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六口聚集性感染,年紀最大的66歲,最小的才13歲,且發病時間、病情程度各不相同…"劉昌明:為人民而戰

本期採訪嘉賓


劉昌明




群山巍巍,雲層疊嶂,海水湯湯,遼闊海疆。位於福建省東北沿海的閩東地區,在庚子年之首遇到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暖冬季,也經歷了極其緊張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2月7日,寧德市閩東醫院,首批確診患者走出隔離病房,成為國內較早治癒的新冠肺炎患者,2月19日,輿論高度關注的一家六口聚集性感染患者也全部出院。在全國及區域確診病例數量持續攀升的時候,閩東醫院的高治癒率無疑像一束希望之光,撥開寧德民眾心頭上的疫情“烏雲”。


全院一盤棋 和疫情搶時間


1月22日,寧德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十天後她的丈夫確診入院。1月24日,福建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一時全城戒嚴,人人自危。


但是早在1月20日,國家衛健委將新冠肺炎列入乙類傳染病、按甲類管理,並將閩東醫院定為市級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時,劉昌明院長就已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嚴陣以待。


劉昌明院長向市衛健委主任李惠長彙報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必須早部署、早行動、早落實,和疫情搶時間”,在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後,劉昌明院長第一反應是要高度重視,他和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立即研究成立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方案,實行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統一調配,嚴防疫情擴散蔓延。


2003年“非典”之後,全員院感培訓和疫情應急處置演練已成為醫院的規定動作,這為此次戰疫準備贏得了不少時間。劉昌明和院黨政領導督導各部門根據最新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應急救治方案、感染預防與控制方案等進行培訓,重點業務科室和部門要強化培訓,並向醫務人員發放預防性藥品。疫情應急處置演練從疫情報告、救護車轉運、送專設病房、防護穿戴到現場消毒處理等全面展開,環環相扣,不漏掉每一個細節。


預檢分診是病人進入醫院的第一道防線。閩東醫院在通往醫技樓、門診主路口、急診通道和住院部的進出口通道,組織設置“四道關卡”,前移預檢分診關口,開展體溫篩查,並抽調醫護人員組成“三個梯隊”,支援發熱門診、留觀病房和隔離病房,嚴控預檢、分診和篩查診治。


醫務人員開展體溫監測工作


對於發熱門診預檢分診,閩東醫院按級別將重點患者分為可疑病例、疑似病例、確診病例三類,“有疫區流行病學史、無新冠肺炎典型症狀的列為可疑病人,肺部CT有改變、血項異常但無法確診的列為疑似病人,標準更為細化,分別管理,最大限度避免遺漏和交叉感染”,劉昌明說。


此外,醫院還開設線上線下雙問診渠道,線下急診、發熱門診及主要診療科室正常接診,線上開通網絡諮詢通道,針對普通患者,特別是慢性病患者,提供網絡問診服務。


新春到一線慰問

閩東醫院並非傳染病專科醫院,病區設置多為普通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時,將已經竣工、尚未全面投入使用的急診大樓頂層改造為流行傳染病隔離病區,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春節假期加上疫情影響,醫院一時無法找到施工單位和建材供應商,劉昌明便帶領後勤部門親自上陣,實地測量、組織施工,加班至深夜方完成近4800平方米的隔離病房改造任務,使得隔離病房分區合理,確保滿足疫情診療區域的院感要求。


吹響人民戰爭的集結號


“少出門、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1月底開始,閩東醫院的黨員醫護人員走進福安東鳳、錦陽等多個社區,拎著小喇叭向社區群眾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指導正確戴口罩和七步洗手法。


在防疫進入膠著對壘狀態時,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作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指示精神,閩東醫院黨委積極響應,將福安市社區聯防聯控列入工作議程,吹響保衛民眾生命健康的“集結號”。


醫務人員簽署決戰書

福安市城區19個社區,常住居民37萬餘人,大批外出務工春節返鄉,社區疫情防控壓力較大。閩東醫院黨委利用已建立的社區結對共建機制,向全院黨員發出倡議書,挑選派出由黨員幹部帶隊、各支部黨員組成的紅色醫護隊伍,各隊輪流上陣,協助社區向民眾提供新冠肺炎防疫、急性病防護自救知識。

在這場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中,閩東醫院黨員醫護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將“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疫工作覆蓋福安市近10個社區。


務必想方設法,全力救治患者


1月22日之後,閩東醫院陸續收治一家六口聚集性感染患者,對民眾形成很大沖擊。這六個人年齡跨度較大,年紀最長的66歲,最小的才13歲,且發病時間、病情程度各不相同。


治療過程中,劉昌明多次組織醫護專家多學科會診、疑難病例討論,對治療方案反覆斟酌,慎之又慎,並邀請省級專家進行遠程會診,他向醫療組下達要求,“務必想方設法,抑制病情發展至重症或危重症,全力救治患者”。


劉昌明院長參與遠程會診

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重症醫學科、醫學影像科、醫學檢驗科、中醫科等多個學科專家組成,分為兩組,每組25人,保證24小時隨時會診,對所有疑似病例兩小時內給出會診意見。隔離病房裡,護理人員24小時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


