給我們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間,宗璞筆下的“綠”,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預設:宗璞筆下的綠是一種撲面而來的綠,滿眼都是綠。

預設:宗璞筆下的綠是一種靜態的綠,艾青筆下的綠是有動態感的。

3.學生交流,句式訓練

春天到了,校園裡 。公園裡 。田野裡 。4.試背課文。


板書

內容

綠 【出示

黑綠 淺綠 嫩綠 翠綠 淡綠 粉綠 對綠的讚美

綠得發黑、綠得出奇 對春的熱愛

擠、 重疊、交叉

按著節拍飄動


教學反思:


11白樺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繡、瀟”等8個生字,會寫本課“樺、塗”等11個生字,學會本課新詞、生字詞,瞭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4.瞭解現代詩的特點。

5.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瞭解現代詩的特點,學習現代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繡、瀟”等8個生字,會寫本課“樺、塗”等11個生字,學會本課新詞、生字詞,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介紹作者

二、1.猜謎語:花下樹旁正相會(打一樹名)。

你猜出來了嗎?(樺)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讚美白樺的詩。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白樺》)

今天我們來學習《白樺》這首詩,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白樺長什麼樣子,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就是白樺樹。(出示白樺樹圖片)

3.簡介作者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範學校,之後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一名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

三、初讀詩歌,瞭解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以小組合作讀,自讀,賽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小組賽讀,男女同學賽讀。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一)檢測生字詞預習和對課文的感知情況。

1.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認讀易錯的字詞。

生字:繡 瀟 綻 朦 朧 暉 徜 徉 樺 塗 茸 穗 寂 霞 抹

詞語:白樺 毛茸茸 瀟灑 花穗 朦朧 寂靜 朝霞

①注意讀準平舌音“穗”,翹舌音“綻 徜 ”。

②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繡 瀟 穗 霞”

“繡”左窄右寬,第九筆是橫折折折鉤。

“瀟”左窄右寬,注意第十筆之後的筆畫是:豎 點 點 撇 豎。

“穗”左窄右寬,兩部分部分組成“禾+惠”。

“霞”上窄下寬 ,上面是“雨字頭”,不是“雨”,下面注意書寫筆順:橫折 橫 豎 橫 橫 橫折 橫 橫撇 捺。

(2)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3)重點指導:

流蘇:一種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絲線等製成的穗子,常用於舞臺服裝的裙邊下襬等處。

姍姍來遲:比喻走得緩慢從容。現在形容慢騰騰地很晚才到來或來得很慢。

白雪皚皚:皚皚: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毛茸茸:細毛叢生的樣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寧;陶醉於某事物當中。

(4)齊讀詞語。

大家讀準了字音,瞭解了字義。請把要寫的字在課堂上每個字寫一個,一定要看準每個字的筆畫,端正、工整地把每一個字寫好,注意寫字的姿勢。

(二)指名說說本課的主要內容。

1.本文有幾個小節?每個小節寫了什麼?

《白樺》一詩一共有4個小節,

第一節寫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

第二節寫了白樺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節寫白樺在朦朧的寂靜中的美。

第四節寫白樺在朝霞中的美。

2.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裡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綽約。

四、課堂小結

讀了這首詩歌你有什麼收穫?

讀這首詩,認識並會寫了生字,理解了詞語,讀通了詩歌。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3.瞭解現代詩的特點。

4.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聽寫,回顧前文

1.聽寫詞語:白樺 毛茸茸 瀟灑 花穗 朦朧 寂靜 朝霞

2.《白樺》是一首現代詩,它和古詩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們就來讀讀《白樺》這首詩,相信通過同學們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現在請大家翻開語文書自由地讀詩歌。

二、品讀詩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讀詩歌,並邊讀邊想象:

(1)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什麼畫面?

(2)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3)體會到作者什麼情感?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1)看到的是“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裡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綽約。”(板書:看到:披銀霜,綻花穗)

(2)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麼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徵。(板書:想到:高尚人格)

(3)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板書:情感:熱愛之情)

4.讀一讀,選擇以下幾個短語描述這棵白樺,說說白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潔白的流蘇 燦燦的金暉 姍姍來遲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銀色的光華 白雪皚皚的樹枝

預設:

(1)這是一棵白樺樹,枝頭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起綻放,潔白的流蘇美如畫。

(2)傍晚,這棵白樺樹在在燦燦的金暉中,閃著晶亮的雪花。

(3)早晨,姍姍來遲的朝霞,又在白雪皚皚的樹枝上抹了一層銀色的光華。

三、再讀課文,總結特點

1.學習飽含感情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有什麼新的發現?你發現現代詩與古詩的區別是什麼?

古詩,一般講究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現代詩不像古詩那樣在字數和押韻上要求那麼嚴格,它的寫法比較自由,句子長短自由,分為若干小節。

3.詩歌有什麼特點?

詩歌的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板書: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豐富的想象 具有音樂美 )

四、課後練筆,延續感情

1.你知道哪些與植物有關的詩歌,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樹(希爾達·杜利特爾)

銀色的塵霧

從地面升起

我的手夠不著

你升得那麼高

哦,白銀

我手夠不著

你花團錦簇向著我們

沒別的花能開出

如此堅挺純白的花瓣

沒別的花能從如此罕見的白銀

再分離出白銀

哦,潔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團

怒放在枝頭

用你紫色的心

帶來夏天,帶來成熟的果實

2.師:試著當一回小詩人,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寫的時候注意分行。寫完後,和大家分享。

3.同學們,學習新詩,我們分享了白樺的美,領略了白樺高潔的品格,體會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板書

內容


白樺


看到:披銀霜,綻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熱愛之情

新詩: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豐富的想象 具有音樂美

教學反思:


12 在天晴了的時候

教學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炫、怯”等6個生字及其新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並由讀到寫,學會描寫一種景物。

教學

重點

通過有感情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從中感悟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介紹作者

1.出示一組雨過天晴的圖片,師:看著這組圖片,你想到了哪些詞語?(雨後初霽、雲開日出、雲消霧散)也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

2.師:雨過天晴,正是我們出去走走的好時候,你有這樣的經歷嗎?向大家介紹一下吧。(學生自由介紹)

3.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的詩歌——《在天晴了的時候》。(讀課題)(板書:在天晴了的時候)

