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06萬壑松風圖

宋畫三大精品之一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宋 李唐 萬壑松風 縱188.7釐米 橫139.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萬壑松風圖》是宋代著名畫家李唐的繪畫作品,是宋高宗南渡前較晚的李氏山水的代表作,與郭熙《早春圖》、范寬《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作宋畫之三大精品。圖中繪的是江南煙嵐松濤,礬頭重疊;深谷裡清泉奔湧,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溼潤的涼風撲面而來;溝壑裡聚起團團雲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裡留下人間煙火。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畫面繪長松深壑,主峰聳峙,岩石壁立,山泉奔流。畫家雖採用北宋山水作品的全景式構圖,便取景的視點已拉得較近,用質實堅重的大斧劈皴表現岩石的方峻峭硬,加之用墨濃重,很好地表現出山水的壯美,給人以很強的視覺震撼,山水看來格外清晰,亦令觀者產生如臨其境、如在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氣象。

07雙松圖

元四大家傳世之作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元 吳鎮 雙松圖 縱180釐米 橫111.4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雙松圖》為元四大家之一的吳鎮四十九歲的作品,是他傳世的畫跡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畫作。畫中雙樹擎天而立,樹後有一條蜿蜒的溪流漸漸地向後推延,幾戶房舍座落在岸邊,空間深邃。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高清細節圖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高清細節圖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高清細節圖

雖然這件畫軸的畫題是「雙松圖」,可是從畫上兩棵樹的枝幹看來,吳鎮畫的應該是檜樹才對。畫中檜樹的枝糾結,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畫樹的風貌。樹皮以長披麻皴來表現,筆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礬頭,也是董巨山水畫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筆力雄勁,墨氣沈厚,有一種平淡天真的韻致。

08秋庭戲嬰圖

宋畫中的童趣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宋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縱 197.5釐米 橫 108.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秋庭戲嬰圖》為北宋畫家蘇漢臣所作。畫中庭院裡,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佈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

▼ 乾隆為《秋庭戲嬰圖》御題詩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庭院秋聲落棗紅,拾來旋轉戲兒童,丹青詎止傳神詡,寓意原存相讓風。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芙蓉花與雛菊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瓷繡墩與散落各處的玩具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玩推棗磨遊戲的小孩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筍狀的太湖石

兄妹兩人無論從頭髮、眉目,衣飾,都精心刻畫,絲染兼備,而且變化極為豐富,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不僅畫出質料的柔軟細緻,更賦予衣服華麗的質感,這些細微的處理,使得子孩豐潤、柔軟、細緻的模樣,躍然於紙上,令人心生愛憐,寫實的程度,幾可用栩栩如生來形容,可以瞭解到為何用“著色鮮潤、體度如生”來形容蘇漢臣的畫風。

09羅漢圖

宗教題材世俗化典範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宋 劉松年 羅漢圖 縱 117釐米 橫 55.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羅漢圖》作者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劉松年。他師張敦禮,工畫人物、山水,而神氣精妙,過於其師。隋唐以來,不少畫家畫過《羅漢圖》,宋代更為盛行。劉創作的《羅漢圖》受禪宗思想的影響,把佛教壁畫中守護在菩薩身邊的羅漢,變成遊山玩水的世俗僧人,稱得上是山水畫和人物畫完美結合的成功之作。畫《羅漢圖》不是用以供奉禮拜,而是為了賞玩,是把宗教題材世俗化,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大變遷。

[轉載]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羅漢面部細節圖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袈裟細節圖

圖中前面是一棵歷盡滄桑的枯樹,樹幹由下而上呈“s”型,枯樹葉已脫盡,只剩下遍體的嶙峋與凌亂的樹權。後面是一株枝葉茂盛的闊葉大樹,兩樹中間夾著結滿果實的小樹。畫中的羅漢雙手相交,濃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樹沈思,深情地注視著面前兩隻溫順的小鹿,表情親切、溫和,流露出世俗的歡樂。羅漢的頭部造型準確,雖與全身相比略顯大些,但五官刻畫細緻,具有神韻。樹上的兩隻猿猴居高臨下,形態生動、活潑,正在摘熟透的果子。樹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雙袖合抱去接其中一隻猿猴扔下的果子,一隻小鹿仰頭觀望。這種極富生活情趣的描寫,不僅表現了人與自然相依相存的親密關係,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氣氛。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隨侍的和尚細節圖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雙鹿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正上方長臂猿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右側長臂猿