隔離病房護理人員開展日常護理工作

“除了進行抗病毒治療外,還要前移關口,針對病毒可能的靶器官,一人一方案,多學科介入、中西醫結合,防止輕症向重症發展”,劉昌明介紹,“沒有特效藥,我們結合閩東溼熱的環境特點,在藥劑中增加了中藥配方,進行抗感染、抗病毒、止咳等治療”。六個人中的一位老人,剛入院時體溫很高,醫院對其進行抗病毒治療,還結合中醫辨證施治使用中藥湯劑,老人的病情控制得很好,大大減輕了後期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2月19日,一家六口24小時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肺部影像顯示正常,同時辦理出院,民心為之大振。


作為新冠肺炎市級定點救治醫院之一,閩東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成績當屬寧德市前列。截至3月21日,寧德市累計確診病例26例,閩東醫院接收診治11例,已全部治癒出院,且治療中患者均未發展至重症或危重症。


人文關懷進行時


“突發、未知的疫情,對醫護和患者的心理健康衝擊很大,我們要求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地做好人文關懷”,劉昌明院長一向倡導的人文關懷也成為閩東醫院的抗疫踐行。


患者在隔離病房接受診治,與外界信息不通,容易產生焦躁、低落的情緒,提供“心理按摩”成為醫護人員每天必做的事情。來自霞浦縣的一對夫妻患者,剛收治入院時比較焦慮,醫護人員察覺到患者的情緒異常,日常護理用家鄉話聊天,勸導患者健康飲食、增強抵抗力,最終讓患者卸下包袱,放鬆心情。


醫務人員送自制花給新冠肺炎患者


“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多和他們溝通聊天,幫助他們瞭解外界及抗疫工作的最新情況,增強患者戰勝病毒的信心”,劉昌明說道,後勤部門也會根據患者的口味偏好和變化,提供和調整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的一日三餐。


劉昌明院長到門診西藥房看望醫務人員

同時劉昌明要求,全力保證一線抗疫醫護人員的住宿、餐飲,併為醫護家屬提供保障支持。主管護師賴玉嬋今年的生日要在隔離病房裡度過,劉昌明院長知悉後,親自帶隊嚴格按照隔離制度到隔離病房慰問抗疫一線工作的賴玉嬋,為壽星送上祝福和生日蛋糕。


慰問一線醫務人員


加強宣傳引導 傳播閩東之光


作為紅色蘇區、革命之鄉的閩東,擁有巍巍群山,浩浩海疆,燦爛的文化傳統,流芳後代的紅色故事,還有以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善良質樸的閩東人民所代表的閩東精神。習近平曾對閩東精神大加褒揚,認為它是閩東光彩,一種精神、文化的支撐力量。


最困難的時刻,如何提振幹部群眾的自信心?習近平指出,“自信心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中最穩定的成分,正是這種自信心,使中華民族度過了近代史上許多內憂外患的危機,使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有了令人欽佩的今天”,“認識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奮進的動力”(出自《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


閩東醫院醫護人員正是閩東之光的“提燈者”,劉昌明要求醫院宣傳部門做到抗疫信息透明公開、抗疫故事深入發掘,在艱苦的戰鬥中發現點點光亮,向民眾傳播正向力量。


“大力宣傳抗疫工作的‘進行時’和‘未來時’,傳播“閩東精神”,可以增強社會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劉昌明說道,“注重宣傳輿論平臺建設,重視宣傳幹部的培養,有利於持續保證信息公開透明度,牢牢佔領主流輿論主陣地”。


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閩東醫院利用全媒體矩陣不間斷髮聲。在首批確診病例出院、一家六口康復出院、夫妻患者雙雙出院時,適時推出了一批接地氣、冒熱氣的新聞報道,介紹防控一線的典型舉措和經驗,傳播抗疫義無反顧的“閩東精神”。省、市媒體,及至中央級媒體紛紛跟蹤報道,一定程度緩解了民眾的恐慌情緒。


寧德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一家六個新冠肺炎患者同時出院


“一些負面輿情在網上傳播引發關注,如果不妥善加以引導,勢必會損害醫院的醫療秩序,影響醫院的公眾形象,極不利於疫情防控”,劉昌明介紹,“閩東醫院從2019年開始,就已啟動第三方服務採購工作,開展衛生領域輿情監測,同時配合公安等相關政府部門做好輿情應對工作”。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漢並蔓延至全國。危難時刻,一線醫務工作者構築起一個個堅強的“戰鬥堡壘”,迅速奔赴各條“戰線”,衝鋒在最危險的抗疫前沿。無論是在抗疫前線還是在後方,所有醫務人員都在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疫情防控,為救死扶傷而奮鬥。在抗疫前線,救援隊伍領頭人的果斷決策,科學、高效的抗疫防疫方向、路線和舉措,對疫情防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展現抗疫醫護人員的風采,《醫師報》聯合阿斯利康啟動了“抗擊疫情 我們在行動”之“為她而戰”醫院領銜者系列訪談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