4. 戴望舒簡介,學生初步瞭解。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今杭州餘杭區)人。是現代中國詩壇上負有盛名的“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為中國現代象徵派詩歌的代表。他的詩歌和詩論極富個性,雖然總量不多,卻“以少勝多”,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是一位現代派象徵主義詩歌代表人物,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他的《雨巷》《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詩篇,堪稱中國新詩的傑作。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一)初讀,解決字詞。

1.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詞語,掃除字詞障礙。

2.出示詞語。

潤過 涼爽 溫柔 炫耀 膽怯 綻透 飾彩 曝著陽光 涉過 赤腳 涉過 圓暈

讀準字音

注意讀準翹舌音“赤、涉”,讀準易錯字“怯(qiè)”“曝(pù)”。

3. 指名讀詞語,相機解釋詞語意思。

理解“炫耀、塵垢、膽怯、曝著、陰霾、閒遊、暈皺”等詞語。(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選用想象畫面,聯繫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出示5】

炫耀:賣弄誇耀。

塵垢:塵埃和汙垢,比喻細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塵世。

陰霾:1.天氣陰晦、昏暗。 2.比喻人的心靈上的陰影和不快的氣氛。

(二)讀懂詩意

1.指名朗讀,糾正。要求讀通順。

2.想一想,詩歌寫了什麼內容呢?

(雨過天晴的時候,風景很美,告訴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三、深入研讀,欣賞美景1.自由朗讀詩歌的第一節,想一想文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用橫線把景物名稱畫出來。指名反饋。(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板書: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

2.找出相關的詩句,讀一讀。

3.指名說說自己最喜歡的畫面,然後再讀一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4.師:通過詩人的描述,雨後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呢?

預設:

小路:溼潤的、涼爽的、溫柔的、散發泥土芳香的、柔軟的、空氣新鮮的、讓人心曠神怡的、有生命的……

小草:新綠的、充滿生機的、乾淨的、頂著小雨滴的、戴著珍珠的、快樂的、可愛的、活潑的……

小白菊:小心翼翼的、文靜的、美麗的、自信的、綻放的、幸福的……

鳳蝶:自由自在的、美麗的、穿著五彩衣服的、快樂的……

(板書:泥路:溫柔 小草:新綠 小白菊:綻放 鳳蝶兒:自由自在)

5. 師導:同學捫,雨後的景色是多麼的美麗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時候,我們真該到小徑中去走一走。因為——(學生讀描寫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的句子)(學生再次齊讀)

6.在讀了詩人描寫天晴後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兒的句子後,你們發現了詩歌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教師總結:擬人

回顧擬人手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四、拓展思維,豐富畫面。

1.同學們,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潤溼的小路、炫耀著新綠的小草、綻放的小白菊、自在閒遊的鳳蝶兒,還可以看到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第三節。

2.指名提問:詩歌描繪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你又有何感受?

(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烏雲散了,一切顯得那樣的明朗:溪中波光盪漾,林中樹影婆娑,天空雲兒閒遊……多美呀!我們一起把這三行詩句讀一讀。

(板書:新陽 溪水 雲兒)

3.拓展思維:你留心觀察過雨後天晴時的景象嗎?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說一說。

五、品味詩句,總結全文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新的雨過天晴自然風光圖,景物清新自然,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幅圖,來品味詩中的語言,感受詩中的美景。(學生朗讀)

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我們只是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老師希望大家能夠和戴望舒一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留心觀察,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板書:熱愛自然 熱愛生活)

六、拓展練習

1.說說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麼喜歡?讀了這首詩有怎樣的心情?

2.你還見過哪些雨後的自然景象?說一說,並模仿這首詩的寫法,把你觀察到的雨過天晴的景象寫出來。

3.最後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詩歌。

(1)熟讀詩歌,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有感情朗讀詩歌。

(2)教師提示,學生嘗試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詩歌。

(3)根據教師板書提示,試著背誦詩歌。

板書

內容

泥路:溫柔

小草:新綠

走走 小白菊:綻透

鳳蝶兒:閒遊

熱愛自然

新陽 熱愛生活

12在天晴了的時候 溪水

看看 暗綠


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三

教學

目標

1.在交流中,瞭解新詩的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瞭解8個古代文人,會認10個生字。

3.積累本單元表示顏色的詞語。

4.仿照例子寫詩歌。

5.積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學重點

詞句段運用(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仿照例字寫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並積累名人名言。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在交流中,瞭解現代詩的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瞭解8個古代文人,會認10個生字。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本單元是詩歌單元,在這一單元裡,我們感受到了詩歌中的美麗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很享受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一單元的語文園地,走進詩歌的樂園吧!

一、交流平臺

1.本單元學習的課文中,都是現代新詩,讀讀下面的幾位同學的交流,想一想新詩有什麼特點呢?

我們先來聽聽同學們有什麼高見吧!

小雨:我很喜歡本單元的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很有節奏感。

小博:詩歌常常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受,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因此,語言表達也很獨特,如陽光是“綠的”,寂靜是“朦朧”的,小草“炫耀”著新綠。

小如:詩歌往往飽含著真摯的情感,如“永不漫滅的回憶”和“我只躲到你的懷裡”,讓我體會到詩人對母親的深深依戀。

2.請同學們把上面表示現代詩歌特點的詞句用“ ”畫出來。

3.學生交流。

學生反饋練習情況,教師評價指導。

教師總結評價,點撥指導:

(1)現代詩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

(2)詩歌表達詩人獨特感受,蘊含豐富的想象,語言表達獨特。

(3)詩歌表達著真摯的感情。

(板書:新詩的特點:有節奏感 豐富的想象 獨特的感受 真摯的感情)

4. 小練習:

請同學們從本單元的幾首新詩中,找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別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示例:

從《綠》中“所有的綠就整齊地按著節拍飄動在一起。”寫出了詩人對“綠”的獨特感受,表達了詩人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從《白樺》的“毛茸茸的枝頭,雪繡的花邊瀟灑,串串花穗齊綻,潔白的流蘇如畫。”體會到作者對白樺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二、識字加油站

你瞭解下面的古代文人嗎?和同學交流。(板書:古代文人)

qū yuān mèng fǔ

屈原 陶淵明 孟浩然 杜甫


hán yù yǔ xī zhòng gōng

韓愈 劉禹錫 范仲淹 龔自珍

1.認一認

(1)指名拼讀生字,齊讀生字,指名領讀。

(2)小組同學對比讀,互相交流糾正易錯生字讀音,組長記錄小組同學的發現。

(3)小組派代表彙報交流,教師小結。

前鼻音“淵、韓”,後鼻音“孟、仲、龔”。

2.學生小組討論,根據自己所查找的資料,說一說你對這些古代文人的瞭解。(板書:認識古代文人)

3.教師小結,指導: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龔自珍:龔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號定庵(ān)。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交流了解了現代詩歌的特點,認識了幾個古代文人,認識了10個生字。請同學們課下再好好複習一下這些知識。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本單元表示顏色的詞語。

2.仿照例子寫詩歌。

3.積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語文園地”,來認識一些表示顏色的詞語。

二、詞句段運用

(一)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寫顏色的句子,和同學交流。(板書:描寫表示顏色的短語)

1. 出示: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彷彿塗上銀霜,披了一身雪花。

白霧與遠天晴天空連在一起,晶白中透著淡藍、青蒼,一碧萬頃。

那草灘的綠,綠得嬌嫩;那菜花的黃,黃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麼醉人啊!

