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守”,巧用“攻”,適度“退”:閒庭信步培育每一個孩子

為人父母,往往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羨慕別人的孩子乖巧、活潑、積極、向上。作為別人家的“局外人”,我們未曾親歷“別人家”的事,只看到“別人家”的“和諧共生”,卻很少深入研究別的父母是怎樣化解緊張親子關係的。

孩子的言行乃至思想,是有底線需要遵守的。我們往往苦惱於當他們逾越底線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堅守,進攻,還是退讓?

懂得“守”,巧用“攻”,適度“退”:閒庭信步培育每一個孩子

每一次親子關係的緊張,都是對父母的一次考驗。

記得去年某天,友人夜晚十點來訪,為不干擾家人休息,我們在路邊車內交談。他孩子是住讀生,每週三下午可以去學校探視,每週六下午可以接回家,週日晚送到學校。作為父親,他困惑於女兒“叛逆”,要買智能手機、要上網、要帶到學校,而這三點,他均不支持,於是僵持,一週不交流,孩子放話“不上學”,冷戰。他擔心這樣下去,會出事情,於是找到我。

我們談了很久,瞭解了很多孩子從小到大的生活點滴,其實我一是需要分析、研判,二是讓他回憶回憶,也理解孩子的不易。談到最後,我們的話題就到了今天我要說的“守”“攻”“退”三種方式,談到“退”時,他驚詫地看著我說,你不是很講原則的嗎,你也會“退”?我反問到,你攻吧,你擔心女兒出事情;你守吧,你有“沒能力”守住;那你不“退”,你準備繼續冷戰?他略有所思,喃喃而語,退.......我知道他的脾氣與原則,補充道:“退,不丟你高高在上的形象,你可以選擇邊退邊守啊,你可以選擇小退大守啊”。他似乎悟出了什麼,然後,我幫他列舉了一些退的辦法。

談話持續了四小時,離別時,看到他自信的笑容了。第三天他告訴我,女兒答應了一些要求(手機只能放寢室,不許帶入課堂,吃飯或者就寢時可以適當用一用,但不能超過二十分鐘,學習成績不能退後,等等),手機給她買,後期監督,如果違背所應允的條款,手機沒收!

我欣慰於緊張關係的化解。更慶幸於沒有因冷戰甚至激烈爭吵而導致災難性後果。

懂得“守”,巧用“攻”,適度“退”:閒庭信步培育每一個孩子

現實中,不缺少因親子關係緊張而導致孩子走極端的例子,叛逆期孩子自殺的悲慘個例也偶見媒體。

可怕的是,當危險已經來臨,我們卻渾然不知。也許在事件發生前的幾天甚至更久,親子關係已經出現裂痕,只是我們沒有察覺;或者已經察覺,但認識不夠;或者已經認識,卻又應對不足。

可悲的是,當我們已經感知關係緊張,預感到危險來臨,卻又不肯迂迴,不願“妥協”。

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意識到:“退”,也是另一種“守”。如果我們在“退”“守”“攻”三者之間,去尋找到平衡點,因時因勢去作出調整——悲劇或者緊張是否會少一點?

不同性格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這是因勢。
不同心態不同心情期間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應對策略,這是因時。

攻,需要勇氣;守,需要耐心;退,需要智慧。

我們可以嚴厲批評甚至適當懲戒,這是“攻”;我們可以選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是“守”;特殊情景下,我們也可偶作讓步,這是“退”。

攻易,守易,退難。難在我們不願意“退”,難在不懂得“退”!如果我們不得不退,可以選擇慢速退,可以選擇小幅退,可以選擇在防禦中退,可以選擇把一個“大退”化解為若干個“小退”。約定一個小目標,提一個小要求,孩子如果達到了——這可以算作孩子退了一步,那我們不妨也退一步,彼此都相對完成目標,不是皆大歡喜嗎?

孩子學習自信了,心情好了,下次“犯規”時,我們“攻”一次,挽回您“退”時“失去”的尊嚴,不好嗎?

難道面對一個叛逆期或者情緒不良的孩子,偶有一“退”不是一種更加有效養育方式?用“退”來“守”住另一條底線(也許是生命),不是一種智慧嗎?

懂得“守”,巧用“攻”,適度“退”:閒庭信步培育每一個孩子

願每一位父母都懂得“守”,巧用“攻”,適度“退”,閒庭信步培育好每一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