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親人有矛盾以後比外人有矛盾難化解?像仇人一樣?

情感學家三毛


親人之間一般都是親密的,相互信任的,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缺點大都不會計較,能夠包容和理解。一旦有了矛盾往往都是被傷了心,傷了心就會想會想到很多事情,就會想“我以前對他怎麼怎麼樣,他現在怎麼會如此對我,還不如某某鄰居知道感恩圖報”,越想越傷心,越傷心越難平憤,時間久了就更難化解。二人如果再都覺得自己有理,誰都不肯先低頭,再見面就跟仇人相見一樣。我覺得親人之間不是誰先低頭誰就輸了,誰先低頭誰才是有度量的人,說開了其實也都不是什麼大事,畢竟親情是外人無可替代的。


心間驛站


因為人們總覺得,對自己的親人可以任性妄為,不管我怎麼樣,在宗族體系下,我怎麼做,做什麼,關係就在哪裡,我們怎麼樣都還會是親人或是親戚。而對外人,就可能有今日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心理在裡面。還有其他的原因,一個是,你們之間的關係親密度決定了,你們的矛盾解決,越親密的關係就越會去在意對方的所作所為。還有就是,就算是親人,但人們首先是人,是人就會想對自己有利的事,在成長的這個過程中,總會有人與你發生衝突矛盾,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親人中也有和自己三觀不同的人,老話不是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如果是同親人發生了矛盾,可調節的話,可以先給對方臺階,至於對方是否下,這就要看對方的態度和想法,你做了就是問心無愧。如果是不可調節的矛盾,例如經濟糾紛,那就按照程序,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發生矛盾的原因,一般是雙方有了利益衝突,在解決的過程中,你就可以看清楚對方是否真心。畢竟荀子說過人性本惡,親人首先是人,然後再是關係親疏。


無語雙子


因為最親的人,互相傷害最深,往往不是因為矛盾本身,而是因為親人之間的在乎程度,變成了親人之間的中傷,在乎程度越深,傷害越深,親人之間誰也瞬時無法接受這種心裡落差,從而不再信任,因為有第一次,難保不會有第二次,雖然表面客氣,但是缺少了那一份信任,心裡難免會有一絲嫌隙而導致難以化解,因愛生恨,誰也無法向誰低頭示弱,害怕再次受傷。



滄淵話情感


俗化說:外作仇、不叫仇,親作仇、仇更仇!這一句大俗話,真實的寫照出從古到今人類社會以家族或家庭為單位在利益紛爭面前呈現出的一種狀態。

與外人有仇只是一時的問題,大不了以後彼此之間不再接觸!但是如果與朝夕相處的家人或者親朋好友作了仇,就不太好化解了。這其中的原由主要是與人性有關!與親人相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且發生作仇的問題也是不是一般的問題,這裡面涉及到的都是重大的問題,既有“愛恨情仇”又有權錢等利益方面的紛爭。否則也不會形成仇恨。所以說化解起來非常困難,雙方都覺得對方不應該這樣對待自己。如果沒有一方做出重大讓步,問題肯定是解決不了!而且因為有親情關係、彼此又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發生問題後不可能像外人一樣不再接觸,雙方時時刻刻都在仇恨的痛苦中糾結,比起與外人的仇恨中更加是仇上加仇!

化解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雙方都要珍惜今世有緣成為親人,都要看淡看開所謂的“愛恨情仇”和“利益紛爭”,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一切都是虛幻泡影,唯有親情才是一輩子最重要的!否則既便爭個你死我活,最後都是枉然!






西城城主


人大都是一樣的心態,同樣的錯誤,關係越遠的越容易原諒,關係越近的越無法忍受,舉個例子,你同時借同事和親戚的錢,同事跟你要,你會想辦法解決,但親戚跟你要了,你會覺得他不應該要,你覺得你有了會還的,這是人性的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