2.讀一讀這些加點的部分。

3.說一說,這些部分分別描寫了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

教師小結,指導:

這些詞語都是表示顏色的短語。

4.這些描寫顏色的短語,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把顏色描述得非常細緻、具體、生動。)

5.你還知道哪些帶有這樣表示顏色的短語的句子?

示例:在朦朧的寂靜中,玉立著這棵白樺,在燦燦的金暉中,閃著晶亮的雪花。

(二)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仿照著寫一寫。

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仿照寫一寫。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春天的早晨,

是怎樣的可愛呢!

融冶的風,

飄揚的衣袖,

靜悄的心情。

1. 指名學生說一說,這兩個片段加點的部分有什麼共同之處?

2. 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選代表班內展示。

教師總結:加點的部分是結構相同的“的”字短語。

(板書:仿寫新詩 “的”字短語)

2.仿照加點的部分,照樣子寫一寫。示例:

這些事——

是永遠不忘記的畫面:

陽光下的花園,

濃濃的樹蔭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積月累

1.出示名言,學生嘗試讀一讀。

出示:

詩和音樂一樣,生命全在節奏。——朱光潛

詩是人類向未來寄發的信息,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艾青

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於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英國】華茲華斯

2.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些什麼?

3.教師講解:

(板書:關於詩歌的名言)

4.小組內交流對這些名言的理解。

選代表展示自己對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朱光潛是說詩歌的特點是“節奏”感很強。

(2)第二句,艾青說的是詩歌的作用,能“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

(3)第三句,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的是詩歌能夠表達情感,表達的是強烈的情感。

(板書:詩歌的作用、特點、表達情感)

5.把這些名句再來讀一讀,相互交流,看誰讀得最好。

6.自己練習背一背,再抄寫一遍,積累下來。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瞭解了描寫顏色的短語,學會仿寫新詩,積累理解了幾句名言。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要學會正確運用這些詞句。

板書

設計

語文園地

現代詩的特點:有節奏感 豐富的想象 獨特的感受 真摯的感情

認識古代文人,學習生字

描寫表示顏色的短語:細緻、具體、生動

仿寫現代詩:“的”字短語

關於詩歌的名言:詩歌的作用、特點、表達情感

教學反思:

13貓

教學

目標

1. 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慮、職”等8個字,會寫“憂、慮”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用“無優無慮”“生氣勃勃”造句。

2.瞭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敘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在觀察中抓事物特點的能力。3.訓練學生運用“摘句歸納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學生明確、完整、簡潔地表達段意的能力,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4.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踩印幾朵小梅花”“淘氣”“絕不會”等詞和詞組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用“摘句法”歸納段意。

教學

難點

體會貓的性格有些古怪,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感受作者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對貓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慮 職”等8個字,會寫“憂、慮”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用“無優無慮”、“生氣勃勃”造句。

2.默讀課文,學習用“摘句法”理清文章結構。


一、揭示課題。

1.揭題:【出示】出示貓的圖片,你喜歡圖中的小動物嗎?說說它的樣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是——《貓》。

2.介紹作者:這篇課文是老舍爺爺寫的,老舍爺爺一生寫下了許多好文章,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學習他的文章就是一種享受。

3.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出示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人,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曾經產生過較大的國際影響。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出示

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出示

盡職 抓癢 稿紙 咕嚕  屏息凝視 豐富多腔   遭殃  彼此 任憑 逐漸 

無憂無慮  貪玩 解悶 花盆 性格古怪  粗細各異 溫柔可親 變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氣勃勃  天真可愛

(1)讀準字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蹭、遭”,翹舌音“職、折、蛇 ”。

其中有兩個多音字“屏、折”,“屏”在這裡讀“bǐng”,還有一個讀音是“píng”,組詞“屏風”;“折”在這裡讀“shé”,還有一個讀音是“zhé”,組詞“折斷”。

(2)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慮 遭”。

“慮”半包圍結構,注意“虍”的撇寫長一些,下面的“心”

寫得小一些,藏在虎字頭的下面 。

“遭”半包圍結構,注意先寫“曹”,再寫“辶”。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

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慮和顧慮。

枝折花落:枝斷了,花也落了,“蕭條”與“破敗”的意思。

變化多端:形容變化極多。也指變化很大。

生氣勃勃:形容氣勢旺盛的樣子。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屏息凝視:全神貫注地看,連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輕聲讀課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從哪兩方面來寫貓的?②給課文分段。2.指名讀,交流。【出示

預設:① 課文從“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和“滿月的小貓更可愛”兩個方面寫貓的。

② 分段:第一段:1、2、3自然段,第二段:第4自然段

教師相機指導:(一)運用“摘句歸納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出示

1.默讀課文,劃出表示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師述:這句話在第一段中是總起句。

2.理解“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較:

貓的性格古怪。

貓的性格有些古怪。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麼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讓人覺得詫異,感到生疏罕見。實在:的確。

本課指貓的性格特別、難捉摸。讀出句子語氣。

3.第一段抓住貓的哪些特點來描寫貓的古怪呢?自讀第一段。

小組討論交流後,教師板書總結:

 老實 貪玩 盡職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高興時溫柔可親  不高興時一聲不吭

 貓膽小     勇猛

 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4.運用摘句法歸納段意。

(1)複習學過的摘句法歸納段意的方法。

(2)說說段意: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二)強化訓練目標【出示

1.自讀第二部分,想一想第二部分句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總分總)

2.用“摘句歸納法”概括段意: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板書: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四、總結全文,朗讀課文出示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歸納段意?如何運用“摘句法”歸納段意?

