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错了,世人也错了,做好事留名不是错,唯有孔夫子是对的

不知从几时起,做好事不能留名了;

不知从几时起,做好事留名似乎成为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情;

不知从几时起,做好事不能留名了;

不知从几时起,做好事留名似乎成为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情;

不知从几时起,只有发动媒体找到做好事的人,他才是英雄了,如果英雄受伤,甚至死亡,家属所要赔偿,反而被口诛笔伐;

不知从几时起,做好事的人,成为了一个容易淡忘的群体;

不知从几时起,负面新闻一大堆的明星们,花钱顾上大批的媒体,跑到一个山旮旯随便摆拍几张照片,捐献几顿饭钱就成了天使;

而普通人做好事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不许留名,不许要被帮助者的现金报答,似乎谁留名,谁接受报答,就成了坏人一样。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标榜自己的道德有多么高尚,我只是想将大家的道德标准降下来那么一丢丢。

我亦喜欢帮助他人!

我曾帮助两个孩子找到父母,时间成本付出的不多,人家说声谢谢,我坦然受之。

刚刚看到一个问答,一人捡到十万块钱,苦等三小时,耽误上工,失主来了之后,索要60块钱,有什么不对?

我觉得唯一的不对就是要的太少了,虽然题主没有说失主有没有给,但是如果我是失主的话,60块钱,我是不好意思拿出来的,怎么也得五百起步吧,或者交个朋友加个微信,请他搓一顿,此等好人,我倒愿意多认识几个。

有些回答支持索要报酬,而有些回答,则是反对索要报酬,美其名曰,做好事不留名!呵呵呵!

我只想说这些不支持索要报酬的人把道德标准提的太高了,高到做不到话,似乎索要报酬就是恶的地步了,悠悠之口,太可怕了。

记得史记孔子世家和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记载大意是:

一日清晨,孔子正在看书,子贡进来问安,面露得意之色。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道:“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吗?说来听听。”

“没什么,就是赎回了几个鲁国人。”

“那很好啊,做了好事,还有奖励金可以领呢。”

“老师,我没有领奖励金。”子贡脸上的笑就快要漾出来了,抬眼看着孔子,期待着老师的表扬。

“咦?没领?”孔子突然收起笑容,板起面孔,“鲁国规定,凡是把在诸侯国做奴仆的鲁国人赎回来,就可以去国库领奖励金呀?!你为什么不去领呢?”

“这……哦,老师,鲁国虽然有此规定,但是,学生这些年周游列国,行贾经商,虽不敢比于公族大家,也可以说是小有积蓄……”

“所以,这些小钱你看不上,对不对?”孔子忍不住打断了子贡的话。

“这……”子贡还想说些什么,却没有说出口。

“沽名钓誉!”孔子有些生气了。

“可是,我明明是在做好事啊,老师,难道做好事还有错吗?”一肚子委屈的子贡觉得老师今天的火真是发得莫名其妙。

“子贡啊,这件事你可真是做错了呀!”孔子望望远处,若有所思,“你这是好心办了坏事。”

“老师,这话怎么说?”

“你还记得老师以前说过的话吗?‘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做了坏事就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做了好事就应该有好的回报。对吗?”

“对的,老师。可是,我不要奖励金这事又有什么问题吗?”

“你真糊涂!你现在做了赎回鲁人的好事却不要奖励金,破坏了做好事得好报的规律,无形中把做好事的门槛提高了啊。这样,很多不像你这样富有的人就不敢也不能再做好事了。还有,鲁国政府里的人看到原来做好事也可以不给奖励金,就有可能取消了现在的规定,反而大力提倡‘无私赎人’的精神了。这样下去,做好事的人只会越来越少了。圣贤都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引导社会风气越来越好的呀!子贡呀子贡,拿了奖励金你做的好事还是好事,而且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做好事,可不拿这份奖励金,今后恐怕再也没有人去他国赎人啦……”

听着听着,子贡的头慢慢垂了下来。

这时候,只见子路浑身湿漉漉的,牵着一头牛回来了。

孔子赶忙关切道:“子路啊,你这是怎么搞的,掉到河里去了吗,浑身是水?”

子路憨厚一笑,摸摸后脑勺,回道:“不是的,老师。弟子今天经过河边时救了一个落水的人,所以成了这副‘落汤鸡’模样。”

“那这牛……”子贡对财货向来敏感。

“嗨!这牛就是被我救的那个落水的人送的。他送了,我就牵回来了。”子路被问到牛的来历,略有些不好意思。

“不用不好意思。子路,你做的对!”孔子突然一改刚才的沮丧,两眼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做好事就应该有好报,如果好人没有好报,谁还会去做好人?!哎呀呀!这下子,我们鲁国可要出不少勇救落水者的好人呢!”

当年陈光标号称教育孩子,捐一块也要让别人知道,虽说当时听着有些不喜,但是现在的我觉得有点道理!

所以,做好事留名,理所应当;做好事收酬金,心安理得!

若别人帮我,我愿意付报酬;

若我帮别人,别人付报酬,我也会收得心安理得。

所以我认为:

做好事要留名,收报酬理所应当;

不留名?那是文明旅游手册的规定!

子贡错了,世人也错了,做好事留名不是错,唯有孔夫子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