該畫構圖嚴謹,筆法精妙,形象生動,藝術水平較高。其中人物衣紋用鐵線描,筆筆中鋒。面部及肌肉用線條勾出,再用淡墨及色彩渲染,樹石多用中鋒之筆勾劃輪廓,然後用幹筆皴擦點染。枝葉疏密得體,筆法爽朗勁健,層次鮮明,工而不板,十分完美。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枝幹細節


10雪灘雙鷺圖

極富生機的冬日小景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宋 馬遠 雪灘雙鷺圖 絹本淺設色 60x3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雪灘雙鷺》是南宋畫家馬遠所作的一幅小景。桃樹枝幹虯曲,俯伸的拖枝一直探向水面, 水邊的幾隻鷺,大雪天的寒氣逼人,一片寧靜,而枝頭上的兩隻跳動鳴叫的小鳥。畫幅中的每一條澗溪,每一座山峰,每一片雲,每一株樹,都表現著靈性,顯露著生命,蜷縮的白鷺,逸枝歡鳴的鳥兒更寓意著荒寒生命之頑強。作畫之人對於生命的感悟頗深,使後人見畫也不禁為生命之活力而心生敬畏。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枝頭兩隻小鳥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白鷺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白鷺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枝幹細節圖


該畫描繪的冬天裡的懸崖之竹雖是小景,但從中可窺見的卻是一整個冬天。馬遠以一角山岩、半樹一枝為其藝術上的創新,體現了南宋幽微小巧的藝術風尚,在小幅形式的內在構思上,表現了其對高遠深邃之美的追求。小巧中寓有博大、寓清空深遠、奇崛簡古於小巧纖細之中,便有虛實相生的藝術美感。可見,喜歡此畫的也一定是一個視野開闊、能以小見大之人。

11宋人人物冊

雅逸文人生活之寫照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宋人人物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該畫中人坐於榻上,駐目凝思,執筆似欲書寫。身旁陳設琴、棋、書、畫四事,以及飲食之物,童子在旁斟酒。榻後有座屏風,其上懸掛著士人之寫真畫軸。畫中主角集文人之雅玩趣事於身邊,表現出閒適雅逸之生活。關於畫中之人物,可能是追想王羲之,事實上是反映宋文人的生活。南宋流行之“燒香、點茶、褂畫、插花”等情趣,在北宋末已醞釀發展中,本幅可見其端倪。一般“畫中畫”的屏風,多填飾以山水,本幅則以花鳥為飾,相當難得。不但反映出北宋末汀渚水鳥的風格,也反映出徽宗朝花鳥畫特別興盛的時代性。

此幅曾經宋徽宗、高宗、清高宗等帝王收藏。清高宗對畫中人物甚感興趣,曾命姚文瀚也畫了張相似構圖之作,畫中人物則代之以穿著士服的乾隆皇帝,流露出皇帝也向往雅逸文人生活的心意。挑開政治因素,光論蔣介石的藝術造詣,我們不難看出,蔣介石書法功底深厚,頓挫分明,結體有度,骨力雄強,章法嚴謹,體現了他剛健向上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倔強性格。他如若沒有涉入了政界,那估計也成了一介文人,可嘆可嘆!

12秉燭夜遊圖

畫中住著“宋人夢”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宋馬麟 秉燭夜遊圖 縱24.8公分 橫 25.2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宋馬麟秉燭夜遊圖》是畫家馬麟的作品,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詩情。朦朧的幽霧,伴隨著鵝黃的月光,輕輕地降臨人間。黝黑的短亭、長廊前,一朵朵猶如淡抹著胭脂、醉臥在綠沙中的海棠花們,深深地吸引著屋內主人的目光。他喚來了僕人,點起了蠟燭;在燭光映襯下,他滿足地倚坐於亭內,望著這萬重綽約如仙的紅顏,看得都痴了。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人物細節圖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宋人愛花成痴的傻勁兒,是令人稱奇,也令人稱羨的。其中,又以素有“花中神仙”之稱的海棠,最令宋人鍾情、痴狂。海棠激發了宋人賞花的熱情,不僅不分晴雨,也不分晝夜。古人燃燭夜賞芳華,或為牡丹,或為梅花;但能令宋人“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的,卻獨獨只有海棠。


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下(6-12幅)

高突的短亭與低迴的長廊,呈現了宋人園林建築的典雅;庭園裡遼繞的香霧,若隱若現的海棠,既破除了建築的沉厚單調,也引人萌生置身仙境的遐想,而喜歡此畫的蔣介石,在看畫時是不是也優雅地做著宋人夢呢?【作者版權所有,微說整理發佈】

注:蔣介石帶走的12幅國寶級古畫-上下均源自

雁過無痕新浪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