(有總起句、中心句、總結句的段落,先摘句,後整理句子歸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敘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在觀察中抓事物特點的能力。2.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踩印幾朵小梅花”“淘氣”、“絕不會”等詞和詞組所表達的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出示

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並且運用“摘句歸納法”概括了課文每段的段意,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品詞句,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一)品詞品句細細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第一段),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1]默讀第一節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貓的性格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你能從哪些語句中讀出貓的老實、貪玩、盡職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讀第一節,並用“——”劃出有關語句。【出示

2.朗讀交流。

注意讀出詞語和句子語氣:

① 的確 成天 無憂無慮 多麼 屏息凝視 非……不可(用“詞素合成法”理解“屏息凝視”)

②比較【出示

 任憑誰呼喚,它也不肯回來。

 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

3.引讀: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它老實在——

它貪玩在——

它盡職在——

4.【出示】一起來看課後第三題的小練筆

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

用上面段落中紅色的詞“說……吧……可是……”寫一段話。

預設:說小貓溫柔吧,它的確有時候很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有時候又那麼勇猛,別說老鼠和小蟲,就是見到蛇也敢鬥一鬥。

5.小結:“老實,貪玩,盡職”集於貓的一身,的確寫出了貓的性格古怪。

6.齊讀第一部分,體會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2]小組學第二節

1.過渡:貓的性格古怪表現出的第二點是它——(師指板書)

生齊讀: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吭

2.小組學習第二節,提要求:【出示

①貓的溫柔可親表現在哪些地方,請你用朗讀表示出來。

②哪些語句表現了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請你在朗讀中用語氣表示出來。

3.交流朗讀。

①貓的溫柔可親:【出示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癢。

b.跳上桌來在稿子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c.豐富多腔地叫喚

d.給自己解悶。

②喜愛之情:

出示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要求給抓癢。理解“蹭”:

①“蹭”是什麼意思?(磨、擦)

②請大家讀句子,說說你從這個“蹭”字中讀出什麼味來了。生讀文。

③剛才大家都讀得很認真,這個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讀懂了嗎?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好嗎?老師來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誰來演貓呢?生表演。

④你們覺得剛才那位同學演得怎樣?誰願意再來演一次。

⑤你們看,這隻“貓”的動作是多麼的溫柔可親啊,分明像一個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嬌)

⑥師小結:是啊,當貓的身體接觸到作者的腿時,作者所感覺到的不是貓碰了他,而是貓像一個溫柔可親的小孩在親暱地蹭著他。由此可見,作者對貓是多麼喜愛啊!誰能把作者的這份喜愛之情讀出來呢?

⑦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句子。

出示

出示: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把貓髒的腳印比喻成“小梅花”。讓淘氣的貓在寫作的乾淨的稿紙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讚賞它是“踩印了幾朵小梅花”,表達出老舍的愛貓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小結這一節:【出示

作者抓住了貓的性格中又一對矛盾——高興與不高興的表現來寫,寫得細緻、逼真,說明作者和貓的關係親近,作者非常喜歡貓。

5.齊讀第二節,把老舍愛貓的語氣讀出來。

[3]集體學第三節

1.師:老舍不僅喜愛貓的“老實、貪玩、盡職”,而且喜愛貓高興與不高興時的表現,還喜愛貓既膽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讀第三節,讀出老舍對貓既疼愛又讚賞的感情。(二)品詞品句體會“滿月小貓的淘氣可愛”(第二段),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1.你認為這段文章哪些詞句體現了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反覆自由地朗讀。

2.交流:

①詞語:

更——特別得喜愛,“更”在這裡有遞進作用。(讀好詞句)

淘氣——頑皮。把小貓當作了孩子。(讀好詞句)絕不會——嬉鬧的貓把家裡搞得枝折花落,老舍並不生氣,反倒覺得它們生氣勃勃,天真可愛。(讀好詞句)

②【出示

句子:一根雞毛……枝折花落。

板書:屋裡——耍個沒完沒了——摔、跌、撞↓

院子裡——花草遭殃

請你用詞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根據板書,說說課文內容,深入體會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三、總結全文,完成課後練習1.老舍筆下的貓你喜愛嗎?為什麼?老舍筆下的貓不像貓,倒像——(小孩子)。老舍把貓當作小孩子來寫,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它的淘氣、可愛,表達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2.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的喜愛之情也表達出來。

3.師述:你能學習課文的寫法,圍繞總起句寫一段具體的話嗎?

出示】出示總起句(任選一題):

(1)貓真老實。

(2)貓很盡職。

(3)課間活動豐富多彩。

(4)這堂自習課真靜啊!

4.閱讀鏈接【出示

讀讀課後的閱讀鏈接,體會不同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同樣寫貓,有什麼不同?

預設:夏丐尊寫對貓的喜愛,用了襯托的方法,從妻子孩子對貓的喜愛,表達自身的喜愛之情。

預設:周而複寫貓,是直接描寫,寫出貓的外形、動作、神態等。

板書

內容

出示

  老實 貪玩 盡職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高興時溫柔可親  不高興時一聲不吭對貓的    貓膽小    勇猛 喜愛               屋裡——耍個沒完沒了→摔、跌、撞    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               院子裡——花草遭殃


教學反思:


14母雞

教學

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疙、瘩”等10個生字,會寫“討、厭”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討厭、理由、細聲細氣、心事”等詞語。

2.默讀課文,通過課文內容的前後對比,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還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體會作者老舍用詞的嚴謹性。

3.通過閱讀,體會作者對母愛的崇敬以及對母愛的讚頌。感受母雞的特點,感悟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歷,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疙、瘩”等10個生字,會寫“討、厭”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討厭、理由、細聲細氣、心事”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品味課文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母雞下蛋的聲音,學生傾聽母雞下蛋的叫聲,請同學描述一下你見過的母雞。

下蛋後會發出咯咯噠的叫聲,會啄人……

2.師:那麼,老舍眼裡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雞》。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母雞)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讀完後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雞是怎樣的?他對母雞的態度前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3.檢查生字詞。

出示詞語:

