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孔雀東南飛》:居然是焦仲卿“殺死”了自己妻子劉蘭芝

若你讀過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一定會為其中男女主人公,悲情的愛情故事而動容。

《孔雀東南飛》在開篇,就交代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再讀《孔雀東南飛》:居然是焦仲卿“殺死”了自己妻子劉蘭芝


曾經,我也認為他們是為愛赴死的有情人。就如同《梁祝》中,二人雙雙化蝶那般。

然而,當我今時今日再讀《孔雀東南飛》卻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我在讀序的時候,對其中提到的“建中年”,以及焦仲卿的官職“小吏”產生了興趣。

建安中年時,漢獻帝劉協稱帝。而這個劉協就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攜天子已令諸侯”的那位漢末皇帝。

結合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焦仲卿的官職只是一個小吏,我再來讀《孔雀東南飛》。字裡行間卻發現這個悲劇的愛情故事,其實是焦仲卿一手促成的。

是焦仲卿“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劉蘭芝。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在動盪的政治時期,一個官場上的小吏,只能在民與官的夾縫中生存,他沒有自己的思維決斷,只依賴上層官員的指示做事。

焦仲卿在面對母親要把他的結髮妻劉蘭芝趕走這件事情上,雖然也試圖反抗,但最終還是向權勢(他的母親)妥協,就像他在官場上向官員妥協一樣。

再讀《孔雀東南飛》:居然是焦仲卿“殺死”了自己妻子劉蘭芝


你隨著故事繼續往下讀,便會看到焦仲卿是如何一步步“殺死”了劉蘭芝。

焦仲卿送走了劉蘭芝,但他偏偏又給了劉蘭芝一個渺茫的希望。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就是這個承諾,加速了劉蘭芝的死亡。如若當時分離時,他對劉蘭芝只是美好的祝福,祝願她找到更如意的郎君,也就不會有《孔雀東南飛》這首詩篇。

我們再來看劉蘭芝回到了家裡,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當劉蘭芝的母親看到,女兒自己回了孃家,很是驚訝。聽女兒講述自己並無過錯,只是無端被婆婆趕了回來。出於一個母親對女兒的疼愛,她十分傷心。但在詩句的結尾,這個疼愛自己女兒的母親,也在逼迫劉蘭芝改嫁。

在母親看來,改嫁給太守的兒子是劉蘭芝更好的婚姻歸宿。但這卻是以愛的名義在操縱著他人,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劉蘭芝身上,卻沒有設身處地的為女兒著想。

而對於劉蘭芝,一個被休妻回到孃家的女子,在孃家是沒有地位的。當她脾氣暴躁的哥哥要她改嫁時,她沒有反抗的餘地。

再讀《孔雀東南飛》:居然是焦仲卿“殺死”了自己妻子劉蘭芝


此時,焦仲卿又在做什麼呢?

其實他什麼都沒有做。在他把劉蘭芝送回到孃家後,他就回去上班了。一直到他聽到劉蘭芝改嫁的消息才急匆匆回來。

他一回來,對劉蘭芝的態度顯然就是興師問罪。而正是這一次,他與劉蘭芝的交談,直接導致了劉蘭芝的死亡。

他是這樣說的,“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脅,更是對劉蘭芝隱形的操控。此時此刻,劉蘭芝心裡已經打定了主意“黃泉下相見”。

再讀《孔雀東南飛》:居然是焦仲卿“殺死”了自己妻子劉蘭芝

再看詩歌的末尾處,“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焦仲卿在聽到劉蘭芝跳水自盡的消息,他又是什麼反應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就在想,焦仲卿在樹下到底在想什麼呢?他在徘徊什麼呢?

回到詩歌的創作背景,我就有些明白了。焦仲卿的死並不完全是因為劉蘭芝。如果他是為愛赴死,那當他聽到劉蘭芝自盡的消息後,應該是決然的跟隨。然而他卻在徘徊了一陣子之後,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想來也是,翻來覆去想到自己事業不起色,娶了這個麼個好媳婦也沒了,活著倒也沒啥勁頭,倒不如一死,一了百了。

再讀《孔雀東南飛》:居然是焦仲卿“殺死”了自己妻子劉蘭芝


寫在結尾

經典總是常讀常新。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可以讓你對自己感興趣的每一字,深入地思考,用自你的認知來解讀書中的故事。這些讀過的故事,也就真的成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納為己用。

如若,以後在愛情中遇見如焦仲卿般只想用愛來操控自己的人,你務必要看穿他的偽善,莫讓自己陷入愛的悲劇。


作者簡介:90後全職寶媽,一邊閱讀,一邊帶娃,文字給予我生活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