疙瘩 侮辱 聾子 啄一啄 伏地 悽慘 忠厚 毒手 歪頭 掘地 討厭 理由 細聲細氣 心事 田壩反抗 可惡 成績 心思 警戒 預備 湯圓 啼叫 疙瘩 湯圓

齊讀,抽讀。

(1) 師生共同指正:注意讀準翹舌音“ 啄 忠”。

(2)多音字及指導書寫

其中一個多音字“惡”,在這裡讀“wù”,還有一個讀音是“è”,組詞“兇惡”。

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孵 戒”。

“孵”左右結構,左邊是“卵”筆順是:撇 豎提 點 撇 橫折鉤 點。右邊的部分是個“爫+子”。

4.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1)細聲細氣:形容聲音柔軟輕細。

(2)警戒:防敵襲擊和偵察的警衛措施。是戰鬥保障的內容之一。

(3)田壩:堤岸旁邊的田地。

(4)可惡:指令人厭惡惱恨及憎惡。

(5)預備:預先準備。

三、再讀課文,初識母雞特點。

1.快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眼中的母雞是怎樣的?他對母雞的態度前後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讀書,做批註,圈畫出相關句子,然後交流初步感受。)

 預設:

(1)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讓人討厭的。

(2)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3)老舍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板書: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

2.作者從開始討厭母雞,到後來的認為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敢再討厭母雞,經歷了一個情感變化的過程,而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文章的線索,從討厭到不討厭,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討厭母雞,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不討厭母雞?並以此為依據把課文分成兩段。

四、自讀自悟,感受母雞特點。

默讀課文,畫出“我”對母雞態度前後變化的句子,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一)研讀文本第一部分,培養概括能力: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讓人討厭,是通過幾件具體事例寫的?在1~3自然段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段,讀一讀,用恰當的詞語概括一下,這是一隻怎樣的母雞。

這是一隻( )的母雞。

1.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深化認識:

第一段:抓住“沒完沒了”“沒有什麼理由”“顫顫巍巍” “如怨如訴”等詞,幫助學生提升概括:無病呻吟。(板書:無病呻吟)

第二段:抓住 “忠厚”“趁其不備”“ 狠狠”等詞,概括:欺軟怕硬、暗箭傷人。(板書: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第三段:抓住“發狂”“恨不能讓全世界知道”等詞,概括:自大、愛炫耀。(板書:自大、愛炫耀)

隨機理解句子: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 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體會畫線部分誇張的寫法。

2.指導朗讀,讀出母雞的令人討厭。

五、課堂總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並跟隨老舍先生一道瞭解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愛炫耀的特點。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通過課文內容的前後對比,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還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體會,感受作家用詞的嚴謹,使學生認識到,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母親。

2.通過閱讀,體會作者對母愛的崇敬以及對母愛的讚頌。感受母雞的特點,感悟母愛的偉大。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字詞 出示生字卡片:

疙瘩 侮辱 聾子 啄一啄 伏地 悽慘 忠厚 毒手 歪頭 掘地 討厭 理由 細聲細氣 心事 田壩反抗 可惡 成績 心思 警戒 預備 湯圓 啼叫 疙瘩 湯圓

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認識了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愛炫耀的母雞,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老舍先生了解一下第二部分,又介紹了母雞的什麼特點?

二、自主探究,深入學文

1.什麼原因使作者改變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說明這一原因的句子,畫下來。

三、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圍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研究第4—8自然段老舍先生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畫,批註在旁邊,母雞的特點可以是書上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讀後的感受。

這是一隻(   )的母雞。

3.自學、交流、補充、評議。

預設要點:(許多詞句中都蘊含好幾層含義,學生只要能說得有理有據即可。)

母雞所做的一切(保護、餵養、照顧、教育子女)都是作為母親盡責的表現。

慈愛:“一點兒”東西就“緊叫”;雞雛的肚子“像湯圓似的”,自己卻“消瘦”許多;給雞雛取暖;任憑雞雛在它身上調皮,“一聲”也不哼。

勇敢:“不論……總是”;“假若……一定……連……”

辛苦:“立刻警戒”:換詞解釋“警戒”,消瘦、夜間睡不好……

(板書: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相機點撥並想象說話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裡會說些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會,彙報。

三、昇華主題,體會情感

1.看到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麼簡單嗎?(敬佩)

這隻母雞如此愛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辭辛勞地為孩子們無悔付出,真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帶著對雞媽媽的敬佩和喜愛,再讀第9自然段。

2.作者僅僅是在讚美雞媽媽嗎?(不是。)正因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正因為母愛的偉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從“一向討厭母雞”變為“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喜歡、敬佩、讚賞……)(板書:不再討厭)

是呀,此時,作者對母雞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聖的尊敬了。(帶著對母愛的崇敬再讀第9自然段。)

四、體會寫法

默讀《貓》,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貓》和《母雞》在表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預設:相同之處是: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很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預設:不同之處是:《母雞》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方法,而《貓》從頭到尾都運用了“揚”的表達方法。

三、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最後出示一首小詩,教師配樂朗讀結束全課的學習。

母親是避風的港灣

母親是黑暗中的火炬

母親是照亮人生的路燈

母愛一種偉大的愛

母愛一種神奇的愛

母愛一種無私的愛

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送一首小詩給母親

感恩母愛

回報母愛

讓我們的母親永遠幸福、安康!

板書

內容

 14母雞

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

無病呻吟 勇敢

欺軟怕硬 母愛 負責

拼命炫耀 ———————→ 慈愛

辛苦

教學反思:


15 白鵝

教學

目標

1.會認“看、囂”13個生字,會寫“吠 促”15個生字。正確讀寫“呵斥、狂吠、侷促、京劇、一絲不苟、譬如”等詞語。

2.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趣味。

教學重點

深入瞭解白鵝高傲的特點,體會語言的趣味及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會認“鄭 看”13個生字,會寫“吠 促”15個生字。正確讀寫“呵斥、狂吠、侷促、京劇、一絲不苟、譬如”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猜個謎語好嗎?多媒體出示:

猜謎語

頭戴紅頂帽,身穿白布襖。

走路像搖船,說話像驢叫。

打一動物( )

師: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到鄉下,看看真正的白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把鵝請出來吧!【出示

你能用哪些詞語或句子形容視頻中的這些白鵝?(生交流,老師相機點評、引導)

2.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描述得真好!著名作家豐子愷把自己家的鵝畫了下來,出示白鵝圖片。豐老先生筆下的白鵝有什麼特點呢?今天我們就走進豐子愷先生的《白鵝》。板書課題:白鵝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豐子愷老先生吧

3. 簡介作者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

豐子愷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等。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豐子愷漫畫結集面世。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範讀,注意預習時難讀的字音。

2.再讀文,把畫住的詞語多讀幾遍。

3.出示詞語,讀生字、新詞:

看守 叫囂 引吭大叫 奢侈 窺伺 供養 姿態 高傲 吃相 音調 呵斥 必然 狂吠 步調侷促 大模大樣 京劇 一絲不苟 譬如 從容不迫 侍候 飯館 附近 敏捷 偶然 添飯

4.學生自由讀、開火車領讀。

強調讀準平舌音“促 伺”,翹舌音“奢 侈 侍 ”。

多音字“看、角”的讀音。

“看”在這裡讀“kān”,還有一個讀音“kàn”,組詞“看見”。

5.知道什麼是“淨角”嗎?(“淨角”臉譜圖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讀“jué”,而不是“jiǎo”。

6.自由大聲讀課文,碰到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思考:這是一隻怎樣的白鵝?

7.開火車讀文。

三、整體感知,自讀自悟

1.交流:

提問:文章寫白鵝哪些方面的內容?

(明確:從鵝的形狀、叫聲、步態、吃飯、貢獻等方面來寫。)

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用課文中的詞概括。

2.填空:這是一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白鵝。

(高傲、傲慢、從容不迫、一絲不苟、架子十足、有著老爺脾氣、需要人侍侯……)

3.你從哪裡知道這是一隻高傲的白鵝?

引導學生找相關段落,並完成如下板書:

姿態:左顧右盼

叫聲:引吭大叫

步態:從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識“高傲”,自學課文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從哪裡看出白鵝的“高傲”?

2.品詞: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3.感情朗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4.自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5.把自己畫的句子多讀幾遍,並把感受和體會批註在旁邊。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並跟隨豐子愷先生一道瞭解了高傲的白鵝,我想大多數同學可能都有一種衝動,就是想馬上認識一下這些高傲的大白鵝。

請同學們課下熟讀課文。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趣味。


一、複習舊知,談話導入

1.檢查字詞

看守 叫囂 引吭大叫 奢侈 窺伺 供養 姿態 高傲 吃相 音調 呵斥 必然 狂吠 步調 侷促大模大樣 京劇 一絲不苟 譬如 從容不迫 侍候 飯館 附近 敏捷 偶然 添飯

2.同學們,從上節課我們知道豐老先生養過一隻白鵝,這隻白鵝是一隻一位即將遠行的朋友送給他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齊讀課題:白鵝

3.一提到豐老先生的白鵝,你的腦海裡會出現一一隻怎樣的白鵝?

預設:高傲、從容不迫、架子十足---

4.課文是圍繞文中哪句話寫的?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理解:高傲

二、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師:作者把這個詞用在它身上是討厭它嗎?恰恰相反,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鵝的高傲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1.打開課文,首先告訴老師表現在哪些方面?

板書:叫聲 步態 吃相

2.通過上節課的自讀自悟,你感興趣的是哪些方面的句子,把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第三自然段(引導抓住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體會鵝的高傲,厲害;這幾個詞都表示白鵝叫聲很嚴厲,這麼多,不重複嗎?

預設:不重複,因為它們精確表達了不同情境下鵝的叫聲。)

(板書:叫聲: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理解得如此透徹,帶著理解來讀一下:

指讀---說體會---練讀

師:同學們,白鵝不是人,它的語言中沒有詞語和句子,但它卻能通過各種音調來表情達意。讓我們一起理解白鵝的語言。

擴展:如果鵝會說漢語,你猜它會說什麼?

指名說

4.過渡:原來白鵝在看門時會有不同的叫法,可見作者的觀察是多麼的仔細,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鵝?

預設生答:

好一個(個性實足、高傲、盡職盡責……)的白鵝,齊讀這一段。

從你們豐富的想象中我們感受到了鵝的高傲盡職,那麼鵝的高傲還表現在哪兒?

相機出示:鴨的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_____________ 的,頗像_______________出場。指讀—說體會(理解淨角)相機看淨角出場的視頻(試著用幾個詞來形容一下淨角出場:大模大樣、從容不迫、威風……)

把鴨子請出來與鵝的走路作對比

(引導抓住大模大樣、從容體會)學生表演鴨子和鵝走路的不同樣子。(板書:步態:大模大樣、步調從容)

指導朗讀:

同學們讓我們昂首挺胸地齊讀鵝走路的樣子

5.過渡:它的吃飯更有趣,怎麼吃呢?先讀第五自然段,一會兒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鵝到底是怎麼吃飯的?

請一位同學來讀這一自然段,師:這麼個吃法有趣在哪裡呢?為什麼作者說“常常使我們發笑?”

相機出示: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再吃一口泥和草。”

引導抓住先 - 再- 然後,體會鵝吃飯三眼一板、一絲不苟。(板書:吃相: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理解三眼一板(眼,板:戲曲音樂的節拍。三眼一板指先擊一下檀板,後敲三下鼓,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和一絲不苟的意思。

指導朗讀 指讀——練讀-指讀

6.過渡:你覺得有趣嗎?這種順序可以打亂嗎?我們的鵝老爺是絕對不會打亂順序的,因此在這位鵝老爺的身上經常上演這一幕情節。

出示課文最後一段。

再讀一讀,說說上演了哪一齣呀?有趣嗎?

指名說

指導朗讀

指讀-師範讀—指讀。

四、閱讀鏈接

讀一讀“閱讀鏈接”,和課文《白鵝》比一比,說說兩位作家筆下的鵝有什麼共同點,再體會兩篇文章表達上的相似之處。

預設:

相同點:都寫出了鵝的高傲的特點。都有對鵝的步態的描寫。

不同點:《白鵝》主要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寫白鵝的;《白公鵝》寫了白公鵝的步態、游泳、搶地盤、搶吃魚餌等。

四、 擴展延伸,總結全文

1.難怪這位作者像堂倌一樣不勝其煩地侍候這位鵝老爺,你覺得作者對白鵝有什麼的感情?

預設:喜愛

師:如此愛著這隻鵝,帶著自己的理解你怎麼再讀這句話?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仿照填,好一個 的動物!

總結:這麼令人喜愛、如此有趣的傢伙,誰能把它忘了呢?彷彿這隻白鵝就站在我們眼前,就是放到課前短片中成群結隊的鵝群中,我們也能一眼就認出它來。好一隻高傲的白鵝!好一個細心的豐子愷!希望同學們也能學會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用心思考,那樣你也會寫下令人難忘的文字。

2.豐子愷老先生風趣幽默的語言使我們看到一位趣味十足的鵝老爺,通過學習本課,你能總結一下本課的想寫作方法嗎(對比,反語,擬人)

3.結合他的寫作方法,同學們也來描寫一下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吧!只要你們用心,你的文章一定會和豐老先生的文章一樣精彩。

板書

內容

15 白鵝


好一個高傲 叫聲 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厲聲叫囂 引吭大叫 喜愛

的動物! 步態 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 之情

吃相 三眼一板 一絲不苟


教學反思:語文園地四

教學

目標

1.交流作者表達自己感情的方法,學會用這種方法說話或作文。

2.學會用形聲字結構規律識記生字,瞭解形聲字中形旁表義的特點。

3.瞭解一些帶有動物的詞語,表示了哪一類人。

4.掌握冒號的用法,學會用所給短語寫一個片段。

5.瞭解語氣助詞的作用。

6.學會把片段寫美觀,大方。

7.積累和理解古詩《蜂》。

教學重點

詞句段運用(積累表示動物的詞語,用所給短語寫一個片段,瞭解語氣助詞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並積累古詩《蜂》。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交流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學會用這種方法說話或作文。

2.學會用形聲字結構規律識記生字,瞭解形聲字中形旁表義的特點。

3.瞭解一些帶有動物的詞語,表示了哪一類人。

一、交流平臺

讀描寫動物的文章,如何體會作者的表達的思想感情呢?很多時候看似討厭,實則喜歡,比如:

²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² 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² 如果趕上這麼一場用以耀武揚威的亂子,你就甭想有魚咬鉤了。

1.讀讀上面的句子,體會作者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感?

小組討論交流。

預設:

(1)第一句話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對貓不喜歡,但是恰恰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2)第二句話看起來對鵝的傲慢很不以為然,其實表達的是對鵝的“高傲”的喜愛之情。

(3)看似不喜歡這場“亂子”,但是其實很喜歡。

2.正像以下同學討論的一樣:

小剛: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並不喜歡這些小動物,實際上字裡行間卻藏著對它們深深的愛。

小麗:讀到這樣的句子,我就想起媽媽經常跟別人說:“我們家那傻孩子……”

小豪:我們說話和習作的時候,可以試著運用這種方法。

3. 從媽媽的“我們家那傻孩子……”你發現了什麼?

(表面上看是不喜歡我,責怪我的調皮,實際上也表達了媽媽對我的喜愛之情。)

“這種方法”是什麼?(實際喜歡,表面卻說不喜歡,是一種明貶實褒的方法。)(板書:明貶實褒的寫法)

4.練一練:運用“明貶實褒”的方法,寫句子。【出示5】

示例:你可真是個自私自利的傢伙,自私自利得把所有痛苦和災難都留給了自己。

二、識字加油站

師: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多,換偏旁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識記生字。

出示:【出示6】

1.認一認

(1)指名拼讀生字,齊讀生字,指名領讀。

(2)小組同學對比讀,互相交流糾正易錯生字讀音。

(3)組長記錄小組同學的發現。

小組派代表彙報交流。

2.教師小結,指導:

每一行的兩個帶拼音的字與開頭的字是同一字族的字。它們聲旁相同,形旁不一樣。識記這些字,可以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板書:識字加油站: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3.拓展

類似的一組字,你還知道哪些?

請 清 情 晴 蜻

抱 跑 泡 飽 刨 咆

三、詞句段運用

(一)你知道下面這些詞語是哪一類人嗎?選一兩個說一說。

1.出示:

千里馬 老黃牛 百靈鳥 領頭羊 小蜜蜂 紙老虎 變色龍 鐵公雞 應聲蟲 哈巴狗

2.讀一讀這些詞語。

3.說一說,這些詞語分別說的是那一類人?

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

教師小結,指導:【出示10、11】

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現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青少年。

老黃牛:比喻默不作聲、踏實工作的人。

百靈鳥:歌聲甜潤、清脆的歌手。

領頭羊: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有帶頭作用的人。

小蜜蜂:形容非常勤奮的人,樂於奉獻的人。

紙老虎:外強中乾、沒有真本事的人。

變色龍:指那些善於變化,見風使舵,言行不一,出爾反爾,沒有誠信的人。

鐵公雞:一毛不拔的吝嗇鬼。

應聲蟲:隨聲附和、沒有主見的人。

哈巴狗:馴服的奴才。

4.這些詞語,有什麼共同的地方?(都是帶有動物的詞語,其實分別比喻一類人。)(板書:詞語的比喻義)

5.你還知道哪些帶有這樣的詞語?

狐狸精——喻專事迷惑人的女人

老狐狸——喻非常狡猾、詭計多端的人

小綿羊——喻老實聽話、性格馴服的人

替罪羊——喻代人受過的人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交流了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學會用這種方法說話或作文。學會用形聲字結構規律識記生字,瞭解形聲字中形旁表義的特點。瞭解一些帶有動物的詞語,表示了哪一類人,希望課下同學們能好好鞏固這些知識。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冒號的用法,學會用所給短語寫一個片段。

2.瞭解語氣助詞的作用。

3.學會把片段寫美觀,大方。

4.積累和理解古詩《蜂》。


一、導入課文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語文園地”。

二、詞句段運用

(二)體會下面句子中冒號的用法,從短語中選一個,仿照著寫一段話。

出示:

²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

² 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就警戒起來: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² 後來我看到鵝果然能看守門戶: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於狗的狂吠。

1.讀一讀上面的句子,注意每個句子中的冒號,用法相同嗎?

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

教師小結,指導:這些句子中冒號用法相同都是“用在總結性話語的後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冒號:用在總結性話語的後邊,引起下文的分說)

2.選一選,寫一寫。

請在所給的三個短語“愛臭美的小狗”“粗心的小杰”

“熱心腸的老奶奶”中選擇一個,仿照上面的例句,用上冒號,寫一段話。

示例:小杰性格很活潑開朗,只是太粗心:不是忘記帶鉛筆盒,就是把衣服反穿,還渾然不覺。做錯題更是家常便飯。

(三)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1. 出示:

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啊,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


它板正的姿勢啦,步態啦,和別的公鵝攀談時的腔調啦,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

2.讀一讀這些加點的詞語。

3.說一說,這些加點的詞語都是什麼詞語?

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

教師小結,指導:

這些詞語都是語氣詞,語氣詞是表示語氣的

虛詞,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頓處表示種種語氣。常見的語氣詞有:的、了、麼、呢、吧、啊。語氣詞:附著在詞語、句子末,表示陳述、疑問、感嘆或祈使的語氣。

4.這些語氣詞能不能去掉?(語氣詞常常跟語調一起共同表達語氣,所以一部分語氣詞可以表達多種語氣。不難去掉。)

(板書:語氣詞表示多種語氣。)

三、書寫提示

師:我們時常需要寫一段話,或者寫一篇文章,如何才能抄寫的美觀、大方呢?

出示:


1.看提示

旁邊提示我們抄寫片段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1)字距要比行距小。

(2)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3)兩邊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板書:字距要比行距小 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兩邊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2.寫一寫【出示18】

(1) 先照著字帖寫,一邊寫一邊念筆畫名稱。

(2)再在田字格中寫,寫好之後對照比較,看看哪個筆畫沒有寫好,再重寫。

四、日積月累

1.出示古詩,學生嘗試讀一讀。

唐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2.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些什麼?

小組內交流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選代表展示自己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3.教師講解:

羅隱(833-909),字昭諫,唐代詩人。生於公元833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2)詞語解釋

山尖:山峰。

無限風光:極其美好的風景。

佔:佔有,佔據。

採:採取,這裡指採取花蜜。

(3)譯文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風景都被蜜蜂佔有。

蜜蜂啊,你採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嚐香甜?

4.把這首詩再來讀一讀,相互交流,看誰讀得最好。

5.自己練習背一背,再抄寫一遍,積累下來。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學習園地,你有哪些收穫?

預設:這節課我們掌握冒號的用法,學會用所給短語寫一個片段。瞭解語氣助詞的作用。學會把片段寫美觀,大方。積累和理解古詩《蜂》。

板書

設計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明貶實褒的寫法

識字加油站: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詞語的比喻義

用在總結性話語的後邊,引起下文的分說

語氣詞表示多種語氣

字距要比行距小 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兩邊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教學反思:

習作 :我的動物朋友


教學

目標

1.學會介紹動物朋友的方法,抓住典型特徵介紹得形象、生動。

2.學會藉助範文練筆,有條理地描寫自己的動物朋友,通過外形、神情、動作等描寫將動物刻畫得豐富、準確、傳神。

3.在動物朋友的介紹和描寫過程中,增強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獲取人與動物相親相愛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依託範文,引導學生抓住動物朋友的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

抓住動物的特徵,從多角度觀察,介紹得形象、生動。

一、重溫故事,瞭解特點

1.回憶第四單元學過的課文,分別描寫了哪種動物,有什麼特點?

《貓》 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小貓的可愛。

《母雞》 既寫出母雞的淺薄、欺軟怕硬、又寫成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點。

《白鵝》 抓住了白鵝“高傲”的特點來寫的。

2. 聯繫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為什麼喜歡它?(學生自由發言)

3.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板書:我的動物朋友)讀題,突出“朋友”。

二、以聊激趣,建構文脈

1.你的動物朋友是誰?你願意介紹你的這位朋友嗎?誰能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

學生討論交流後,引導學生看課文,瞭解文中介紹的三種小動物。


3.結合課文和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梳理:

  觀其形(即介紹該動物的外形特點)

  知其性(即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包括捕食、活動、休息等)

  述其親(即介紹“我”與動物之間的互動,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等)

(板書:觀其形 :外形特點

知其性 :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聽著同學們的介紹,感覺你的動物朋友雖然不在跟前,但似乎又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三、圖片引領,初見行文

1.都說“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當人和動物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褪去全部的偽裝,以更純真、更自然的姿態去對待,所以那畫面就格外溫馨、感人。

【出示5】出示幾幅圖片,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與動物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2.你的動物朋友長什麼樣呢?它有怎樣的生活習性?你們之間有著什麼溫馨、有趣的故事呢?請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寫寫。

溫馨提示:

(1)觀其形:抓住其外形特點,寫得生動、形象。

  剛出生的小貓,眼睛閉著,叫聲細弱,渾身光禿禿的,好似一個會蠕動的肉團團。 滿月以後,絨毛才全部長齊。有的頸圈是白色,四肢長滿白毛,背部黑中雜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從頭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腳掌卻是白色,爸爸說是良種,叫“烏雲蓋雪”;有的通體黃色,現虎斑紋,我賜它美名“金不換”;還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條黑毛尾巴的,被稱為“雪裡拖槍”。剛滿月的貓離不開奶,走路也不穩。——《一窩小貓》

(2)知其性:選擇生活習性中的一個方面,可以從捕食、活動、休息等角度來寫,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來寫,還可以從形態、顏色、聲音等方面入手。如:

  從此,那根木棍成了它的磨牙棒,在自己安逸的小窩裡享受地啃著,常啃得口水淋漓。直到木棍被啃得成了渣滓,它的牙齒應該也就被磨礪得可以碎金切玉了。這還不夠,我的鞋子、襪子也難逃噩運,一不留神就被啃得溼噠噠、爛稀稀了。我只能在一旁望狗興嘆了。——《小狗託尼》

(3)述其親:擷取一件最能體現“我”與動物之間親密友好的事來寫。

關於兩隻小鸚鵡的趣事,可能講上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呢!有一天,我把鳥籠掛到了一面鏡子前,便去做作業了。可我還沒開始做,便聽見了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我轉過身去一看,發現小鸚鵡對著玻璃急得跳上跳下,好像在說:“小主人只買了我們兩個,怎麼會有你們兩個呢?”我忍不住笑了,對小鸚鵡說:“呀!小傻瓜,原來你們還會吃醋啊,裡面的人不就是你們自己嗎!”這倆小傢伙昂著腦袋,一臉迷茫地看著我。

四、互評互改,優化行文

1.根據以上溫馨提示,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

知道同學們有點捨不得停下來的意思,但如果停下來聽一聽,看一看,興許對你有新的啟發。

2.展示學生習作,由作者朗讀,學生評議。

  (1)觀其形

  你喜歡他的描寫嗎?你能不能從字裡行間讀出這不只是一隻動物的樣子,而是“我”動物朋友的樣子?如果要給點建議呢?

  出示精彩片段,同樣是寫動物朋友的樣子,你覺得這一段有沒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2)知其性

  從他的介紹裡,你瞭解***的生活習性了嗎?你還想知道些什麼?作為***的朋友,你能把它的生活細節更多地介紹給大家嗎?

  (3)述其親

  你能感受到這是朋友間的故事嗎?哪些描寫讓你感到親切、溫暖?

3. 修改習作

4. 二度交流。

五、小結:我們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可以是全面介紹,從外形到生活習性,再到人與動物親密的故事,也可以挑選側重於一個方面進行深入描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示9】

板書

設計

我的動物朋友


觀其形 :外形特點

知其性 :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